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精读课为英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精读老师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流利的口语,还要注意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教学策略上则要超越纯语法型的讲解,言简意赅,由点到面,由外到内,深挖课文。教师只有积极采用新的交互式教学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师生都改变观念,努力从 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参与配合意识,精读课的教学就会有转机。
【关键词】英语专业;精读教学;转变;教师观念;学生观念;教学方式【中圈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3036(2011)l2_o16l-o1大一、大二低年级英语精读课有四大任务j其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独立分析思考能力;其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其三,扩大词汇;其四,增加文化背景知识。从近年学生评教结果来看,学生对英语精读课教师的评价集中在:重点难点不突出,课堂气氛不活跃。而在教师评学中,教师则抱怨学生基础越来越差,不配合,学习自主性和兴趣低 。作为精读课教师,笔者下面就如何改变英语专业精读教学现状、改善教学效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先 ,备学生。教师应了解学生已具备和欠缺的知识、不同的需求、个性的差异、不同的基础 ,然后进行分层次教学。比如,课堂提问,应根据 Herbert(1978)按对阅读理解深浅层次 的不同要求对提 问的分类 :字 面层次类(1iteralleve1)、解释层次类 (interpretive leve1)和应用层次类(applied leve1),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提问,这样既能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或理解程度,又能照顾不同学生的心理,让每个学生都有受关注的感觉。
其次,备教材。教师在内容安排上应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 ,增强现实性、生活性 、时代性,以引起学生共鸣、有话可说为目标。比如,在讲《综合教程 11Unit5DealingwithAIDS一文时,给学生布置一个团队作业,要求学生四人一组,收集艾滋病的相关英文资料,分工整理后在全班讲解。
课后学生反映,在收集、整合信息制作讲稿的过程中,不但对艾滋病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而且也使 自己团队合作的能力 、英语表达能力有了提高。实践证明,学生对本次活动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类活动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比课堂上教师一味的讲解收效要好的多。
最后,善于提供机会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比如设,置课前 Free k、辩论等课堂活动,充分利用师生合作交往模式和学生与学生协作交往模式,既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为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提供一个平台。以Free Tlak为例,在实施时,为了让学生加以重视之,笔者不仅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内容要充实,逻辑要清晰,回答问题时候要表述清晰,互动充分等),还及时鼓励引导学生发言提问,避免冷场的局面出现。这种严格要求有助于学生养成好习惯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达到更好地交际和锻炼El语的效果。
二、学生观念的转变
现在对英语的听说在初高中里普遍缺少足够的重视。
在中小学阶段 ,英语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学生在升入初高中后,面对的是教师语法词汇知识的讲解 ,阅读和完型填空的机械操练,临近考试时则采用题海战术。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这样一种认知图式:英语的学习,听说交际不实用 ,在得高分上远不如对词汇和语法的投资见效。在依然还以教材为主要阵地的背景下,课文的学习被学生当作最重要的任务。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讲 、在提问,学生大多低头看书,以沉默不语为应答。这对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百害而无一利。
1.重视英语听说能力。重视英语听说能力 ,学生才有可能把教师的引导当成是锻炼机会,才会有参与意识。从另一角度来说,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提高了,(下转第 163页)育因素 ;校园制度中所蕴含的德育的隐性课程,这些制度包含学校的各种规章、守则 、规范和组织,这些制度都集中体现出学校领导者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学校管理体制是否民主、集体生活制度是否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合理与否,校风班风 、领导方式、人际关系、教师言行等等集中体现和反映了学校的历史传统 、精神风貌 、校园特征以及学校成员共同的 目标追求、价值体系、道德情感和行为模式等等,都将成为隐性德育课程的一部分。
二、充分发挥高校德育隐性课程强大的育人功能高校德育的隐性课程发挥作用的机制与“两课”有着很大的不同,高校德育的隐性课程具有广泛的渗透性 ,对被教育者有着内隐的、潜在的影响力 ,使被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感化。高校德育的隐性课程还具有育人环境的开放性 、真实性和相对完全性 ,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教风学风,陶冶情操、锻炼心智、净化灵魂 、感悟人生。同时高校德育的隐性课程方法手段灵活,运用情景感染、人际交往、磨砺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因而高校德育隐性课程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
首先,高校德育隐性课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 、发展和政治方向的确立具有隐性导向作用。学校建筑物的外观形态和各种物质设施布局设计是德育精神的物化体现,能导引角色的行为模式朝着社会期待的方向生成和发展。其次,德育的隐性课程又具有一种内驱力 ,它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再次,德育的隐性课程对学生还具有熏陶感染作用。良好的校风、班风,优美的社区文化气息与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及对大学生充满深情的关怀和爱护等,均能产生巨大的、潜在的熏陶力量。第四,德育的隐性课程对学生既有积极驱动、催人奋进的作用,又有间接禁止、暗设障碍的效果。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增强从事德育的隐性课程的教学意识,发挥专业课中隐性德育内容的教育作用。教师一方面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对知识进行传授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将蕴含的道德因素、道德情感 、道德评价暗示给学生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个人的言谈举止 、价值标准、人际关系、道德水准对学生所起的潜在的示范作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行为习惯。教师的亲和力对学生品德的影响是显性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参 考 文 献]【1】拉维克·G·维迪努.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1.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7.【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75.【3】苏霍姆林斯.帕夫雷什 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12.[4]yJl·符·赞可夫.和教师的谈话【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