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发展如今处于社会工作发展初期,此时的助人体系在处理工作者免于创伤(trauma)方面,只有些许提及。而关于社会工作员在服务过程中出现职业创伤的状况,社会工作议题中尚未显现。而事实上,社会工作者的创伤和压力是督导者必须面对的,并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督导进行支持和协助,才能使得社工获得疗愈,并且社工督导专业系统亟需建立。
论文关键词 社会工作督导 创伤 压力临界
或许我们还在社工雨后春笋般的政策希望中兴奋,2015年200万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目标让紧缺的社工人才培养机构(主要指大学)看到了春天;由政府主导推进的人才建设需求让不少大学生和社区行政人员看到了走“公务员”体制的欣喜;国家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创新的趋势下,相关部门公职人员都渴望借势能创造一番事业,社会热心人士也渴望在社会环境有所松动的前提下能实现自己助人的公益梦想……各行业的热情都在汇聚,中国大陆广东、上海沿海一带在2002年开始,也在不断学习香港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为维护所在地区社会稳定、增进社会福利工作上不断探索和尝试。社会工作者,这个朝阳又拥有大量人才缺口的专业,在社会服务中该如何扮演其角色?
然而,近十年来,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的学科,逐渐在社会服务中体现其专业特色。在面临专业发展和助人工作中各种理念、价值观冲突的时候,是否能获得有效的督导支持?以助人价值观为先导的社工行业,在价值观背后指引的助人活动中的感觉、想法和做法会经历怎样的过程?官员是否买账?受助者是否得到具有尊严的服务(在保密、尊重、平等、个别化、知情同意、案主自决等社工助人服务的原则下获得的服务)?面临着政治权威和资源强势的中国政府资源,社会工作的助人服务如何使得品质更高、效果更优、资源更强、社会参与度更高,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议题。为此,笔者将以两个社工员的服务经历的创伤为案例,探讨创伤初期社会工作员如何更好的建立督导系统,努力以小见大,看待整个中国大陆的社会工作督导建立的策略。
一、工作后创伤:害怕与无助
社工员小杨,女,25岁,2008年大学毕业后应聘到深圳某民间机构和两名同工一起担任深圳某城中村学校社工员。因服务群体属于深圳地区外来人口孩子就读的学校,且学校孩子有部分家庭的是私生子。驻校工作的过程中获得学校校长支持,但因为社工工作理念和教学工作理念的不同,工作没有受到学校部分教师的支持。在此机构聘请了香港有经验社工进行督导,机构对员工的难处都请香港督导直接解决,可是督导出面帮助效果不大。香港督导因为面临两地文化差异等情况,对社工员小杨工作的督导也常在技术层面。工作三年后,因为小杨和机构的工资待遇经常拖欠原因、在学校做社工无归属感、自己需要职业深造等原因,小杨“逃离”一线社会工作回学校攻读硕士,并害怕老师同学间谈论任何有关她“做社工”的话题,无论是老师和同学每当提及此话题小杨的表现是很抗拒、不耐烦。
反思与解读:很多一线社会工作员,工作两年后处于专业创伤的第一次高发期,面对着工作的困境、社工个人职业生涯的新思考、同事关系、同工发展与互动等议题都会在这个阶段产生,因此作为督导者,这一时期需要对社工员进行职业生涯的疏导与支援,同时此时督导员也有必要与服务机构人资部门探讨关于社工员职业发展的议题,以此鼓励社工员恢复自信,为其注入希望。
二、创伤与高压的临界:督导的介入与支持
(一)督导关系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界限、关系、压力、创伤
关于督导的议题和笔者的服务经历,社工员同事的工作界限议题。特别对于刚从大学毕业出来投入才起步的社会工作行业的大学新鲜人来说,唯一的组织投靠和支持就是这很微小的单位和团队。在和机构负责人的合作关系中,督导员的人生经验和工作经历,作为从大学毕业的应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就在成长中获得前辈的支持(生活上、工作上),特别共事过程中一起面对和经历外部环境的几次重大事件后,共同突破专业发展瓶颈的凝聚之心靠的更近,所以造成了我和同事之间的移情现象,从而进一步掌握不了专业界限的关系。如,在汇报工作情况和个人发展情况时候,常常混淆着讲述,陈述目标不清晰,从而导致共事中莫不清楚情况而互相弥补过程中的失误;再如我们都保持着专业的热情,常常在处理自己私人事情的时候,因为同事的电话常常放下手上的事情以工作为主,这样常常导致生活和工作的混乱,往往会带来自我事情工作上的困扰。虽然团队间彼此支持,但是毕竟是工作团队很多事情是没有条件即时直接沟通。另外,就是每个人支持系统掌握的界限,曾经也很不清晰。同事之间各自的家人、朋友常常被邀请被“卷”进入工作的服务过程中,往往很多时候不利于日后专业关系的产生。特别是我在处理这方面问题的时候,由于自己是专业背景出生,同学、学弟妹又渴望获得实践机会,对于工作关系的同事又需要人力资源,我常在其中花很多精力处理自己和学弟妹之间友情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往往在平衡过程中需要牺牲掉的私人实践,得不到工作中时间和物质的弥补。造成同事关系中的难处。
(二)助人者需求动机及督导关系的存在
对于很多大学刚毕业的学生踏入助人行业总是在还不清楚为什么的时候,就向着自己个人心灵成长方面,青春简单懵懂的就入行了。从一开始对助人专业的无怨无悔到实际过程中的绝望无助,再到获得进一步学习机会的进修钻研,始终在询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行业到底对社工员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所经历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生态下,同事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大家心中的目的是否明确一致?
无论在什么行业,专业团队层级关系固然存在。笔者认为,作为新鲜社工员,之所以能和工作团队在社会需求发展社工的试点时期,大家在助人理念的学习后汇聚在一起共事,各自需求或许不同。比如单位助人是想通过公益的事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成就,是基于年轻时期已经获得自己在经济的保障,同时这个时期来通过助人的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自己其它事业的发展整合更多的资源,寻求个人精神成就和事业拓展的契机;再如一起共事的一些同事,是因为社会工作的职业是有政府牵头带动,在政府的背景下和灵活的工作时间,是拥有比较自如的时间照顾到自己的家庭,同事助人工作能够带来自身个人心灵价值的成就,所以在工作中能够比较惬意的接受。在对于我而言,社会工作时我专业的延伸和实践,对我而言除了需要获得心里上的成就同时,是希望在这个行业中总觉得自己是头可能性,因此愿意跟团队一起在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寻找专业的出路和自我个人发展的出路。
所以,层级式的助人关系因此而产生;进而行政性质的“准督导”的角色,就在同事之间逐渐形成、演绎。
(三)督导与团队:“智”与“能”的位置
对于笔者来说,进入社会工作这项以价值观为先导的行业,很感恩命运的恩赐,在我的工作中,团队的力量相支持让我们工作专业的探索之路走得很有力量。团队人手不多,但经过多年来的共事、一起面对工作中的难题在社会工作的理念下的指导下坚定地行走。特别是对专业课程的研发,让我们的团队在专业工作中坚定而坚强,也是因为是助人工作的缘故吧,我们能够从每一次工作中获得自己个人和团队的成长。
在团队中我有强烈的归属感,并认同团队每一个人的重要性。相互鼓励、互相提醒使得团队能够走得很紧密。在共事的过程中曾经也面临着种种矛盾和争执,如今回过头来看,发现那些都是专业成长所必经的一段路程。而是因为那样的磨合和相处,如今的团队显得更真诚些;有问题就直接提出来,省去了很多客套的俗气,心情不好也能在团队中发泄后获得反省和支持。
我们的团队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中,就好像一支具有生命力的战役部队。社会的矛盾、问题是我们的战场,政府的无为和对待专业的体制化认知好似我们的敌人,我们的团队在认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的前提下,团结一心来面对各种挑战——现阶段,主要是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成果和政府公部门急速想得到政绩的矛盾。对于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来说,助人的工作的投入想尽快获得成果在当今的中国也使得助人工作很功利化,可是越功力心强事情越做不好。为了在这场“战役”中和公权力体制内部门人员“战斗”,我们采取的方式都是比较讨巧——做一些应景之作敷衍政府的事情,社工认真的面对服务对象做服务,这其中包含了应对政府的策略、人员安排和保密事项,一些当初让我们私下很懊恼的共事上面的事情,当我们面对上级政府领导的时候,团队成员间都在相互支持。
三、督导体系支持系统是初创高压临界时期的“复原力”
(一)压力的疏导机制
再一次要强调的是,以价值观为先导的社会工作行业,社工员往往在助人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迷思,这份迷思进而形成助人过程中需要得到支持和解惑的一份支持。在没有对服务对象寻找到正确的方法时候,督导角色注入与探讨,是助人行业面临压力时期的分担机制。因此,作为初创时期已有近7年的中国社会大陆社会工作的今天,督导几次的迅速建立、督导员的评估和辅导机制,也需要从专业层面、灵性层面,形成全面的评鉴机制。
(二)创伤的愈合途径
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的社会发展,具有改善中国基层政治文化生态的功能,社工员在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学习和实践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在大陆发展思想观念相冲突的实践,这种冲突往往会影响到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品质和服务中的程序,进而进一步影响到服务的设计与思考,督导系统的建立,并为社工员能形成“伤口”治疗,可以通过叙事治疗、生命叙说和图像投射等方式,在共事的过程中以督导的角色对社工员进行对话,以寻求新的复原力,为社工员注入动力和希望,进一步为服务对象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三)社工“复原力“的再构建
在中国华人的社会中,最艰难的就是向内觉察和自我揭露,特别是对于助人工作者来说,往往专业傲慢会使得创伤“茧”更为深厚;在中国大陆的工作基层生态中,官本位的思想和社工员微小的权利欲也会干扰到社会工作员的服务品质。因此,督导再此过程中角色的示范和督导关系界限的把握,显得更为微妙和艺术化。需要一份智慧来运作好督导的关系。面对督导员、社工员在工作的创伤,寻找到“复原力”是督导关系彼此进一步更好合作的重要动力,也是在创伤后留住社工人才、对工作注入信心的重要力量。
四、小结:角色支持,专业复原
社会工作再中国社会的萌芽至今从地方到国家都开始试点社会工作,以改善地方民生,改良地方社会服务。而作为具有专业背景的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服务中不仅仅在社会工作的理念、价值观下实践专业理想,也需要不断完善在自己的专业角色。专业能力建设、督导相互支援、法律身份及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完善等方面都需要不断的努力促成。特别是面对具有工作创伤的社工及督导,团队的相互支援、督导及叙说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内部关怀,也只有加强社工自身的素质、疗愈助人过程中自我的创伤,才能逐渐获得复原,从而才能更好地投入一线服务,使得社会工作服务显得更为专业、更有品质,更具人文关怀,更能体现服务的个别化及助人工作者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