关键词: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主干课程《秘书理论与秘书实务》,也在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课程名称由最初的《秘书学》发展到目前的《秘书理论与秘书实务》,突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适应了社会对技能型秘书人才的需求。并且,课时数在逐渐加大,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时数由以前的60课时增加到目前的75课时或者更多,可见其主干课程地位在不断强化,课程建设逐步完善,形成了一门以办文、办会和办事为主要内容的实务性很强的课程。
在社会更强调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前提下,只是单纯增加课时数或改变名称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必须密切结合岗位所需,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多技能的人才。在近10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将课程重点定位在“办会、办文、办事”三大技能上,结合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的内容,围绕“会服务、懂管理、多技能”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并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了教学改革。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在课上将知识要点传授给学生,教师单纯教,学生被动学,学生的主动性较差,并且根本谈不上技能的培养。为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我们在实践中围绕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并且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这两方面,逐渐摸索出三种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式
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基础上,参考现代教学理论,结合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出适应学生实际的“任务驱动下的项目导向式的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活动以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参与任务解决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这种模式由传统的教师“教学”变为学生“求学”、“索学”。现以“办会”为例,介绍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环节一:案例引入 激发兴趣
教师首先向学生分别介绍一次成功和失败组会的案例,使学生对会议组织树立起一个感性认识,案例最好是教师的亲身经历,或是学生经历过的会议,这样学生会兴趣很浓。此时教师抛出第一个问题:请分析组会成功、失败的原因。在互动提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组会的成败在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使学生加深印象。
环节二:任务提出 项目驱动
教师向学生提出“组会”任务。最好结合学院实际工作,如教师表彰会、年度总结会和教师培训会等,或根据专业情况组织公司客户恳谈会、新闻发布会等。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放映会议视频,在学生观看视频前,提出观看的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并结合视频说明会议的目的、形式、组会人员、组会环节等。
观摩后,根据任务让学生虚拟一个组织进行人员分工,如可成立某某公司办公室或某某学院办公室,进行会务分工,下设会务组、材料组、会场组、后勤组、保障组、客户组和新闻组等。
环节三:任务分析 团队合作
虚拟组织各成员进入角色,对照各自任务进行分析。在学生讨论细分任务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先宏观再微观地进行分析,既要注重会前、会中、会后三个大的环节,又要注重各环节中的细节,对照会议录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完善,将任务落实到每个人,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相互协作中完成任务分工,教师在现场进行具体引导和指点,最后与学生一起确定整个会务的工作流程。
环节四:独立操作 自主完成
各虚拟组织成员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按分工开始正式运作,先完成各自筹备方案的策划,然后细化会议流程,制定出详细方案,形成书面的操作性较强的指导性方案,如会务总体方案、后勤保障方案、新闻报道方案、会场布置方案等,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对学生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驱动作用。这个环节对培养实际技能具有极高的强化作用。此环节在课下完成。
环节五:学生讲解 教师点拨
学生将会议方案做成PPT形式,在课上演示讲解,让其他学生提出问题,这样能既锻炼学生的口才,也能促进学生学会思考,然后教师对会议组织各方案进行点评;采用启发式组织学生对整个会议流程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比分析,结合各自会议方案归纳会务工作组织中的知识点,以此加深印象,形成系统知识。
环节六:课堂练兵 项目实现
按照各小组的筹备方案,学生自己模拟组织会议。由学生各自扮演会议组织中的角色,在实训室进行实际组会,进行模拟练兵,意在使学生将会议流程总体模拟一遍,积累组会经验,体会组会中的各个细节,锻练其组织协调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展现各自才华提供一个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实际操作的积极性。
环节七:总结阐述 项目评价
组会完毕,按预先给出的评价项目,由各小组互评,互评时要同时阐述理由,要指出如何改正完善,让实际操作者心服口服,目的是为学生积累经验吸取教训。然后教师对会议的组织情况进行总结,各小组与教师共同根据评价结果给出学生本次组会的成绩。
环节八:参与实战 项目拓展
教师结合学院各处室实际情况,联系让学生参与组会。可独立组织小型会议,或辅助组织大中型会议。也可由教师带领,独立承担各种组会任务。本着务实、求效原则,让学生在参与组会中体验组会的各个细节和流程。
按照上述八个环节进行教学就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主动学习,将书本上抽象的理论变成实践的能力。教师主要起引导、点拨作用,而更多的是把知识加以引伸,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组会技能。
2.“岗、证、能”结合模式
目前,市场上秘书岗位对文秘人员的要求非常高,要求既是通才又是专才,并且一上岗就要能顶岗使用,省略了实习期,同时国家要求高职毕业生需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在教学中,探索出“岗、证、能”结合模式,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能力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校内学习与实际岗位要求的一致性;按照国家秘书职业标准和认证内容,在课上强调突出;重点提高其职业技能,构建以秘书职业技能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块,从而真正实现“课程教学、职业认证、‘零距离’上岗”三者的完美结合。
3.“教、学、做”一体模式
“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点,然后进行模拟操作,在有了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利用秘书实训室、学院各职能处室、办公室及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有针对性地采用工学交替,通过真实任务和顶岗实习,不但让学生熟悉现场工作流程,巩固专业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组织文化,增强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摘要:《秘书理论与秘书实务》课程是一门以办文、办会和办事为主要内容的实务性很强的课程。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加大考试改革力度,才能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内容组织的改革
根据社会对秘书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为实现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教学目标,本着以秘书职业工作流程为导向的原则,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打破教材体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建立课程内容遴选机制。一般由行业人士(社会兼职教师)、专家及课程组教师共同组成教学研发小组,经过对行业人士的市场调查分析,确定岗位所需技能,由研发小组根据能力本位原则,应用职业能力和素质分析方法,共同研究学生下一步技能培养重点,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与遴选。
在内容上强调根据行业发展态势和社会最新要求不断更新内容,并充分反映职业道德、岗位规范等方面的要求。在具体的内容组织上,构建以秘书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块,形成了模块化课程结构。课程教学模块体系具体如下:
职业认知模块:了解秘书从业环境、秘书素养与可持续性发展(秘书职业生涯规划)。本部分的教学要求是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秘书岗位的从业环境,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办会模块:掌握会议组织与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办事模块:掌握秘书事务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办文模块:掌握文书拟写与处理的基本常识与相关技能。这三个模块为重点模块,严格遵循“教、学、做”一体的原则,每个教学模块都设计了具体的项目任务。重点针对提高学生专业实务操作技能,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讲授与研讨、模拟训练、案例分析、实际工作相结合。
第五模块是结合考取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和目前行业最新要求,增加补充新的内容。如无纸化办公、速记等。在此模块中,要求强化培训考试内容,重点培养企业需要技能,使学生能顺利适应各种要求。
三、实践性教学改革
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强化技能训练,我们在实践教学体系上实现“五个结合”。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突出实务性,兼顾理论性,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主体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增长技能。目标指向秘书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2.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
学生通过由简单到综合,由秘书实训室到仿真职场,由浅入深地完成各项技能实训,全方位提升实践技能。目标指向秘书职业能力形成。
3.课上实训与校内实习相结合
以秘书实训室的对外开放经营及校内各处室、办公室的真实职场工作,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目标指向秘书职业能力的提高。
4.校企结合
与校外实训基地密切结合,通过顶岗实习,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目标指向职业能力的拓展和巩固。
5.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相结合
秘书是通才,平时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学院或系、社团尽量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管理平台,把课堂教学运用到实际的学生管理中,目标指向秘书职业综合素质的升华。
实践性教学最终指向一个总的目标:职业素养成熟端正、职业技能娴熟扎实的复合型秘书的形成。
四、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
为改变以往的单一试卷考核模式,切实考核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同时将考试手段做为学生形成“我要学”的激励手段,我们采用以“能力考核”为中心的现代高职教育考核体系:理论考试借鉴秘书职业资格鉴定的考试模式,分为基础知识、案例分析、工作实务三大部分,分别占30%、30%、40%;实践操作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质量和创新点,分为工作方案(报告)完成时间和质量、操作三大部分,分别占30%、40%、30%,采用教师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我们在不断的改革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课程教学特色:课程内容职业化、技能训练体系化、考核模式课证通融,确保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后能掌握85%以上的知识点,并能完全掌握核心知识点;100%掌握课程中包含的技能,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能进行秘书实务的操作。
在近10年的《秘书理论与秘书实务》的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市场对秘书人才的需求特点,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教学改革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如时间的统筹安排,学生水平素质不一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在今后的课程中进一步完善。
(注:本文获2009年教育部高职高专文秘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三等奖)
参考文献:
[1] 胡亚学,郝懿.秘书理论与秘书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 陈小梅.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3).
[3] 闻亮.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