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突破比较优势理论中的技术不变和资源要素的不可流动性的限制,通过建立模型,用动态跨期的方法,得出结论:发达国家在贸易分配中所获得的产品份额是与它在高技术产业的初始技术水平和技术进步呈正相关的,在循环累积因果的作用下,最终导致发达国家同不发达国家经济差距的加大。
关键词:比较优势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可持续发展
在目前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要素全球流动、资源日益匮乏的形势下,比较优势理论在某些方面上的缺陷日益显露,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同不发达国家的贸易中,某种程度的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对大国比对小国更有利,大国得到的好处更多。科技文化水平的差距不利于全球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内生增长理论说明,技术进步才是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增长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决定因素。比较优势理论评析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在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比较优势理论建议各国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理论的经济差距缺陷分析比较优势理论的最大局限在于假设技术水平不变和国际经济的静态以及资源在国际间的不可流动,在当今经济条件下这些假设条件与现实情况格格不入,比较优势理论的缺陷也由此凸显。技术差距分析比较优势理论必然引致马太效应,加大世界各国的技术差距和经济差距,通过下面的模型可以作出相应论证。假设有两个国家,其中,落后国家当前的比较优势是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产品,而另一国家相对发达,其当前的比较优势是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的产品。在贸易的第0期,模型中关键的参数被贸易双方发现,这些关节参数包括发达国家的相对技术进步速度φ和高技术产业的相对初始技术水平A。由于在高技术产业中投入越多,越是从事高技术产业,技术越熟练,越能推进技术的进步,技术发展速度也就越快。我们所要分析的是分工时贸易参与者双方的效用水平。发达国家的变量加上上标“*”,假设两个国家的效用写作l hU =C C①,lC表示技术含量较低的商品的消费,hC表示技术含量较高的商品的消费。
考虑一个国家在第1期和第2期的跨期决策,相应的变量分别用下标1、2表示,每个地区跨期效用U最大的规划为:l h l h1 1 2 21 L2U C C C CLMax=+、其中政府决策的是两期中分别投入多少劳动力在高技术产业(即1 2L和L)。进一步地,假设两个国家的劳动力总数为2,这个劳动力总数减去高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力投入就是低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力投入。这一规划的约束条件是两种商品在两期中的生产函数,为了分析方便,生产函数被假设为线性的,并且只有劳动一种投入,用小写字母表示与技术含量低的商品有关的变量,用Y(或y)表示产量,这些产量全部转化为相应的消费C,用A(或a)表示技术水平,假设低技术商品的生产没有人力资本积累的效应,两期里的技术水平是一样的,即a1=a2,而高技术产品的生产中有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和收益性递增,于是两期两种商品共4个生产函
论文下载,下载下来可不是把论文里边的名字换成你的就行了哦,这样是不对的哦,亲,一定要自己创作哦,因为期刊是要查抄袭的哦,多了解一下期刊的要求以及各地的评职标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