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本科学生在四年学习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般都安排最后一个学期去实施.绝大部分本科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后走向社会,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并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可以说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前,科研、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从学校学习到工作岗位的一个过渡阶段.这个环节的实施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环节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2)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3)能够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4)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然而,近年来我国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严重滑坡,这个环节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科学研究的作用大打折扣.2004年3月29日华中师范大学教张,计算机、仪器、设备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对学生来讲,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使众多的学生必须考虑毕业后的去向问题.
"论文"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大四,大四毕业生必然要投入部分的精力去找工作、考研、咨询出国事项和参加各类资格考试,还有一些学生还要补修课程来满足毕业要求.师、生精力投入的减少必然导致论文质量的下降.其次,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的使用在给学生写作"论文"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抄袭成为可能.如果教学单位对"论文"教学环节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相关的过程管理作保障必然导致"论文"的写作流于形式、"论文"出现抄袭的现象.
某教师在其所指导的学生中调查发现:从标题到参考文献全文照抄的占26.32%,从内容摘要到前言和问题分析到对策分析虽来自于三篇不同的文章但整篇照抄的占10.53%,部分内容照搬的占52.62%,只有10.53%的学生写出了原创性的学士论文.反观我国高校的"论文"教学的管理活动,仍然沿袭着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精英教育模式.该模式的具体表现是:一是"统一立法"薄弱.主要表现为部门立法,政出多门.常常是规章制度由职能部门从本部门的工作角度考虑,自己制定,缺少相关部门的沟通和确认,造成这些规章制度或先天不足--不够科学和规范;或缺乏可操作性--给执行带来困难.这主要反映了管理意识上缺乏系统观念.
二是过程管理薄弱.各校大多积累了一定办学的经验,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这些规章制度普遍着重于对结果的评估和处理,往往缺乏过程管理的特性--缺乏可控性、缺少对过程的监控.三是工作接口缺少明确的规定.工作接口不明,责任不清,必然导致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四是监控机制薄弱.大部分规章制度没有规定监督检查的方式和设立责任部门,缺乏监控机制摘要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导致我国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严重滑坡的客观因素和管理弊端,提出了建立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想和具体实施思路.
小编提示,此条信息值得各位公考朋友参考,所以希望朋友们多了解关注,在职考的千军万马中杀出自己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