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金融机构应当根据《金融企业财务规则》的规定,以及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和业务发展,对其业务及管理费实行从高层到一线员工,从财会人员到业务人员的全员管理和从预算到采购,再到核算的全过程控制,防范和化解财会风险,确保健康发展。
【论文关键词】预算管理;集中采购;核算监督
2011年11月29日,中国保监会披露了2011年保险公司检查及处罚情况:查实通过虚构经济业务事项,虚开发票等违法违规渠道虚增业务及管理费8065.8万元,依法处理保险公司各级各类管理人员87名、保险机构55家、保险中介机构54家。随监管部门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不断提高,每位金融从业者都应认真思考怎样合规经营、科学发展。其中,最敏感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依法合规地列支业务及管理费。笔者认为:金融机构应当根据《金融企业财务规则》的规定,以及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和业务发展,对业务及管理费施行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控制,即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公平公开的集中采购和精细化、流程化的核算监督,防范和化解财会风险,确保健康发展。
一、预算管理
每至年末,就会出现突击花钱、花光预算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我们大部分中国人更多地强调感悟、想像、经验,不善于实验分析和逻辑推理,预算中有太多的主观臆断;二是我们大部分企业的预算存在编制不透明、下达不及时、调整不科学、先严后松等等情况;三是我们的考核评价与预算脱节,节约反被罚,只好使劲败家,出现预算的“负激励”效应。笔者认为,金融机构要杜绝突击花钱的现象,就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把这种预算的“负激励”效应彻底扭转成“正激励”效应。
(一)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金融机构的财会部门,一是要做好预算编制的宣传解释工作,让每个员工都明确企业的战略意图;二是要以经济增加值为导向,鼓励创造价值,制订出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三是要提供功能强大的模型,录入参数就输出相应预算额度,使预算编制简捷透明。
1.如银行业务部门在编制本部门预算时,可事先搜集详实的客户信息和市场信息,再根据业务发展目标和系统内外的市场占比,同时参考存量或增量客户的情况,然后运用各类模型,编制出科学合理的业务及管理费预算。
2.再如银行财会部门在审批预算时应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避免业务部门夸大营销难度进而获得不合理的财务资源,确保预算目标始终围绕企业战略目标。例如,银行近期的战略目标之一是:利用信息技术迁移柜面业务,提升电子银行交易量比,逐步降低柜面业务,减轻柜面人员的工作压力。财会部门在审批时就应提高电子银行的广告宣传费、设备购置及维护费等方面的预算额度,降低柜面有关费用的预算额度。
(二)预算的控制和调整
预算的控制和调整不是对现状本身的控制而是对发展趋势的控制和调整,应遵循有效性原则、动态管理原则和经济效益原则,定期监督预算进度并及时调整预算额度,追加预算、核减预算、调整预算严格按程序办理,避免预算有编制有审批但无控制无调整的虎头蛇尾现象,确保预算的严肃性。例如,《关于企业促销展业赠送礼品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过程中向个人赠送礼品,属于价格折扣折让方式、销售或服务同时给予赠品、按消费积分反馈礼品情形之一的,不征收个人所得税。金融机构的财会部门就应指导业务部门按上述规定及时地申请调整业务宣传费预算,引导其开展上述情况的营销活动。再如,财会部门发现业务部门的某项业务进展缓慢或停止,评估后就应核减少其对应的预算额度。
二、业务及管理费的集中采购
天价采购也是近年来的舆论热点。究其根源,一是有些单位预算确实过于宽松,有必要核减;二是有些单位未能让更多的主体参与进来,进行物有所值的阳光采购。随着金融机构业务规模的不断壮大,很多以前可分散采购的业务及管理费,现在就有必要集中到总部机构或一级分支机构,如分支较多的金融机构对员工出差发生的交通、住宿等费用与有关企业进行协议定价,并制订最优的出行方案,这样既避免了虚构事实,又节约了费用。笔者认为,金融机构的业务及管理费采购可分为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它们互为补充,在实际采购中要根据企业自身条件、资源状况、市场需要,灵活地做出制度安排,积极创新采购方式和内容,并根据对采购产品的体验,进行及时调整。
(一)全流程管理业务及管理费的集中采购
集中采购应遵循“集中性、独立性、竞争性、适用性”原则,实施“供应商管理-采购谈判-合同执行管理”的全流程管理,严禁逆流程操作。
1.采购需求部门应按业务发展和日常营运所需,提出采购需求,并对采购需求的合理性、明晰性和完整性负责。
2.采购部门根据采购需求,在确认采购预算已安排后启动采购程序;根据采购方案制订评审标准,发出采购邀请,确定评委;根据评审结果,按照符合采购需求、性价比最高的原则提出入选供应商建议;在有权审批人批准后把采购结果通知入选供应商及采购需求部门办理合同签署。
3.采购需求部门收到供应商提供的商品后做好商品验收、按合同付款工作,并将商品验收、使用情况及供应商合同履约情况及时报采购部门。
(二)规范业务及管理费的集中采购范围
一是明确集中采购的商品范围;二是明确集中采购商品的采购金额起点。
三、业务及管理费的核算监督
财政部曾介绍了部分金融机构虚假发票的一些情况:一是篡改交易内容的发票,如由大型商场购开具的整数金额的办公用品、耗材、烟酒茶等商品的发票,很可能是购买商业预付卡用于员工福利或业务营销,再如单价、数量异常的发票,很可能是为了掩饰其真实购买的高档商品,而以普通商品代之;二是大额会议费的发票,主要是频繁由某一酒店、宾馆或旅行社开具的大额会议费发票,很可能是将餐费以会议费名义列支,或与酒店、宾馆串通套取费用,或以会议费的名义列支旅游费用;三是水印、印章、要素字迹等反常的发票,通过税务发票验真系统查询可初步认定为假发票。笔者认为,金融机构应成立总部机构或一级分支机构层面的核算中心,统一核算支付标准,提高经办人员的财务水平,用精细化、流程化的管理来确保依法采购合规报销。
(一)在精细化管理方面
1.在业务及管理费的核算监督过程中不应有那么多主观的、宽泛的判断解释和自由裁量,要有根有据,要统一标准。金融机构的财会部门应制订业务及管理费的报销核算指南,编制经济业务事项与报销要件和报销事由对照表、各类发票要素审核要求参考表和各种报销要件填制要求参考表。同时,财会部门有义务去提高经办人员的财会水平,做到不可列支的事项解释宣传到位,存在疑问的事项协调引导到位,将要发生的事项辅导建议到位,让相关经办人员知道:要对报销票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负责,要对虚开、变造、伪造的发票负法律责任;要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提供真实、合规、准确、完整的报销票据。
2.利用ERP系统,实现在金融机构总部或一级分支机构的集中核算支付,确保先记账后转账支付的核算监督模式;建立多维的、立体的会计科目表,把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财务数据的共享,减少重复性的工作,为预算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满足各方的信息需求。
(二)在流程建设方面
制订图文结合的财会部门员工核算监督操作手册,提出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对核算监督流程进行清理、简化、整合、自动化,强化岗位间的无缝衔接和相互制约。总之,用流程提高核算监督的质量和效率,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