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要加强研究生品德评定和学籍管理,对在校研究生建立必要的筛选制度",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均制定了研究生中期筛选实施办法,主要目的只有两个:一是鼓励品学兼优的研究生;二是淘汰科研能力及学习能力差的研究生.而实际操作中,优胜基本上可以做到,中期筛选成绩优秀的,评奖学金、评先进均占一定优势,特别是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可以直接推荐中期筛选成绩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但劣汰却很少有学校真正做得到,筛选通不过的研究生学校令其退学的很少.因此,中期筛选实际上就成了选拔、评优的一种手段.特别是对于只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培养单位来说,中期筛选仅仅是课程学习成绩是否合格、学分是否修满的阶段性检查过程.然而,中期筛选不应该仅仅具有优胜劣汰的功能,应该赋予它更多的作用.
柔性调控作用 灵活培养模式,不拘一格培养人才.通过对中期筛选机制降低刚性,提高柔性,强化目标管理,使不同类型人才的特点和能力得到发挥和认可,以适应社会的不同需要.这就要打破按部就班、一刀切式齐步走的分段培养模式,实行完全学分制.学分未修满也可以参加中期筛选,只要申请学位前能修满学分即可;科研基础较好的优秀研究生可以提前开展科研工作,鼓励在校期间多取得科研成果,只要开题条件具备随时可以申请开题;只要具备申请学位条件,可以申请提前毕业等等.
激励鞭策作用 按照行为科学中的激励理论和过程分析理论,人的积极性是在动机形成和行为目标选择的过程中完成的."人是一种有感情、理智、欲望和需要的高级动物.当人们从理智或感情上选择了某种需要时,他就会尽力去追求它.这时,这种需要就成为激励人的行为的一种动力".另一方面,改造消极行为的有效办法是提高人的自觉性、自信心和兴趣.如果我们改变较为死板的中期筛选办法,给研究生提供较为灵活的学习方式,给予他们一定程度的目标选择权和学习自主权,使他们有自我发挥的余地,这样就能促使过去一部分学习不积极的研究生会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增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
自检自评作用 中期筛选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量化的、透明的,研究生每时每刻都能够自己给自己打分,可以随时自我检查和看到成绩,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什么标准了,哪一项还欠缺,需要努力,这样容易产生激励作用,使研究生能够在主动安排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同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警示作用 建立焦虑机制,奖罚分明.尤其对部分虽然勉强通过中期筛选,却问题较多的研究生及其导师,要提出警告,并且在后续培养过程中加强监督,采取措施促使其达到培养标准.既不是一棍子打死,一分定终身,又要使之有压力感和焦虑感.
要想使中期筛选真正起到上述作用,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严格程序,为中期筛选提供有效保障.我们的经验是:中期筛选一般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进行,各学位授权点所在的学院按学科、专业成立中期筛选考核小组,负责本学科、专业研究生的中期筛选考核工作,小组成员一般由考核组长、秘书、班主任及副高级职称以上专家组成,不得少于5人.被考核的研究生按中期筛选考核表如实填写有关内容.导师对所指导的研究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评,并在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表中签署综合考评意见.被考核的研究生向考核小组汇报入学以来在政治思想、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等方面情况.考核小组根据考核内容、指导教师评语,参照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评估表对研究生逐个进行全面综合评议,并给出考评结果.中期筛选考核情况进行网上公示.
当然,作为仅有硕士培养层次的省属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在研究生教育各项改革中大多处于被动学习和接受的地位,加上生源质量处于劣势等原因,必然导致对培养质量更多的担忧和更高程度的重视.由此,包括中期筛选等办法和制度在内的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赋予其新的内涵,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不出或少出"次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研究生.
论文下载,下载下来可不是把论文里边的名字换成你的就行了哦,这样是不对的哦,亲,一定要自己创作哦,因为期刊是要查抄袭的哦,多了解一下期刊的要求以及各地的评职标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