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优质生源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生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水平,制约着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一些地方农林高校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研究生招生每年均以较大规模增长;但由于地方农林高校招生专业的大多是一些艰苦专业,再加上地域条件较差、教育资源紧张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存在着生源数量不足,生源质量不高等问题.如何走出招生困境,改变生源现状,已成为地方农林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我校近几年硕士生生源状况为研究对象,分析现状、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索对策,从而进一步做好研究生招生工作,不断提高生源质量,保证地方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的良性发展.
一、生源状况分析1.生源数量严重不足,调剂任务艰巨 从扩招以来,全国硕士生报名人数成逐年上升趋势,而报考地方农林高校的人数增长缓慢.近年来,我校每年都只有200人左右报考;报考人数的增长率低于招生计划的增长率,甚至出现报考人数低于招生计划数的现象.生源数量严重不足是我校硕士生招生困境之一,也是大多数地方农林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全国来看,由于农学门类专业自身特点,生产周期长,回报率低,很多考生不愿意报考农学门类专业.地方农林高校自己学校的学生在报考研究生时,或报考重点大学的相关专业,或更换所学专业,这样势必造成生源数量远远不足.因此,争取调剂生源也非常困难.
2.优秀生源不充足,生源质量有待提高 地方农林高校由于生源数量严重不足,必须通过调剂才能完成招生计划.没有数量做保证,很难提高生源质量.我校近几年录取考生中调剂生源比重较大,特别是跨专业调剂较多,很多农学门类专业从本学科专业中很难调剂到合格生源,只能通过跨学科专业调剂来完成招生计划,这样势必会影响到今后的培养质量.同时,在报考生源中同等学力人员比例较大.我校2002年~2006年同等学力人员占录取总人数比例分别为: 17. 2%、17. 1%、18. 3%、7. 8%、10.3%,这些考生虽然有工作经历,但是没有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底子薄、基础差.另外,在本校应届报考生源中,大多数是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外校生源主要是地区师范和职业院校学生,社会生源比重较大.因此,生源质量有待提高.
3.学科专业之间生源分布不均衡 学科专业之间生源分布不均衡也是地方农林高校招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非农学科与农学学科之间以及农学门类专业之间.从近年来我校报考情况来看,考生主要集中在那些就业前景较好或者一些新兴的学科专业.以2006年各专业报考情况为例,考生报考专业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专业,这三个专业占全校报名人数的三分之一.而占招生专业比重较大的传统农学门类专业报考人数却只占很少比例,三分之一都不到;甚至,部分农学门类专业出现零报考现象.
二、原因分析1.国家招生政策的影响 教育部复试分数线是按照招生单位所在省市地区来划定的,共分三区即A、B、C三区,其中A区复试分数线最高, B区次之,C区最低.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照顾到偏远经济不发达或少数民族地区.但是,江西、安徽、河南、湖南等省市不但地处中部地区,无地理优势;经济也比不上沿海省市发达,但复试分数线却按A区执行.那么,在复试分数线同等的条件下,考生宁愿报考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这也是影响考生报考这些地方高校积极性的原因.另外,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给了全国34所重点院校自主划线、自主招生的政策,并且这34所高校的录取在其它高校之前进行.这一政策的出台就直接提高了这34所高校的吸引力,近年来,报考这些学校的人数遥遥领先.因为一方面自主划线就意味着单科分数线有可能比全国分数线要低;另一更重要的方面,由于这些院校提前录取,考生如果没被录取,只要达到了国家分数线就还可以调剂到其他的高校.因此,这一政策的出台,吸引了一些地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去报考.
2.学科专业自身的特点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地方农林高校教育经费远没有重点院校充裕,特别是硕士学位授予专业大多数是农学门类专业,由于这些学科专业自身的特点,大多是一些周期长,社会回报小的艰苦专业,很多人不愿今后从事这一行业;从就业的角度来看,与其它专业相比形势也不容乐观.另外,这些地方农林高校大多地处中部欠发达地区,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经济发展水平都处于劣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报考.因为,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直接影响了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待遇和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例如,华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其培养费用全部由学校解决,并且享受比其它同类高校更高的奖学金.由于其地处发达地区,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后的收入水平都要大大高于欠发达地区高校毕业生,考生当然愿意去报考这些高校.
3.本科生与研究生招生专业、规模发展不平衡 当前大多数农林高校为了扩大招生规模,本科招生专业基本上以非农学科专业为主;而研究生教育层次招生专业却是以农学学科专业为主,使得本校报考生源越来越少.以2006年为例,我校共有28个学科专业招收硕士生,其中涉农学科专业共有21个,占全校硕士生招生专业的75%;而当年应届毕业生共有3 856人,其中涉农学科专业毕业生只占到了11. 6%,也就是400多人.再加上这几年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就业岗位多,许多学生选择了先就业.这样必然会出现本校报考生源数量少的现象.特别是近两年在选拔推荐免试生,个别学院甚至出现部分专业无人申请的状况.这种倒三角现象,也影响了硕士生生源.
4.缺少宣传及相对优惠政策 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在主观上,招生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地方农林高校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招生宣传的形式和内容也远没有其它高校的丰富和完善.在报刊杂志和网络上广告宣传又少;反而那些不缺生源的知名院校占据了报刊杂志和网络广告的大多数.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大大影响了外校考生报考.
地方农林高校由于教育经费的紧张,因此录取的硕士生中自筹经费的比例较大,有的高校甚至超过了60%,这些考生每年均须缴纳一定的培养费用,对于考生特别是应届毕业生来说负担过重.而据我们了解附近一些省市重点高校,考生不但不需缴纳任何培养费用,大多数享受公费待遇;而且生活补助也较高.因此,在每年调剂过程中,申请调剂的考生大多数会选择那些有公费指标的高校.
5.导师招收研究生积极性不高,导师队伍有待加强 研究生导师肩负着招收、培养研究生的责任和义务.近几年,随着地方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学位授权点的增多,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研究生导师规模的发展却跟不上招生规模的发展.我校目前在校研究生共有1 023人,其中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有340人;而研究生指导教师只有233人,平均每位导师至少需指导5名研究生,且生均科研经费才4. 1万元.但是,由于农林高校学科专业特点,培养一名研究生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和精力,没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培养质量根本无法保证.当前这种导师少、学生多的结构性矛盾目益突出,生均资源的日趋紧张,制约着研究生教育的持续发展.因此,导师队伍有待加强.同时,个别专业生源较好,部分导师由于没有科研项目、经费做支撑,招收研究生积极性不高;一些专业导师力量较强,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农学学科专业却很难招收到合格生源.因此,这种矛盾也是地方农林高校研究生招生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1.争取政策支持,加大经费的投入,保证研究生教育良性发展 地方农林高校应积极向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争取政策倾斜,加大对农林高校的经费投入.一方面,适当提高在校研究生基本生活补贴,扩大公费生比例,吸引更多优秀生源报考;另一方面,加大对地方农林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科研经费的多少不仅体现了学校的科研水平,导师科研经费的多少也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生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研究生导师的科研经费也要有一定的增长,以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2.发挥办学优势和特色,拓宽学科专业门类,提高整体办学实力 地方农林高校应注重发挥办学优势,彰显办学特色,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快速发展,不断地增强学校办学实力,提高学校知名度.注重加强非农学科发展,对于非农学科要积极扶持,拓宽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门类,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对于农科类专业要做强、做精,形成特色,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
3.加大宣传力度,突显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积极做好生源的发动工作 地方农林高校在招生宣传过程中要采取综合性宣传与优势特色相结合,将学校的学科优势、特色专业及优惠政策通过网络、报纸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研究生招生宣传不只是招生部门的事情,而是全校的事情,应形成各级抓生源,人人关心招生质量的局面.研究生处是学校负责研究生教育的职能部门,做好生源的发动工作,责无旁贷,应积极策划组织各种生源发动工作,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出席全国农林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会议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我校的办学成就和研究生教育取得的巨大成绩.各相关院(系)、学科点是研究生教育具体组织实施单位,也应高度重视生源发动工作,要象做好本科生、专业学位的生源发动工作那样做好统招研究生的生源发动工作.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更应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导师应利用外出开会、讲学、做学术报告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进行招生宣传,广泛发动生源.
4.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三助"体系,提高在校研究生待遇 地方农林高校可采取多种途径,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广大考生报考.例如学校在录取过程中,对各专业初试、复试综合评分前几名的考生给予奖励政策;对于第一志愿报考考生,适当增加公费生指标.特别对一些招生比较困难的专业予以扶持,采取不收或少·130·第2期周红燕等:地方农林高校硕士研究生生源状况分析及思考---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收考生的培养费等政策,扩大生源.对于学习刻苦、表现突出的研究生实行奖励;对于特困学生实施资助.进一步完善"三助"体系,多设立"三助岗位",为在校研究生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5.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广大学生报考农学门类专业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当前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农林高校是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地方农林高校应从学生一进校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学农思想意识,提高对农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到农业科学研究中来.学农氛围的营造,对于学校自身来说,需要教师把它渗透到平时教学中,鼓励他们报考农学门类研究生;需要团干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然而,更需要提高整个社会对农业科学的认识,改变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让人们看到农业科学发展广阔前景.
根据观察,这些资讯都是值得各位作者朋友参考的,所以希望大家多做研究了解,以便在职称的道路快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