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高教论文
高教论文:试论对数字化高校教育创新实践的探析
试论对数字化高校教育创新实践的探析
| 文章出自:好论文网 | 编辑:论文格式 | 点击: | 2015-03-04 14:34:47 |

  论文摘要: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势头正在改变着人类文化传递的方式,它将突破现有教育的局限,实现教育资源的跨时空共享,引起教育的重大变革。

  论文关键词:数字化;高校教育模式;教育创新

  创新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创新的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教育创新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话题,关于教育创新的文章也铺天盖地而来,但无论在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都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进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教育创新探索在理论研究上存在着严重的“麦当劳化”倾向,对西方名词完全照搬,毫不顾及中国教育的中国元素;在实践探索上也不是在教育的内涵上创新,而是在形式上翻新,忙着给各种教育现象贴标签,比如把学生兴趣小组说成是研究性学习,把第二课堂或者第二专业说成是实践性课程,把一两节体育课和大学语文课说成是人文素质教育,盲目地不加考察地建设各种实验室,这一切显然都不是教育创新,当然也就无法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是河南某高校的一线老师,在这里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下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改变目前缺乏创新的教育现状,当然这是浅薄之见,会有很多不当之处,只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使得更多的教育一线工作者参与到这次的讨论之中,共同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改革贡献一份力量。
  我国从90年代开始就在研究讨论数字信息化的发展能够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什么新的变化和帮助,在世纪之交的时候,国家作为战略的决策正式提出要用数字模式带动教育发展,并要求在高校中首先实施。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面向未来十年发展纲要》明确的提出来:“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将产生的这场变革”,并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1]经历了20年左右的发展,我国高校数字化建设已经由最初的计算机化发展到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到目前为止,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数字化基础已经初步建立,多媒体教室、网络实验室、数字图书馆等数字化使用改变了高校的教育模式和学生的生活方式。
  今天的大学生基本都为90后,他们从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知识爆炸、信息通达的环境中,网络对于他们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字高校的已经初具模型的前提下,如果我们本着以学生为主导的原则,把高校教育创新的改革放在数字化的环境下进行,用信息技术教学,在数字化进程中改革教育方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提高他们合作、沟通、创新等能力,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的教育创新改革也不应该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仅仅停留在口号至上、创新缺失的阶段上。

  一、教材内容的超文本化是推进数字高校教育创新的必备条件

  超文本就是按照人类的思维模式运用网状结构排列信息的一种处理方式。如果我们按照超文本的方式处理一本书的话,这种书籍就和我们传统的文件不太一样了,文章、段落和字词都是按照某种特定的关系排列在一起的,对于我们来说以前孜孜追求的页码问题就变得无所谓啦,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从任何一段开始阅读。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思维具有联想特征。人类在思考和阅读的过程中都习惯于从一个概念跳跃到另一个概念,所以这种超文本的教材组织方式更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
  在具体的教材处理上,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把各种教学资源按照教学特征放在一起,分成不同的单元去囊括课文、习题、答案和提高部分,这样处理的结果是无论对于课堂还是课下都有好处。同时,用超文本而不是传统书籍的线性排列方法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实现这一点,如果换做以前的话就会是不伦不类的大杂烩。
  因材施教是教学实施的重要方式,我们也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水平把相关学科的预备知识和扩展知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和个体差异是很大的,我们在传统的教材中很难做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但在多媒体的电子教科书中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到,只需要设置一个有关的热键即可。

  二、教学形式的空间化是推进数字高校教育创新的基石

  “一言堂”的授课方式已经越来越让学生就受不了了,要让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拓他们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我们就必须要让我们的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我们可以在增加学生尝试体验、培养举一反三能力和创设问题情境。等方面着手。
  (一)大胆尝试,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我们进行教育创新,就不能仅仅在理论上下功夫,同时必须解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发达国家的教育创新改革为什么会成功,为什么会培养那么多创新人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被西方人所广泛接受的“尝试”哲学。
  西方的学生从小就耳濡目染接受了“尝试”哲学,而我们中国的家长和老师很难对学生说“试一试”,这首先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认为不尝试就不会有失败;同时这也是东西方教育观念的一个重大区别:西方以学生为中心,而中方以老师为中心。比如加拿大从小学起就告诉学生社会是一个大的“尝试”场所,学校是一个小的“尝试”基地,课堂是一个微型的“尝试”前沿,而中国灌输式教学法为主要模式,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了“你讲我听”的被动局面。由此必然带来不同的教育结果。
  如果一个人有了尝试的意识,再加上持续不懈的努力,还有什么不会做、不敢做、做不好呢?愿意尝试首先是一个人想象力的源泉,是有创新能力的表现,是生气的象征,是自信心的标志。因此,我们要建立一种气氛鼓励学生勇敢地尝试,只有这样才能出现创新的萌芽。

  (二)重视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培养,并主动在各种场合加强引导。“举一反三”就是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德波诺在其《思维的训练》一书中曾深刻指出:“教育教人以知识是因为再没有别的东西可教。但知识不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在大多数实际生活的情况中,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因为我们处理的事情往往涉及到将来),所以我们需要思维。或许我们教授一门知识课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思维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2]德波诺的这段话给我们以启迪:第一,养成学生的主动思维模式,抛弃传统的被动性思维模式,是的能学生能够讲求实际、富有创造力和建设性。其次,指导学生把握基础知识和思维素质的关系。基础知识是思维的结果,缺少相关性的知识,我们就没办法进行思考,但是过于完备齐全的知识会使得学生放弃思考。我们高校的教育一向重知识轻思维,事实上相对于思维的方式来说,知识的传授要容易得多,知识的获得不能替代思维的存在,二者缺一不可。最后,认识到感性思维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培养模式是重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事实上直觉感知同样重要,承担着一半的思维任务。所以要改善学生的思维技能,教师就需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举一”的时候老师不需要讲的太多或太过繁复,这样又容易变成填鸭式教学方式。老师要时刻铭记,所谓“举”,正是为了引导学生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正是为了更有效的“反三”。如果讲得过多,学生连这个都没有理解,更加不能能做到“反三”了,老师又回到了“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中。第二,“反三”的最终意义就是利用旧有的知识去得到新的能力。因此这个过程会很艰难、甚至很漫长,教师师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第三,“反三”的目的是能够在实践中使用并提高。教师的备课重点应该是仔细研究学生运用的成果,看看有什么独到之处或者不足之处,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越学越好,越学越有兴趣。
  (三)设置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独立表现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在课堂互动之中体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是教师工作情感的源泉和动力。如果教师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着这种热情,使用激励的手动对学生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打破常规,自我创造,寻找与众不同的思维途径,那么就是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图须报告,独立性和创造性。为了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自我的设置问题情境,请学生走进去,身临其境,产生自我思考的方式。创新是今天这个时代评价人才的根本标准,我们在培养学生时不能再带着以固有的思维和老观点了,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创新能力才是根本。而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体现在是否能走进去,有无限的求知欲望,敢说、敢问、敢做并且善说、善问、善做。

  三、教学空间扩展化是推进数字高校教育创新的保证

  四面墙的教育方式早已经陈旧,如果我们还仅仅满足于教室内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最终的结果不仅是学生感到厌烦,甚至我们会失去我们的学生。我们处于一个科技昌明的时代,最好的办法是充分利用现代工具为大学教育创造新的教学资源。当然我并不是要求每一个老师都一定要建网站、博客或者进行没必要的远程教育,而是希望广大的教师首先搜集充分的教学资源,然后帮助学生走出教室,在更广阔的空间中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具体实践上,我们可以建设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智能教育环境和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协作学习。
  这种崭新的教育环境以校园网为基础,主要要任务是提供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同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和立体化的知识来源,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帮助学生建立独立思维意识,能够激活他们创造的火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新的学习环境适应了青年活泼、好奇的天性。
  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协作学习,就是鼓励学生勇敢的摆脱课堂的束缚,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沟通、交流,大大冲破了时空的限制,各种网络化的学习方式包括图形、图片、音频、视频、flash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让学生有了另一个自我参与、展示的平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这都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所必备的。
  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即将经历的教育创新,从本质上说,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或知识社会转变中的教育革新,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本文提出的一些基本观点,作为一家之言,难免谬误之处,某些观点和方法还不完善和全面,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作较深入的探讨。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艰巨的工程。仅从高校教育的创新来说,它需要教育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协调,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促进,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配合。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这个大讨论中来,共同促进和改善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