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Library 2.0是一种新技术,还是一种新理念,是近一年来图书馆界网络博客争论的热点,文中以Web技术的飞跃和图书馆精神的升华来阐释Library2.0的基本理念,并重点对Library2.0时代图书馆人(Librarian2.0)应该做的准备进行探讨。
【摘 要 题】实践研究
【关 键 词】图书馆2.0/Web2.0/图书馆人2.0/博客
【责任编辑】赵立军
【参考文献】
[1] Library Views[EB/OL]. http://libraryviews.blogsome.com/2005/12/16/29/,2006-10-09.
[2] Library2.0让图书馆无处不在[EB/OL].姜义台的网路图书馆.http://www.lib.pu.edu.tw/jiang/lib-science/libinfon.htm,2006-10-09.
[3] 图书馆2.0的7个定义[EB/OL].图林中文译站.http://www.qiantu..org/liblog,2006-10-21.
[4] 梁董的吧台后[EB/OL].http://www.wretch.cc/bolg/arshloh&article,2006-10-21.
[5] Tim O'Reilly.什么是web2.0. http[J/OL]://big5. ciweekly.com/gate/big5/www.ciweekly.com/article/2005/1122, 2006-10-09.
[6] 浅谈Library2.0 I[EB/OL].梁董的吧台后.http://www.wretch.cc/blog/arshloh&article,2006-10-09.
[7] Library Views[EB/OL]. http://libraryviews.blogsome.com/2005/07/06/85/,2006-10-09.
[8] 程焕文.实在的图书馆精神与图书馆精神的实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4):5.
[9] Library Views[EB/OL]. http://libraryviews.blogsome.com/2006/01/07/238/,2006-10-09.
[10] 范并思,胡小菁.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1):4-5.
[11] John Blyberg. Library2.0 websites: where to begin[J/OL].编目精灵. http://catwizard.bolgbus.com/s1016192/index.html,2006-10-21.
[12] Library Views[EB/OL]. http://libraryviews.blogsome.com/2006/10/04/415/,2006-10-09.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34(2007)11-1622-05
1 引言
Library2.0这个名词是2005年9月,由Michael Casey在他的个人网志Library Crunch提出,随后“Tame The Web”网站编辑Michael Stephens在Internet Library 2005正式提出Library 2.0这个概念[1]。一年来,在大陆与台湾图书界的Bloger中,对此议题进行热烈讨论,虽然Library 2.0,这个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明晰、清楚的定义,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还是一种新理念?这是Bloger们争论的热点,但从众多在Blog发表的文章中可以大致确定:以Web2.0技术和观念应用于图书馆,在融合图书馆特有的特性后所延伸出来的一种新观念[2]。如果我们把Web2.0看成是未来网络的主流的话,那么Library2.0将会是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它将打破大众对图书馆的固有印象,从传统的文献集散地转变成人、文献、思想互动交流的一个平台,从而让图书馆“无处不在”。
2 Library2.0的基本理念
2.1 Library2.0定义
对于Library2.0,Michael Stephens、Casey、Meredith Farkas纷纷在自己的博客里发表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特别是针对Library 2.0的定义或理念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本文在此列出其中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供读者参考[3]。
(1)Wikipedia或Michael Casey: Library 2.0是一种服务模式,这一模式反映了图书馆服务方式向用户的转变。这种转变特别表现在电子服务上,如OPAC,在线图书馆服务,以及表现在用户信息交流的回馈增长。Library 2.0的概念借用自web2.0,并遵循web2.0的哲学。这一概念的支持希望Library 2.0的服务模式取代几个世纪以来图书馆陈旧的单向服务。
(2)Michael Casey: Library 2.0是一种建立在三个东西上的服务哲学:愿意改变与尝试新事物、愿意经常重估我们开展的服务、愿意通过外部世界来寻找问题解决之道,无论它是否被技术推动。
(3)Casey Bisson: Library 2.0并不是关键技术。Library 2.0借助外部的观点并应用它们来提高新的服务,吸引新的用户群体。Library 2.0其核心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行为方式。Library 2.0是一个新的框架,它要把新的变化聚合到图书馆工作的每一层面,我们将依靠web2.0的技术致力于实现这一新水平的服务。
(4)Meredith Farkas: Library 2.0这一观点反映了图书馆服务重要范式的转变。它是关于无缝的用户体验,图书馆系统的可用性、交互性与灵活性成为关键。它是关于图书馆成为社区的实际存在,通过规划、社区建设(在线或实体)以及即时通讯、博客、维基等技术来实现。它是关于允许用户的参与,通过撰写评论、标签、目录,通过博客与维基表达他们的声音,它是关于图书馆更加透明,通过图书馆主页和图书馆实体建筑来体现。我们需要让图书馆人性化,以用户为中心,这需要一个改变,包括系统、网页及我们的态度。这一观点应贯彻于图书馆的第一项决策之中。
(5)梁董[4]:运用网络web2.0的观念与服务(如Blog、wiki、Flickr)于图书馆,以便读者在网络上有许多的
互动与内容建立,以更贴近使用者的方法和观念。
(6)Darlene Fichter: Fichter想出了一个公式来表示Library 2.0,即Library 2.0=(书及其它东西+人+根本的信任)×参与。
Library 2.0虽然是一个才产生一年多的新议题,但从以上图书馆界Blogger讨论的共识中可看出,Library 2.0是一种先进的服务技术与以“用户为中心”服务精神的结合。虽然在图书馆过去与现在的服务精神中也存在着以用户为中心;鼓励用户参与;发展图书馆服务时依靠用户的反馈信息;用户是参与者、共同创作者、建立者和顾问等,但笔者认为图书馆的2.0时代是Web技术的一次飞跃与图书馆精神升华相结合的时代。
2.2 Web1.0向Web2.0的技术飞跃
Web2.0其实不是什么新东西,若把网络在前10年的应用想成Web1.0的话,Web2.0就是指近几年新的网络服务与应用。以档案传输应用为例,以前是FTP(web1.0)为主流,现在则是P2P软件(web2.0)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可以用一些例子公式化表达我们对web2.0的理解[5]。如:
从以上比较可以了解到web2.0较之从前,容许更多使用者参与网页创造,使得网络内容不再被局限于学会HTML或具备网络上下传递能力的少数人手上,而成为人人均可创作的园地。诸如维基、博客、用户参与、高性能搜索、标签都成为web2.0时代的基本特征,“用户互动性”在web2.0时代更被强调,不论文字或是多媒体内容均是如此,这或许是web2.0的核心精神。
以实际技术来看,Wikipedia(维基百科)定义使用下列技术就可称为以web2.0为核心架构的网站[6]:
①XHTML标记语言(如CSS、Semantically valid XHTML markup, and Microformats)
②AJAX技术(Unobtrasile rich applictiion techniques)
③RSS/ATOM技术
④支援Weblog,support posting to a weblog
⑤API网络服务(Rest or XML web services APIs)
⑥社会网络的观念(some social networking as pects)
那么,web2.0是技术还是概念呢?斐有福在“web2.0 Doesn't Matter”中认为[5]:
①web2.0不是大的突破,主要集中在表现层,强调内容的不同组织方式。
②更主要的,如果没有内容,web100.0也是枉然,形式终归一无所有(或沦为愉乐)。
斐有福认为,webx.x是人们为了区分不同时代的web的发展而使用的,而这些概念也是经过归纳出来的结果,即如Wikipedia所提到的“朝向互动及社会网络的方向发展”,不论应用何种技术,只要能达到目的就是好的。(作为一般使用者,大可不必理会什么2.0或3.0,因为我们可能已经或即将应用这些新技术来服务了)。
2.3 Library 2.0时代的图书馆精神
图书馆精神由来已久,1992年,程焕文教授将中国图书馆精神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四句话“爱国、爱馆、爱书、爱人”,之后,又将武昌“文华”精神概括为“智慧与服务”[8]。这两者表述虽有所不同,但它们实质是一样的,后者是前者的一种具体表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图书馆也许具有不同的图书馆精神,但是这些不同的“图书馆精神”总会有一定的共性。那么,2.0时代的图书馆精神又是什么呢?
(1)图书馆无处不在:Library 2.0实现了没有围墙的图书馆,图书馆所提供的内容应该出现在读者最常去的地方,例如系所的入口网站或课程管理系统,同时藉由一些工具的使用,从任何网站上可查询图书馆馆藏。
(2)图书馆没有障碍:在图书馆资源的取得上应该是没有障碍的,允许并鼓励读者使用或再利用资源,在信息的检索上,图书馆应该让信息更容易被查到。
(3)图书馆鼓励参与:Library 2.0促进并鼓励读者的参与,读者可针对他们所使用的资源发表自己的观点。
(4)图书馆使用灵活的单项优势系统:图书馆不再采用单一厂商所建置的整合性图书馆系统,而是采用来自多个厂商的组合性系统,在应对快速变更的技术及需求时,图书馆可以很自由地更换或更新某一系统。
台湾学者林泰宏在一次馆内讨论会议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9],他认为Library 2.0精神可用7个字概括,那就是“以使用者为中心”,就是让使用者无论在什么地方,使用何种方法,图书馆都能将信息、娱乐和知识传送到他们手中。笔者认为在2.0时代的图书馆精神应该是“智慧+服务用户需求”。
3 Librarian 2.0在Library 2.0时期的准备
3.1 掌握Library 2.0的全面技术
(1)博客(weblogo或Blog):台湾称之为部落格或个人网志,它是一个相当容易建置及使用的信息发布平台,并且提供信息记录的归档(Archive)、搜寻、静态连结网址等功能,读者也可针对特定的信息做意见反馈(comment),大部分的博客都提供了RSS。在美国,大部分的图书馆利用它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Ann Arbor District Library则把整个图书馆网站变成了专题博客群,连馆藏查询的结果也提供了RSS。读者意见的反馈在该博客里相当热烈,这些都让AADL成为Library 2.0建设的一个典范。
(2)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简易信息聚合,透过RSS这样的技术,网站可以将信息主动push给读者,读者则是透过RSS订阅器订阅RSS服务并阅读最新信息内容,应用较多的是馆内新闻发布与专题指南/导航。例如,台湾大学图书馆开通的RSS资讯服务,集馆内新闻与分类新到资料于一体;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的专题信息门户RSS推送服务集中在专题指南上面;除图书馆自主开发的RSS应用外,著名数据库供应商ProQuest和EBSCO及图书馆系统供应商TIS也已计划提供RSS。
(3)WiKi(维基):一种可在网络上开放多人协同创作的平台,只要透过网页浏览器及使用很简单的标记语言便可合作撰写文件,它是利用集体智慧的典范,网络上最有名的应用是维基百科(WiKipedia)。在图书馆的应用则相当广泛[10],厦门大学图书馆编目部早在2004年就尝试建立了维基版主页;2005年,巴特勒大学图书馆设立了“参考维基”…图书馆界影响最大的维基应用是2005年由OCLC正式开放的维基版联合目录Open WorldCat, Chip Nilges在一次访谈中谈到,Open WorldCat符合web2.0的精神,强调“使用者加值”的观念,鼓励教职员、研究员、读者藉由此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来贡献他们的专业知识,OpenWofidCat允许任何使用者来贡献及分享tables of contents、notes及reviews。虽然,普通用户无法编辑核心数据,但用户的参与无疑将丰富WorldCat的书目数据库。
(4)开源软件(open source)[11]:开源软件是web2.0的重要理念,也是Library 2.0网站建设5项基本原则之一。John认为,采用开源平台与技术不仅是为了省钱,更重要的是把开源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成果免费给他人使用,事实上,很多图书馆的维基、博客也是使用开源软件建立的,还有一些
小程序,如Java Script小程序book marklet、浏览器搜件等,使用户无需访问图书馆OPAC而直接获取OPAC检索结果,实现了“图书馆无处不在”的理念。
(5)社会性软件(Social software)[12]:要建设Library 2.0,就必须将社会化软件结合进图书馆,通俗分类这个现象就源于2004年出现的许多社会性软件,例如,分享书签网站del.icio.us及相片分享网站Flickr,它是由标签(tag)所组成,也是web2.0的重要应用之一;美国Upenn Library最近开始提供Tagging服务,并将它与馆藏系统结合。读者除了可以针对任何一本书来贴上适合自己记忆或辨认的tag之外,OPAC里的书目也会显示出是否有读者贴上了标签,如果有的话,还可更进一步查看在那些标签下有哪些书目。
由此不难看出Web2.0技术可以渗透到图书馆信息服务各个领域:
①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图书馆自建数据库时,可建立用户评价与上传功能,提高数据库的质量与内容。
②在信息组织方面:通过维基,可以将联合目录的参与者由成员馆的编目员扩大到整个web用户,用户可以为书目数据库中的书目增加目次、注释与评论,虽然普通用户无法编辑核心编目数据,但用户的参与无疑将丰富书目数据,不但增加了书目信息,也可以纠正错误,还可以将用户贡献的数据结合进检索系统中去。
③在信息检索方面:无论是OPAC检索还是信息导航,Library 2.0时代都将进入崭新的时代。
④在信息咨询方面:利用BLOG与用户直接交流信息、参考馆员同行之间交流信息;利用RSS直接为用户推送信息等。
3.2 思想观念上的准备
也许有人认为,Library 2.0不过是一些技术性的东西,其实不然,Library 2.0其核心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行为方式,就大部分图书馆而言,实施Library 2.0是一个认知上的问题,Michael Stephens针对建设Library 2.0提供了几点想法[12]。
(1)建立一个信任的文化:Library 2.0的许多服务都需来自读者的Input,因此,图书馆对读者必须相当的信任,而不是想要完全的控制。
(2)采纳2.0哲学:参考的、开放的、玩耍的、透明的,让这些成为你的座右铭,并在建立服务时记得…建立新的学习空间(实体的或虚拟的)供读者研究、使用。
(3)打破障碍:图书馆存在着太多障碍,若要让Library 2.0在图书馆发展,势必要扫除这些障碍,包括过多的政策、不适宜的组织、对馆外或校外人士不提供服务、图书馆员并没有很好行销他们自己的服务、图书馆员培训障碍及创新规划等。
(4)激励人心:未来最好的图书馆将是那些遵循上述原则并寻求个人情感上与读者建立连结的Library 2.0…图书馆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述说图书馆的故事,分享、人性化,并协助读者在这信息泛滥的年代里找到他们需要的资料。
在Michael Stephens的描述中,树立Librarian 2.0正确的思想观念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在Library 2.0时代,Librarian 2.0应该具有“开放、创新、信任、自信”的思想观念。
4 结语
Library 2.0的讨论仍在如为如荼地继续着,但Library 2.0究竟什么时候能到来呢?目前部分实现的Web2.0技术,又有多少应用到图书馆了呢?我们倡导的Library2.0的图书馆精神又何时能够体现呢?通往Library2.0之路的另一问题,就是大家经常提到的资金问题或多或少地会影响Library2.0的进程。尽管如此,笔者认为任何服务无论是实体的或者是网络的,只要能传递给读者,有效评估并利用用户创造的信息,就已具备Library 2.0基本条件。
特别申明:本站部分文章由网络收集整理.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