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投资论文
投资论文:投资论文网:未来20年中国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投资论文网:未来20年中国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 文章出自:论文网站 | 编辑:论文网站 | 点击: | 2013-04-12 21:00:56 |

未来20年中国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物流发展的状况及评价

??对我国物流发展状况的正确评价,是我们制定目标的基础。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情况。

  首先近年来我国物流有了快速发展:经济各界开始重视物流发展:1999年11月国家经贸委和世界银行联合召开了"现代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会上吴邦国同志指出:"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物流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后中央六个部委先后发布了一些文件,各省也都有相应的文件出台。

??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会同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的若干意见"。2001年6月中央六部委在上海召开了全国物流工作座谈会。很多省市把发展物流提到了政府议事日程,成立机构,制定规划,加快发展。

??再有物流政策法规环境有了初步改善:国务院有关部门开始修订、制定有关政策、法规,为物流发展创造条件。如物流企业准入、外资进入、融资贴息等。国家经贸委委托北京中交协物流研究院于2002年7月完成了《我国物流发展政策研究》的研究报告,并以此为重要参考拟定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这一政策将很快颁布。地方政府也在制定政策、法规,促进本地区物流发展;如用地政策、投资政策等。

??第三是物流基础设施有了较快发展:物流运输基础设施:如运输线路、港口、机场、各种货运设施等有了很大发展;物流运作基础设施:如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仓储设施等各地都有了一定发展;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如电信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企业信息化都有了较快发展。  

??第四是生产和流通企业开始重视物流管理:开始把物流从主业中拨离出来,交给专业的公司去做。如:海尔集团;青啤;小天鹅和中远国际货运在广州合租安泰达物流公司;上海联华。

??第五物流企业有了较快发展:由运输、仓储和货代企业转型的物流企业:中远物流、中海物流、中外运物流、大通空运、中邮物流、中储物流、中集物流等;新兴的专业物流企业,如宝供物流、大田物流、大连锦程物流;国外物流企业,如马士基、UPS、DHL等;IT企业开始介入物流,如IBM、快步易杰、杰合伟业等。

  第六物流信息化开始起步:不论是物流企业还是企业物流,信息化在行业发展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第七物流技术开发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如真空搬运机、数码化拣货系统、自动识别技术、GPS自动定位系统等。

??第八物流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正在形成:除了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外,注册物流职业经理人认证体系在中国出现。由国家计委批准,2002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和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ILT)签署协议,成功引进了世界上权威的注册物流与运输职业经理人认证体系,一年来,已培训认证近千人。2003年又再次引进了美国运输与物流学会(AST&L)的注册物流与运输职业经理人认证体系。

??虽然这些年我们的物流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能不看到,和发达国家物流相比,我们的物流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物流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物流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物流发展的要求;缺少一个宏观的管理协调机构;还没有形成有利于物流发展和运作的政策法规环境;缺少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标准化体系;物流需求市场亟待开发;物流企业服务供应能力还不能满足需求;物流专业人才匮乏。所以相对于国外物流水平而言,对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总体评价是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

  1、中国物流发展面临的国外环境。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不仅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更多数量的流动,同时企业间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为中国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适应这一趋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科技进步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带来新的产品、新的产业的不断涌现,不仅引起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要求加快生产与供应,以及对订单处理的市场快速反应,要求我国物流系统与之适应;随着后工业化时期的到来,工业化、后工业化地区范围扩大,人们的富裕程度提高,人口结构变化,带来个性化需求加强,大规模"量体裁衣"式生产方式涌现,要求高质量的物流系统为之服务;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不仅要求节约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要求更好的物流系统实现上述要求和降低物流费用;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为物流管理实现高效全球范围的运作提供了可能性。

  2、中国物流发展面临的国内环境。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对我国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求物流发展与之适应;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中国加入WTO,需要物流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要求物流与之同步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推进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大量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进入农村,大量的农产品进入消费市场,要求物流系统作为支撑;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要求相应的物流系统为之服务。

  物流需求分析与预测

??1、物流需求预测的目的:为确定物流服务供应系统所需能力以及建设规模提供依据,包括:物流基础设施(运输基础设施、运作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物流企业及相应物流作业环节服务企业、物流人才等。

??2、物流需求的内容:物流的需求包括物流的数量需求和质量需求两个部分。

  物流的数量需求:即以物流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管理的"物"的流动的数量需求,可以以重量指标如吨、TEU等表示,也可以以"物"的流动的价值量表示。对于物流运输基础设施(港站、运输线路等)来说,由于满足按物流的管理技术管理的物的流动量,必须满足全社会总的物的流动量的需求,因此,要预测全社会运输需求:如货运量、港口吞吐量等等,以吨和TEU表示;对于物流运作基础设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要预测用物流管理技术管理的物资量,以吨和TEU表示。对于仓储设施来说,要预测全社会仓储量;对于物流信息基础设施来说,要预测全社会信息量;对于物流企业供应能力,预测用物流技术管理的物流量,而对物流各作业环节的供应能力,如运输、仓储等企业,应满足全社会物资流动存储的需求,如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换装量、仓储量等等。

??物流的质量需求。即以物流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管理的"物"的流动的质量需求,可以以表示物流管理水平的特征和指标表示。如供应链管理的状况等。

  物流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

??运输的战略发展目标以前就有过,但是物流的战略目标以前没有做过。而对物流的概念的不同理解就会对物流的战略目标有所不同。

??1、战略目标的内涵--对物流的三种提法和三种不同的战略目标:  
  (1)物流是一个产业,它的目标是如何把产业做大,对社会产生更多的增加值。
  (2)物流是一个服务供应系统,它的目标是提供的物流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满足全社会物流需求的程度。
  (3)物流是一种管理技术和组织方式,它的目标是以物流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管理全社会"物"的流动的状况。
从中得出的结论是物流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以物流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管理全社会"物"的流动的状况。

??2、制定物流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思想:要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并与总体战略目标相适应;要与我国经济布局与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布署相适应;既要考虑跨越式发展,又要循序渐进;要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3、战略目标的设计:战略目标选择的思路框架,包含三方面状况的影响;物流服务供应系统的状况;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服务企业及物流作业环节供应商的状况。

  物流需求状况、政策法规环境及政府的作用,在三者的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全社会"物"的流动的管理状况,最后选择战略目标。

??关于战略目标的设计共设计了三个方案:基准目标、高目标(即提前实现)、低目标(即推迟实现)。其中基准目标是:到2010年,在目前的基础上,经过努力,全社会将有较多?quot;物"的流动,按物流的理念和物流管理技术进行管理,物流服务供应能力和服务质量有较大提高,物流的运作初步和国际接轨,我国的物流费用由目前的16.9%降低至12-13%。到2020年,在2010年已实现的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基本上与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水平相衔接,即大部份"物"的流动由较高服务质量的、能力基本满足要求的物流服务供应系统提供服务。在这种状况下,我国的物流占GDP的比重降为10%-12%左右,有可能接近国际上发达国家物流费用占GDP比重的平均水平。
  
??4、战略目标的选择:选择的方法--主要因素分析法;决定发展战略目标因素的分析;物流技术装备因素等。

  中国物流发展战略建设的重点

??物流发展战略建设的主要内容:未来20年,实现物流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物流的跨越式发展,主要是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也可以说是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情况:物流服务供应系统的发展情况;物流需求的发展情况;政策法规环境及政府作用--引导、扶持、协调、监督的实施情况。

  首先要加强物流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思想为继续加快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要和经济布局相适应、要满足物流需求的通达性、通畅性、快捷性、方便性、经济性、安全性、可持续发展。主要建设内容:运输通道的建设(包括铁路、公路、内河航道、港口、机场等);物流节点内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各种运输方式的联结设备、换装设备;各种运输方式和各物流运作地点的联结设施;城市内配送道路体系。
  
??要加快物流运作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加快物流运作基础设施建设;要与经济、运输布局相适应;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要满足物流运作需求。建设的主要内容:物流园区、企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仓库等物流作业场所的建设。

  其次要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和培育一批互联网物流信息服务供应商、加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与物流相关的行业管理部门的信息化进程  
还需要建设好物流节点:物流节点是指物流的汇集地和物流作业的集中地。它布局的是否正确对保证物流高效、低费用的通畅运作有重要作用。

??对于物流节点的分类可按在全国的作用分:全国性的、区域性的、地区性的;按物资流动境内外的特征分:国际性的、国内性的。

  对我国各类物流节点的布局建议方案如下:全国性的国际物流节点,包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青岛、大连:地区性的国际物流节点包括:营口、烟台、连云港、宁波、温州、厦门、福州、汕头、珠海、湛江、防城。  

??对于国际性物流汇集不多的以国内物流为主的节点,布局方案为:全国性的国内物流节点包括:沈阳、郑州、武汉、西安、兰州、成都、重庆。

??区域性的国内物流节点包括:哈尔滨、长春、太原、石家庄、济南、南京、徐州、杭州、南昌、长沙、南宁、柳州、贵阳、昆明、乌鲁木齐、包头。

??还要不断提高认识,扩大物流需求:加快扩大生产和流通企业的物流需求、加快开发潜力巨大的农村物流需求、进一步提升城镇居民的物流需求、继续研究跨国企业物流需求的变化。提高中国的物流建设,不但要加快物流基础的设建设,还要提高认识,扩大物流的需求。这一点也很重要。

??当然也要实现物流企业跨越式发展:物流企业群体建设的目标及内容--根据物流需求的预测和我国物流发展的进程,在5-10年的时间内,力争使我国物流企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即努力建成一个由各种所有制企业组成的、承担国际或国内物流服务的、大中小结构比较合理的、专业配套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比较先进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能基本满足我国物流需求的物流企业群体。
  
??加强物流企业群体战略性建设这一占也很重要:加快国有大型物流企业的建设、加快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建设、鼓励扶持民营物流企业的成长、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中外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加强对物流各作业环节(包装、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服务企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包括结构、服务质量、技术装备等。  

??关于加快物流企业发展的问题,国家很重视这个问题,政府也正在加快物流行业的法规法律体系的建设。

  实现战略目标的政策措施建议  

??1、全社会要继续提高对发展物流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国家、地区以及企业的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改善投资环境的重大举措;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

??2、明确政府在发展物流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要努力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  ,消除物流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障碍,为发展物流创造宽松的运行环境和良好的体制环境。

??3、建设有利于物流发展与运作的政策法规环境:市场准入方面:简化市场准入和各种经营权的审批、税收方面:降低税赋,避免重复征税,允许建立统一的利润中心、物流用地方面:明确用地性质,降低土地使用税费、车辆通行管理方面:增加城市货车通行数量,加强车辆的管理,提供运输方便、海关、检验方面:加快通关速度、制定有利于对外合资合作的政策。

  4、在投融资上给予扶持:财政贴息、减少建设中的配套费用等。
  
??5、加快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物流技术标准:各种机械装备、专用工具、设施、托盘、货架、条形码等;物流工作标准:包装、装卸、运输等各类工作标准;物流专业单位标准:核算和统计标准等。  

??6、加快物流人才的培育:学历教育、职业资质认证培训、在职人员的培训、跟班培训等。

??7、加快物流技术装备工业的发展: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技术装备工业的水平。

??8、加强物流研发的建设:增加研发费用、组织研发队伍、选好研发重点。
??9、加强对外合作:制定鼓励合资、合作的政策措施。如降低门坎、简化审批手续等、鼓励联盟合作。
  
??以上是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请大家多提意见。谢谢!

小编提示,此条信息值得各位公考朋友参考,所以希望朋友们多了解关注,在职考的千军万马中杀出自己的康庄大道!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