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系统理论 高校教学管理 指导作用
【论文摘 要】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在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教学管理系统的特征、高校教学系统化管理所坚持的原则等方面探讨了系统思想、理论及其方法在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创新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是整个社会现代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本身是一个从相对落后状态,经过系列改革和建设,最终达到先进状态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有科学理论作指导,系统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一、高校教学管理的系统性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它要求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必须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
系统是普遍存在的,高校教学管理就是一个特定的系统,它既是所在学校整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身又包含教学决策与指挥系统、教学运行与管理系统、教学信息采集与过程监控系统以及教学评估与反馈系统等众多子系统,还包括教学管理思想、教学管理制度和体制、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教师、学生、教学管理干部、教学条件等若干要素,它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集合体。因此,我们在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教学管理活动进行系统分析,从系统论角度来认识和处理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按照系统特征的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管理运行的规律,对教学管理系统包含的所有子系统及各要素进行系统优化,并根据学校整体环境的变化和各种教学管理活动的实际运行情况,及时调整和控制教学管理系统的运行,以最终实现教学管理的预期目标。
二、高校教学管理的系统特征
1.整体性
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的整体功能往往大于所组成各要素功能的总和。教学管理系统中,教学决策与指挥系统、教学运行与管理系统等子系统以及教学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教师、学生等若干要素都有自己的作用和功能,但它们有机构成教学管理系统后,相互影响、互相制约、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最终完成培养高质量人才这个目标,它所产生的力和作的功,远比各要素单独作用大得多。根据整体性的这一特点,我们在分析研究教学管理对象时,不能仅研究宏观整体,也不能仅分析各个孤立的要素,而是应该了解整体构成要素以及在宏观上构成整体的功能。在找到教学管理系统诸多构成要素之后,必须从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入手,从这些关系的动态发展入手。教学管理者只有把这些关系和关系的改变考虑在内,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本质和规律,才能发挥系统的整体效应。因此,全方位地分析多个变量因素及其内在联系,使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这应成为高校每一位教学管理者认识和改造教学管理系统的出发点。
2.层次性
任何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其中低一级要素是它所属的高一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各层次都有着要素与系统的关系。系统的运行能否有效,效率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分清内在所包含的层次。当我们面临高校教学管理这个复杂系统时,理应先搞清它的系统等级、它的内在层次结构。教学管理系统一方面是学校整体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与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等各子系统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另一方面,它自身又存在诸多子系统和众多构成要素,各子系统以及各要素间同样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我们必须首先明确,研究教学管理现代化建设应主要着眼于教学管理系统及其本身的子系统层次上进行的研究。同时我们还必须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把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分为教学决策与指挥系统、教学运行与管理系统、教学信息采集与过程监控系统以及教学评估与反馈系统等子系统,将这些子系统与教学管理思想、教学管理制度和体制、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教师、学生、教学管理干部、教学条件等众多构成要素联系起来,考查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与功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子系统、相关教学管理部门间的任务、职责和权利范围,使各层次能够有机地协调起来。
3.目的性
目的性是指系统在一定环境下,必须具有达到最终状态的特性,它贯穿于系统发展全过程,并集中体现了系统发展的总倾向和总趋势。系统中若干要素的集合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没有目的就没有要素的集合。所以,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必须确定系统应该达到的目的,明确系统可能达到什么样的最终状态,以便依据这个最终状态来研究系统的现状与发展。高等学校是以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为主要职能的社会组织,学校的生命力在于其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努力培养高质量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就是学校组织同样也是教学管理系统追逐的根本目标。由于高质量人才是通过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来实现的,所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就成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教学管理系统包含的所有子系统和构成要素都要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这一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以便实现培养高质量人才这一总目标。
4.环境适应性
系统总是要在一定环境中存在和发展,所谓适应性,是指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系统、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能随之改变,或进行自我保护,以便适应环境,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在教学管理现代化建设中,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冲击,教学管理系统迫切需要依靠自身的稳定性,自我调整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和体制、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调整教学管理相关条件,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方式等等,保证调整后的教学管理系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确保培养出的人才能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但与此同时,外在社会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观念、做法也对教学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一定威胁甚至破坏,如一切围着个人利益转,绝对遵从价值规律而不顾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等等,面对如此种种,教学管理系统还必须通过系统内部或人为提供的一个特殊修复功能机制,抗拒市场经济一些不利因素的干扰,修补被破坏的因素,确保教学管理系统回到原来的稳定状态,将自身的工作环境限制在一定范围的因素之内,在适应社会的改变中保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内在发展逻辑,以超稳定的形态来表明高校教学管理组织的适应性。
三、高校教学系统化管理必须坚持的原则
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建设中,要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以下原则:
1.坚持整分合原则
高效率的高校教学管理必须坚持整分合原则,在整体规划下有明确分工,又在分工的基础上有效地综合。首先要从整体功能和整体目标出发,对教学管理对象有一个全面了解和谋划;在此基础上实行明确的、必要的分工,各子系统、各教学院以及教学相关职能部门间要有明确的权利范围和责任制度;并在分工基础上,建立教学管理系统内部横向联系或协作,保证系统协调配合、综合平衡地运行,从而使各要素的潜力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使教学管理系统功能得到整体优化。
2.坚持动态相关性原则
在教学管理现代化建设中,不仅要了解和掌握系统本身所具有的条件和存在的不足,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和效能,尽可能克服系统自身限制和制约,而且还要重视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其他有关系统对教学管理的影响和制约,关注教师队伍构成、学生素质以及办学物质条件等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环节因素,尽最大努力放大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缩小消极影响和制约,确保教学管理系统与其他有关系统的动态相关性呈有利发展的状态。
3.坚持能级原则
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建设中,教学管理者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把本校教学管理系统内的机构、规章、人等各种管理手段和要素,按其能量大小进行科学分级,每一等级根据其本身能量大小而处于不同的地位,并制定出与每一能级相应的行动规范和操作标准,不同能级有着不同的职责、权利、待遇,分层次用人,量才用人,以此来确保教学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确保学校教学管理系统整体目标的实现。
4.坚持反馈原则
任何特定组织都应该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在高校教学管理管理中,教学决策、贯彻执行、检查监督三位一体,构成一个连续闭合的回路,在这个闭环系统中,反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学信息采集与监控系统通过学生、教师、管理干部、教学督导以及用人单位五个途径,全面、快捷、有效地采集各种教学信息,进行全过程监测;然后,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到教学评估与反馈系统,由其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进行相关评估,全面了解和掌握学校教学质量各方面的真实状况,做出科学诊断,一方面监督有问题的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和完善,同时将整理分析的相关信息以及评价结果反馈到教学决策系统,以便对教学管理内容、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手段进行必要的调整,实时进行矫正,保证教学的持续良性运行。
参考文献:
[1]杨燕.实现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的探讨[J].现代教育论丛,2003(1)
[2]汤振华.管理的系统原理在民办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
[3]吴广谋.系统原理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