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STS教育强调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技术的价值观以及个人和社会决策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首次把STS教育纳入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拓宽教学内容,适时渗透STS教育,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STS转变观念拓宽教学内容“STS”是英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al)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STS教育强调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技术的价值观以及个人和社会决策能力的培养。STS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意义。为了有效贯彻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STS精神,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拓宽教学内容,适时渗透STS教育,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中国2003年颁布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无不贯穿STS精神。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强调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要求与STS的基本精神有着很大的一致性。基本理念中还强调要注重生物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即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且课程标准首次把STS教育纳入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为了有效贯彻课程标准中的STS精神,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生物课程强调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忽略了知识的现实意义和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总目标,也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核心任务。所以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只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的课程价值观,建立新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课程价值观,认识到STS教育对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意义,创造性的开展STS教育,切实把STS教育和高中生物课程结合起来。教师应建立新的“以学生为学习活动主体的”教学观,正确处理自己和学生的关系,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的过程。
教师要拓宽教学内容,适时渗透S TS教育当前我国还没有开设专门的STS课程,所以STS教育主要采用学科渗透的方式进行。在高中生物课程中,主要采用课堂渗透为主,课外渗透为辅的方式进行STS教育。课堂教学教育对象广泛,便于STS教育,因此课堂教学是渗透STS教育最基本、最主要的途径。但是课外渗透作为课内渗透的辅助形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课堂教学主要进行理论教学,而STS教育更要求学生参与和实践,所以有些活动,如社会调查、参观、决策模拟等只有通过课外活动才能实现。我们要将课内渗透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保证STS教育和生物学课程的有效结合。
新版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包括必修本和选修本两大系列,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新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有关STS的素材。其中选修本包括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三个模块。这三个模块为我们进行STS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师要认识到选修模块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利用选修模块的教学进行STS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