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学前专业学生物理学习的困难,从补充幼师教材亮点,适当调整教材的编排结构,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重新定位难重点,注重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等方面分析了化解学生学习困难的策略。
整合梳理教材,优化教材结构补充幼师教材亮点,凸显专业性由于学前专业一直居于"非主流"地位,使得各学科专用教材稀少,在教材选用上选择余地很小。
目前五年制学前专业没有统一的物理教材,基本上由学校根据课时安排和教学要求自行选择教材,我校目前使用的是人教社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Ⅰ系列教材,包括必修、必修2和选修1-1、选修1-2,一年级学习必修的内容。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专业曾使用过1986年1月出版的幼师教材,虽说内容过多也有不少内容陈旧过时,不太适合时下的学前专业,但其中不乏体现学前专业特色的"亮点",如每章必备的小研究、小实验、小制作、小游戏、小故事等。
教学中可将它们有机的穿插到高中教材中,既使严谨的高中教材灵动起来,又能凸显专业特色。如将"桶里的水为什么不流出来?"的小实验安排在向心力学习之前,将小制作"不倒翁"安排在重力学习之后,小游戏"鸡蛋入瓶"穿插在惯性学习中,小游戏"小同学拉动大同学"安排在力的分解的学习前等。
适当调整教材的编排结构,降低学习难度物理学中"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对于学生来说一直是个难点,新教材根据运动学中先学加速度再学力的知识体系,安排先学习向心加速度,然后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学习向心力的知识。根据教材的安排,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容易理解,但向心加速度的大小表达式是直接给出的或由定义式a=ΔvΔt应用曲线运动中速度变化量的计算和弧长、弦长与半径的关系等推导而来。
前一种方式学生不知其所以然只是记公式,后一种方式会吓倒绝大部分学生,这样反而加大了难度。因此教学中可本着降低教学难度的出发点,根据"从力推知加速度"的思路,作如下调整:先学向心力,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学习向心加速度。
基本思路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力有什么特点→考察实例,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地球绕太阳转动,细绳拉着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圆锥摆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总是指向圆心→从力的效果看这个"指向圆心的合力"就称为向心力。
向心力大小由什么决定→学生通过圆锥摆实验直观感知、猜测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向心力演示仪验证猜想,得出向心力表达式Fn=mv2r=mω2r。由牛顿第二定律导出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
由于学前专业的学生擅长形象直观的思维方式,调整后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通过直观形象的方法、简单的推理得出结论更容易使其接受和理解,大大减低了教学的难度。实践证明,根据这样的思路学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较容易地迈过了难点。
针对学前专业学生物理学习的困难,从补充幼师教材亮点,适当调整教材的编排结构,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重新定位难重点,注重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等方面分析了化解学生学习困难的策略。
论文格式没有一个固定或都官方的样式,但是约定俗成,多看看不同的期刊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的需要再进行修改创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