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技是怎样把以前高居不下的三项费用降到现在的水平呢?总会计师潘林武用了四个字揭开谜底:精雕细琢。
惩罚分明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和全国大多数国有企业一样,受经济过热的影响,中航技也走过一段过分扩张之路。公司上下弥漫着一种盲目乐观情绪,加上管理措施不到位,特别是财务控制职能受到减弱,总公司的三项费用总额由90年代早期的约3亿元急剧膨胀到1997年的5.7亿元。
“我们首先就是把制度建设起来,然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执行。”潘林武说,在原有费用开支范围及审批程序与权限规定的基础上,中航技针对重点费用陆续出台十多项费用管理制度,通过这些专项费用管理制度的订定,过去一些规定较含糊的开支得到了明确、细化,使财务、业务都有据可依,避免了先斩后奏和相互扯皮现象。
针对讲场面、比阔气,“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状况,中航技适时推出了费用节省奖考核办法。首先把加强费用核算作为实行费用考核的基础,细化了费用核算项目;随后将文电费、招待费、外宾接待费等可控性强的费用项目纳入了考核范围。“公司每年年初根据历史情况和当年各部门机构、职能、任务的变化情况,在与各考核部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下达当年的费用指标,年中根据实际情况可对费用指标得当调整;年度终了,将各部门的实际费用开支情况与费用指标比较,对费用节省的单位按既定比例计提费用节省奖。”
中航技公司所在的北京亚运村地段寸土寸金,办公用房租金支出成为公司管理费用支出的重要构成部分。过去,由于办公室主要靠行政分配,多吃多占、争抢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部门多出的办公用房也不甘心退出,新部门又不停提出新的需求,房产管理部门因此常常疲于奔命。对此,公司财务部门与房产部门联手,下发了“关于加强办公用房租金核算与管理的通知”,将办公用房租金列入费用考核范围。超标准的虽不强迫退出,但要按比例核减费用节省奖;相反,占用面积少于标准面积的,可以按比例计提节省奖。这样,各部门都算起了自己的账,纷纷退出了一些多余面积,缓解了办公用房紧张的状况。
8年来,公司在费用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结果,与1996年考核基数相比,列入考核范围的费用项目累计节省5100万元。特别是自2000年来,在总公司业务规模扩张、部门和人员增加以及差旅、出国等费用开支标准提高的情况下,列入考核范围的各项费用仍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与考核基数相比共节省2300多万元。
表里并举
为了解决公司发展的长期资金问题,公司财务部做了大量观察研究,积极寻求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提出了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解决公司融资成本和结构问题的筹划。10亿元人民币债券最终成功发行,被人们称为“中国航空第一债”。它不但为中航技开拓了新的融资渠道,从根本上改变了公司未来一定时期内资金紧张的局面,还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经测算,在债券发行后的7年内统共可节省财务费用支出1亿多元。更重要的是,改进了公司原有不公道的负债结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降低。
就这样,中航技在费用管理上反复出招,招招中的。
“我们财务部一直加强与银行间的合作,通过努力争取到了多项优惠政策,减少了公司财务费用支出。在1997-2002年间,融资总额增加了30多亿元,而其中优贷的增加额占总增加额的70%以上。截止到2004年的8年间,累计享受了数亿元的利息优惠,效益相称可观。”
2004年7月,在国家上调存贷款利率前夕,凭着日常对海内利率走势的研究和职业的敏感性判断,财务部积极与各方面联系,果断地与有关银行签署了利率锁定协议,并将贷款提前做了展期。“正如财务部事前预见到的,国家于10月29日公布加息,仅此一项财务部又为公司节省了利息支出900多万元。”
凭借公司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行业知名度也随之提拔,各家商业银行纷纷谋求与中航技的合作。怎样利用有利时机为公司创造效益就成了财务部融资工作的新课题。“从2003年开始,我们的融资工作重点转为与银行协商降息。经过一年的努力,实现了全部商业贷款利息下降幅度为5~10%。去年一年为公司节省利息支出约1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