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农村教育依然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影响着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教育硕士对于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问题,创新农村教师培养和补充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纵观我国教育硕士发展的十几年时间,它不仅没有起到平衡城乡教育差距的作用,反而成了拉大两者之间差距的助推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原因何在?出路在哪里?这成为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农村教育硕士的性质及意义我国最早的农村教育硕士应该追溯到1997年(首批入学的来自农村的那部分教育硕士)。但是,当时并没有提出农村教育硕士这个概念,一直到2004年,教育部开始实施“农村高中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农村教育硕士这个概念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但当时所说的农村教育硕士仅限于农村高中,并且招生对象也仅限于应届本科毕业生。到目前为止,农村教育硕士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农村教育硕士是教育硕士的一个分支,要弄清楚农村教育硕士的内涵,必须首先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说起。我国的学位制度中把学位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学术性学位,它分为12门类,88个一级学科,学位按照门类授予;另一种是专业性学位,现有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法学、建筑学、教育学等学科的专业学位。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不同,教育硕士学术学位偏重于学术性,主要是培养高等学校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其基本要求是要掌握扎实的教育基础理论和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的能力。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偏重职业性,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实际人员,其基本要求是通过高水平的专业训练,具有从事基础教育教学或管理的能力,并掌握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农村教育硕士就属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它是以农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人员为招生对象,以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水平、发展农村教育为宗旨的专业教育硕士学位。
农村教育硕士的培养,对于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对农村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但是,到目前为止,全国农村教育硕士的培养基本处于自发状态,国家缺乏统一的规划,政策性的农村教育硕士的培养只有一项,且只面对农村高中。因此,相对于整个教育硕士培养系统来说,农村教育硕士的培养还处于薄弱地位,不管是从培养数量还是从质量上来说,都不能适应农村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特别注意:本站部分信息由网络收集整理.如有错误,请联系我们修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