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管理论文 > 其它管理论文
其它管理论文:浅谈从学生所处的三重社会关系角度浅议学生管理
浅谈从学生所处的三重社会关系角度浅议学生管理
| 文章出自:范文中心 | 编辑:学位论文 | 点击: | 2014-12-24 15:11:04 |
  论文关键词: 学生管理 家庭 学校 同辈群体 
  论文摘 要: 学生管理,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们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通过对学生进行管理,让学生在一个和谐、有爱、积极、健康的环境中成长,以确保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世界观,更是学校管理部门一直以来所重视的。本文主要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入手,从学生所处的三种社会环境视角来探讨学校管理部门对学生的管理问题。 
   
  一、相关概念 
  (一)学生 
  教育学家叶澜对“学生”的定义是:凡在教育活动中充当学的责任的人即是学生。 
  (二)管理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对“管理”的定义是:管理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三)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是指学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它是学校教务管理者组织、指导学生,按照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标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过程。 
  二、学生所处的三重社会分析 
  (一)家庭 
  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面对面的生活群体。对学生来说,家庭是不可选择的,学生既处于家长的控制之下,又处于其保护之下。作为学生的生活群体,家庭的一切活动均发生于生活过程之中,家庭生活所有侧面都影响学生的发展。作为社会群体的学生,生活在家庭这一社会环境中。 
  (二)学校 
  学校是受社会委托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的权威机构。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我国,学校对学生来说同样是不可选择的,因为义务教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作为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机构,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具有“系统性与可控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学校这一社会环境中。 
  (三)同辈群体 
  社会学中的同辈群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学生同辈群体的形成,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其在家庭与学校中得不到满足的各种需要。从教育社会学角度来看,导致学生形成、加入或向往同辈群体的主要原因是对于平等的期求。同辈群体是学生所面对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针对学生所处的三重社会环境,学校采取相应的学生管理对策 
  (一)家庭环境 
  针对学生所处的“家庭”这一社会环境,学校在进行学生管理时,要加强家校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同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要紧密配合。学校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二者的教育互为补充。 
  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或积极或消极的作用。为了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协调,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学校在进行学生管理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主动与家长联系。 
  这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协调的关键,主要沟通渠道如下。 
  (1)家访。家访是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重要方式之一。学校要加强对家访老师的管理,要求有家访记录并由政教处考核家访次数及内容、效果,考核结果与教师津贴挂钩。 
  (2)校访。校访就是接待到学校来了解情况的家长。各个教师根据自己的排课情况设置“家长接待日”。这是时时了解学生动态的重要举措。 
  (3)电话联系。教师电话号码向学生、家长公开。教师也设有学生家长电话联系卡。教师通过电话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的近况或出现的问题。 
  (4)家长会。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直接对话的渠道。通过汇报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问题、倾听家长意见,为学生管理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要求。 
  2.加强对家长的指导。 
  这是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协调的基础。本质上,所有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成为有用人才,他们缺乏的只是科学的教育思想、方法。因此就需要加强对家长的指导。要把家长纳入到学生管理之中、让家长也来了解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校的教育和管理。 
  3.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并且为家长分忧解难。 
  这是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协调的催化剂。学校应了解家庭存在的困难。比如学校资助下岗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从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多关心他们。这样能加深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使他们更愿意与学校合作。 
  (二)学校环境 
  学校管理部门需要从很多方面着手,来确保学生管理的顺利进行。单从学生管理这一点来说,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学生的学习常规管理。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校有责任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规范日常的教务工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宜的条件。从时间流程上看,需要做好以下两个阶段的学生管理。 
  (1)开端管理。招生和编班是开端管理的两项主要工作,这两项工作的完成意味着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开始。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确保招生工作顺利进行。为此,学校要做好宣传工作,组织好报名。在录取学生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既定的标准和程序,保证录取工作的科学、公正与高效。录取工作完成后,还要进行编班工作,将已被录取的学生组建成班级,以便形成良好的班集体,促进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 
  (2)过程管理。概而言之,过程管理主要包括对学生出勤与纪律情况的考查、课堂学习常规与课外学习常规的执行、对作业与考核的管理等。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自觉遵守各项纪律。学校在这方面要加强考查,对出勤率高、纪律性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和鼓励;对出勤和纪律情况较差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情况严重的还要给予一定的处罚。 
  2.生活常规管理。 
  学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做人。因此,学校除了做好学习常规管理外,还须强化生活常规管理,以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生活技能。 
  (1)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我国历来就有学规、学则,用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如 “宿舍规则”、“课堂规则”、“图书馆规则”、“食堂规则”等,这些规则让学生明确了在各种场合、时间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积极的作用。    (2)生活技能的习得。生活技能的培养,是生活常规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人们对此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不少学生生活技能低下,甚至因此而影响到正常的学业。 
  3.学校心理辅导。 
  学生的成长,不仅是指身体的发育和思想的成熟,而且意味着心理的日益健全。在关注学生的生理变化和思想动态的同时,我们不能对其心理状况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在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而学生的心理问题多数属于轻微的,如焦虑、自卑、孤独等。所以,心理辅导是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心理危机、防止心理问题恶化的重要途径,其作用是其他工作所无法替代的。对学生的管理,不能只有生理上的照顾和思想上的关心,还要加强心理上的辅导。 
  (三)同辈群体环境 
  在进行学生管理时,学生同辈群体的对象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包括班级、学生社团等诸多正式组织,以及正式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面对学生所处的这一社会环境,学校在进行学生管理时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班级。 
  这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及管理活动的基本单位。自班级授课制诞生以来,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班级里度过的,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也主要是通过班级来实施的。班级对学生影响至深,班级管理对学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形成班集体,才能对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选派合适的人选担任班主任。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的职业素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学校应综合考虑国家的要求、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和学生的期望,制订班主任的任职条件、岗位职责、素质要求等方面的详细规定。在安排班主任时,要将最合适的人员配置到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去。 
  (2)建立强有力的班级集体的核心。如果班级没有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就形成不了班集体的核心力量,那么这个班级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稳固的集体。培养和选拔好学生干部是建立班集体核心的关键。 
  (3)健全规章制度,培育良好班风。规章制度对班级成员具有规范和导向的作用,它能使学生明白在班级里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使班级的各项活动保持正常有序的状态。 
  2.学生社团。 
  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按自愿原则自由组成的课外群众组织的总称。它对发展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扩大知识领域、丰富课余生活、发挥特长都有重要作用。学生社团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文艺社、棋艺社、摄影社、话剧团、运动队等。对学生社团的管理,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定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有益活动,使学生每次参加活动都感到新鲜、获得满足。 
  3.非正式群体。 
  这是学生在共同的活动中自发形成的人群集合,它没有正式文件规定予以组建,没有定员编制,没有固定的组织形态,但它是客观存在的。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组织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对于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在管理上要区别对待,引导他们向积极方向发展。 
  四、结语 
  学生管理是学校工作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如何让学生在一个和谐、有爱、积极、健康的环境中长大,是学校管理部门一直以来所深思的热点。学生所处的环境主要有家庭、学校、同辈群体,这三种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即三重社会共同作用,这三者的共同作用促成了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生成。所以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做好以上三种社会环境下的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必将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瞿葆奎,吕达.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吴志宏,冯大鸣,周嘉方.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黄兆龙.现代学校管理学新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4]田晓娜.中国学校校长工作实用全书[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 
  [5]刘茗.当代教学管理引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