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体育专业研究生每年按30%的速度扩招,虽然在数量上快速增长,但综合素质却令人担忧.为此,本文系统地分析造成这种客观现状的原因,反思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致力于探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机制.
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以我国高校在读的体育硕士研究生作为调研对象,分层随机抽取了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的体育类研究生.本课题的调研对象中未进行区域划分.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育师资队伍培养等学科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比较和归纳.
问卷调查法分别向以上8所高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有效回收率为96.25%.
专家访谈法利用现有资源(网络、电视、短信等)访问有关方面的专家,倾听他们对体育专业研究生现状的认识和培养体制的思考,以及如何根据社会的发展来调整专业设置.
建议和对策 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据调查,专题式的教学模式利于培育研究生的创造性,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期望专题式教学模式超过调查人数的一半,占到59.09%.因此,在体育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改变单一知识灌输、考察等传统的教学模式,综合"自学-指导"和"引导-发现"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倡导"专题式"教学模式,强化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提出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加强对研究过程的控制与教学目标的结合,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明确导师职责,提高指导有效性与专业性研究生教育的阶段是深入专门化的阶段,专业性的导师指导是研究生教育成败的关键.导师指导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问题,也包括学生的专业兴趣爱好、专业敏感性、专业求索精神等素质养成问题.导师教学中对教书育人的责任与要求远远高于本科教育阶段,导师必须根据每一名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具体目标,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其教学不仅仅在课堂内,它更多在课堂外进行,而且还对学生全面教育进行指导.研究生也应更多地参加到导师的各种学术和社会活动中,在这种参与中,导师通过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推进教育者对学生的教化过程.
在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上注重"两个结合"体育专业研究生最终目标是为体育实践服务,体育专业研究生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践证明,这种培养方式势在必行,例如北体大和中国皮划艇队合作,把该队作为他们的研究生站,常年派4~5个博士生和一批硕士生跟踪研究,真正做到体育科研为体育实践服务.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金牌数32枚,排名第二的好成绩,尤其是中国队皮划艇项目成绩的突破,这就是体育科研与实践相结合最好的典范.正如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韦迪所做的总结:科研与实践相结合使科研人员和教练员更能准确把握项目规律,训练手段安排更加科学.因此,体育研究生学习期间,既要学习理论知识,又要融入实践中去,应鼓励他们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尝试,如每门课程除考试外,应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既有理论又关联实际的作业,同时学校还应积极制定相应的评价模式鼓励体育研究生参与科研,培养起面向现实找课题,积极服务于社会的良好学风.在其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力军作用,依靠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良好合作来完成,努力培养学生基于事实的研究能力,真正实现体育研究生培养中科研理论与科研实践的结合,从而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特别申明:本站部分文章由网络收集整理.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