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的发展轨迹来看,矿产资源价格理论研究以矿产资源有偿使用为起点,逐步演变为矿产资源的价值属性和矿产资源的定价研究.
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研究对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的现实出发点是矿产资源无偿使用的低效和浪费.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所有权最基本的四项职能为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权.保护自身财产收益权,必须向矿产资源使用者征收相应的税额.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问题主要从资源利用补偿的角度进行分析.矿产资源利用的补偿问题是人与资源的关系问题,而资源的配置效率及其利用主体间的利益属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现阶段,人与人在资源利用中的关系问题也成了资源有偿使用的依据之一.针对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耗竭性、可替代性、资源丰度的差异性、资源的伪确性等特点,目前矿产资源有偿使用问题的研究体现了提高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适应体制改革整体需要等几方面的意义.
矿产资源价值理论和定价理论研究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意味着矿产资源价格的存在,而资源价格的价值基础,是我国矿产资源经济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尽管我国理论界目前尚无一致的认识,但一般认为矿产资源是一种资源性资产,本身具有价值,其价值是由矿产资源的有用性、稀缺性和存在所有权三个前提决定的;矿产资源的价值从构成上来说包括资源的稀缺性租金和级差租金两部分,数量上等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收益扣除其他所有投入物之后的剩余部分.具体的研究成果有:韩劲等提出了矿产资源价值的构成及其实现;王四光等提出了矿产资源价值构成及其确定方法,并由此引出矿产资源的评估方法;刘金平、王立杰阐述了矿产资源的价值及其确定方法;芮建伟等建立了同时考虑资源开发过程中开采和勘探两方面因素的矿产资源价值动态经济评价模型;沈振宇等提出了国有矿产资源总价值的构成,并给出了计量模型;等等.
矿产资源价格理论以矿产资源价值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矿产资源价格水平的确定方法及其原理.早期研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资源价格在静态意义上的确定,也就是假定资源租金、开采速度是给定的,采用的方法包括成本途径定价法和收益途径资源定价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理论界开始引入现代资源价格理论对矿产资源定价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了相应的研究思路,以矿产资源价值、价格为中心,以需求、供给为影响因素,通过市场机理寻找资源的最佳配置,对矿产资源耗竭过程进行经济分析.最近的研究包括:魏晓平、王新宇根据可耗竭资源的最佳开采条件、最佳存量条件,从经济学角度对矿产资源耗竭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认为:
边际开采成本不变,可耗竭资源的储量可以被耗尽;而在边际开采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有些资源会因边际开采成本太高而不被开采.昂贵的成本会将需求逐渐逐出市场而为其它替代品所取代.因此就资源经济学的意义而言,在开采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可耗竭资源的耗竭时间,发生在资源价格高到足以使其市场需求不复存在,并非资源储量为零.边际开采成本的上升,改变了边际使用成本的变化路线,但总成本上升的状态保持不变,非再生资源的开采和消费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边际总成本高到足以将需求逐出市场,一般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边际开采成本不变,边际使用成本随着时间呈指数增长,表明资源迅速耗减,若从可持续发展高度考虑,对该资源应停止开采,予以战略保护,并转向其他可替代资源,否则经济发展将不能持续.另一种是边际开采成本迅速增长,边际使用成本不变或呈下降趋势,表明资源品位正在下降,经济可采资源已经耗竭,足够高的成本正在将需求逐出市场,必须向其他替代资源转移.第三种情况是边际开采成本、边际使用成本同时增长,表明资源品位下降,劣等资源也即将耗竭,而具有经济价值的可替代资源尚未出现,人类生存面临威胁.杨玉凤、魏晓平建立了矿产资源最优开采模型,研究了矿产资源的最优价格策略.芮建伟等从候太龄定律入手,根据矿产资源的价值理论,建立了同时考虑资源开发过程中开采和勘探两方面因素的矿产资源价值动态经济评价模型,给出了模型求解的过程,得到了模型的微分解,指出矿产资源动态经济评价的解其实也就是矿产资源的最佳开采与勘探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