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外贸政策,战略调整。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2009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阻断了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需的格局,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造成巨大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出口增速明显回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冲击是外需减少。不仅美国外需下降,金融危机还造成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外需普遍下降。
2007年出口总值12 180。2亿美元,同比增速25。7%;2008年出口总值14 285。5亿美元,同比增速17。2%,增速回落8。5%;2009年1-9月,出口总值8 466。5亿美元,同比降低21。3%,增速回落29。80025。有关调查显示,美国经济下降1%,中国出口将下降6%;而欧洲经济下降1%,中国出口将下降15%。外贸出口作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大挚之一正在急剧减速。
2。外汇储备严重缩水。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另一个冲击是造成中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数据,截至2008年末,中国外汇储备已达1。95万亿美元。其中已投资美国国债、“两房”等政府机构债券和美国企业债券达1万多亿美元,仅中国银行持有的雷曼兄弟公司债券即达7 562万美元。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为2。132万亿美元,超出排在全球第二位的日本1倍,约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29%,占我国GDP的比重已接近一半。外汇储备增加过快、过多,既加大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和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又加大外汇储备运用的压力和外币资产保值增值的风险。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已遭受美元汇率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双重损失,而购买美国政府机构和企业的债券也遭遇了大幅缩水和破产的危险。
二、中国现行外贸政策带来的问题。
如果从自身的原因进行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上述种种冲击,实际上与中国现行的外贸政策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中国施行以低价竞销推动出口规模过度扩张为特征的外贸增长方式,这一具有重商主义性质(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外贸政策在改革开放初期,在开拓国际市场、扭转贸易逆差、扩大国内就业等方面曾起过积极作用,使中国在短期内扭转了贸易逆差并迅速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同时也给国内外经济带来许多严重问题。
1。贸易不平衡加剧。中国现行外贸政策使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快速增加,有些产品甚至短期内在主要贸易伙伴国家市场份额急剧增长,导致中国与许多国家贸易不平衡状况加剧。国际上通常以顺差或逆差占本国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贸易不平衡度”,只要该比重控制在10%以内即意味着一国贸易基本平衡。依据这一衡量标准,2006年中国的贸易不平衡度为10。1%,2007年为12。06%,已进入贸易不平衡阶段。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降为12009年1-9月,贸易不平衡度为8。69%。值得重视的是,中国贸易顺差自2005年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2005年贸易顺差为1 020亿美元,2006年达到1 775亿美元,2007年又跃升至2 622亿美元,如果排除金融危机的影响,按这一势头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将很快出现失控局面。 同时,中国外贸巨额的贸易顺差及其快速增长也会产生以下影响:
贸易摩擦加剧。从贸易顺差来源地来看,主要有美国、香港、欧盟、加拿大、土耳其、墨西哥等。由于贸易顺差过于集中于美、欧等国家,导致与其贸易摩擦加剧。仅2006年即达83起。
2008年中国遭遇贸易摩擦仍然不断,涉案金额将近15亿美元,给我国出口带来很大压力。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8月,我国化工行业遭遇贸易摩擦案件14起,已超过2008年全年案件数。总的看来,与中国贸易呈逆差的国家多以各种理由对中国的出口产品进行限制,最终导致贸易摩擦急剧增加。
2。贸易条件整体趋于恶化。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盈利能力(相对于进口)或贸易利益的重要指标。贸易条件有四种不同形式,即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单要素贸易条件和双要素贸易条件。其中,价格贸易条件是一般衡量指标,其他的贸易条件则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补充。这里,仅对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变化进行分析。
3。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化的国际比较。作为衡量贸易利益在国与国之间分配状况的评价指标,价格贸易条件还可以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因此,比较各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化情况可以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和所处的地位。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关数据计算,世界上多数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价格贸易条件变化不大,发展中国家还略有改善,印度和巴西虽然价格贸易条件恶化但不明显,只有中国的情况尤为严重。
这足以说明,中国在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上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从以上中国价格贸易条件自身变化和国际比较两个方面来看,都充分证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较低,贸易条件整体趋于恶化,这与中国迅速扩张的外贸规模(尤其是出口规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是为什么?如果从影响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的因素看,主要是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①资本、技术含量不高而普遍靠低价竞争,这显然与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有关,而政府的出口支持政策,如出口退税、出口补贴、出口奖励、出口贴息贷款等和出口企业的无序竞争又对出口价格进一步下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从影响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因素看,主要是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对国外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需求扩大,引起进口商品价格(如石油、原料和中间产品)的持续上升。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加工贸易方式在中国的出口和进口中都占据相当大的比重②,而在加工贸易中,外资企业又占主体③。这样外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利用“转移价格”,高价进口中间产品、原材料和机器设备而低价出口制成品,进一步导致了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
参考文献:
[1]新华社[N].国际先驱导报,2008-10-21。
[2]新华社报导[N].2008-09-18。
[3]孔庆峰,孙旭蕾.我国贸易条件下降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4).
[4]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