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体教育是一种启发、发展建构人都主体性结构的教育活动。在历史教学中实施主体教育,正确处理好学为主体与教为主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师生两个方面积极性。
关键词:主体教育;自主学习;历史探究
中学历史是中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主体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主体教育是一种启发、发展建构人都主体性结构的教育活动,它强调在教育中让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自主地、创造性地与教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成长。为此要正确处理主体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好学为主体与教为主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师生两个方面积极性。新教材内容丰富,每一课的份量较大,如果教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往往就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十分重要。初中学生掌握历史概念,发展学科能力,无异都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获得的。没有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主动感知、思维以及消化的过程,单凭教师的灌输,是无法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在,传统的讲授法扔主导着历史课的讲台,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巧设有序的课堂结构,运用具有魅力的方法手段,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使历史教学在师生两个积极性的努力下,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当今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情趣呈递减的趋势。我们不妨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真正做到了我们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思考呢?带着这种反思,我重新走进了历史课堂,学生喜欢体验、参与、探究的历史课堂,更喜欢课堂中为他们提供的满足这种感受的学习平台。
下面就以《汗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为例来谈谈为学生构建学习平台的教育教学观,这节课的设计如下:创设情境:播放歌曲《我们祖国是花园》,学习前的热身,创造美丽的课堂气氛,然后导入新课,提问“:三山夹两盆”指哪儿?学生回答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指导学生自读,在小组内自读交流、探究,培养自读交流、探究的能力。表述史实:在一分钟内完成表述,锻炼学生表述历史史实的能力,还要设置疑问,各组学生抢答,激发学生巧记知识的能力。历史探究:西域壁画探究,各组给壁画配对话并交流,培养学生探究创造的能力。
人物论坛:评价张骞、班超,各组交流并完成评价短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物史观。在这堂课中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设计了四个教学活动,我也给学生创造了许多展示自我的学习机会。首先,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我本着学生能看懂的内容就不必讲的原则,设计了自读环节并提出了学习要求:①自读教材,获取教材中历史信息。②有关疑难问题,可以在组内相互讨论或问老师。③自读环节。④为本组起一个符合本节课内容的组名,自主学习平台的设置,不仅使学生有了一个提前预习的准备,也给我们提供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的机会,使教育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根据学生的自读情况,我设置了六个问题:①你知道西域指哪?②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和第二次出使西域有什么区别?③你认为张骞出使西域对汉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④你能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大致路线吗?⑤班超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使西域的?⑥欧洲首次同我国交往的标志是什么?用质疑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用抢答的方式回答问题,既解决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给学生注入了质疑思考的学校理念。教学调查表明:学生喜欢并愉快地接受这样的授课方式。其次,给学生一个历史探究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