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成功智力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于1996年在《成功智力》一书中提出的,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从广度和深度上全面超越了传统智力理论对智力的界定,而且对帮助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培养良好的教学行为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从教师角度出发,提出了培养学生成功智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成功智力 教师 教育观念
成功智力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于1996年在《成功智力》一书中提出的。在斯腾伯格围绕成功智力三成份进行深刻阐明的字里行间中,处处充满着对当代教师教育观念的挑战。本文就教师在培养学生成功智力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从而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做出探讨。
一、成功智力的基本内涵
成功智力是指用以达成人生之主要目标的智力。它由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部分组成。斯腾伯格指出,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用分析性智力发现好的解决办法,用创造性智力找对问题,用实践性智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分析性、创造性及实践性智力这三个方面都存在于每个个体身上,只是比例和平衡状况有所不同,只有这三个方面协调、平衡时才最为有效。人类思维的发展以及由此推动的社会进步,无不依靠的是人的分析思考、创造发明和贯彻实施的能力。所以,如若从智力和智力功能的角度出发,分析、创造和实践正是最具代表的智力的核心内容,而这一点却常常为其他理论所忽略。
二、培养学生成功智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看待学生的“成功”
斯腾伯格重视社会文化情境对发展个体成功智力的影响。他强调,我们在根据个体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的行为来研究智力时,不能不顾社会文化情境去理解智力,智力对不同文化的个体而言可能不同,在一种文化中最聪明的个体可能在其他文化中显示不出多少聪明,而在一种文化中不太聪明的个体可能在其他文化中显得更聪明些。因此,他承认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样,在对待学生的成功问题上,教师就应将其放在一定的环境中去考虑。倘若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结合得均衡、协调,并能较好地运用,我们就能认为他是成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成功”与否时,应界定一个合理的范围。要求学生太高,可望不可及的目标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动力;要求学生太低,轻而易举即可满足的愿望也会使学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要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成功智力的三要素发挥得很好,教师就应当认为学生是“成功”的。
另外,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成功智力水平与他最终获取的成功是两码事。如果一个人终其一生也未能获得成功,并不意味着此人智力水平低下,因为许多与智力无关的因素比如生理上的缺陷、政治上的迫害、经济及家庭的突发事变都可能成为成功的障碍,所以,成功智力决不是成功本身,后者会受到其他一些与智力技能无关的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不能以学生成功与否来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
(二)正确理解学业智力是一种“惰性化”智力
被斯腾伯格称为惰性化智力的学业智力相当于分析性智力,但分析性智力的外延要比学业智力宽广,其领域远远超出学校情境而涉及现实生活的多个方面,这种学业智力其实更多的强调的是“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它并不是广义的知识。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类知识不仅包括陈述性知识,还包括程序性知识。其中关于“怎么做”的程序性知识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由于我们的传统教育偏重于以陈述性知识掌握的好坏作为评价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它并不能保证学生在走出学校步入社会时能适应得很好,发展得很好。所以,斯腾伯格对这种学业智力进行了批判。但这并不表示学业智力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是不重要的。事实上,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无论陈述性知识还是程序性知识,由于他们的功能不同,注定了他们都是必不可少的,斯腾伯格批判学业智力是有针对性的。作为教师应该知道,这两种知识都很重要,只是我们在传授“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的同时,更应教会学生“怎么做”的程序性知识,锻炼学生的一种实际技能,一种更适于生存的技能,而不是仅仅限于会纸上谈兵,也就是对于成功智力的三种成分要有所侧重。
(三)正确认识成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在大多数人都已认识到自我激励、坚持性、乐观豁达、独立性等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的同时,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概念从表面看似乎只字未提,这容易使人们走入一个误区:难道只具备足够的智力就能成功?非智力因素要不要都行?当然不是!斯腾伯格认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非智力因素”有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划分是针对学业智力而言的,换言之,只有“惰性化”的智力才需要再有其他“非智力”成分参与,对于成功智力而言,任何有助于实现理想,达到成功的因素皆包含在成功智力之内。所以,斯滕伯格提出的成功智力看似未提非智力因素,实际上是将其包括在其中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片面认为只要智力出众就能成功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比较成就最大与最小者的区别,关键就在于非智力因素。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榜样示范、说服教育、实际锻炼、认知评价等方式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品质的激发和培养,为他们创造各种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斯腾伯格著. 成功智力【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9.11
[2]张厚粲 . 一次颇具启发的超越——评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 《光明日报》1999.11.22
作者:丛玉燕(1971—),女,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硕士,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