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的总目标是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生物学科要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科学素质教育是核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素质潜能,通过科学的过程、方法、态度等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比原来教材(试验修订本)在内容上更加充实,比如增加了图表、思考题、实验、研究性课题及小资料等,这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非常有利于提高教师主动落实科学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本文拟结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的第一、二章来谈谈如何落实科学素质教育的问题.
利用好教材中的科学数据,培养推理论证的思维能力该高中生物学教材编写中,重视运用数据来增强说服力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例如,讲到"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时,首先列出了玉米和人体内含有较多的化学元素的种类,以及各种元素的含量表,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组成玉米和人体的基本元素是碳,此外还有氧、氢、氮,这四种元素占组成元素总量的90%,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元素相差很大.
另外,教材中还列举了"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含量"、"几种主要农作物的淀粉含量"、"蛋白质中主要化合物的含量"、"细胞膜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等等.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用好这些数据资料,培养学生进行合理的推理、判断的科学思维方法,使他们意识到结论来自于实验及实验中测定的数据,并非凭空臆造出来的.教师还应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富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要给予时间,启发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有充分的自由思维空间和解答疑问的时间,不断地激励学生质疑,探索,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中不成熟或错误的见解要加以引导,不要压抑、讽刺或嘲笑,对学生中新颖独特的想法要及时肯定,捕捉思维的火花,激励他们继续创造的进取.要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通过科学史,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科学的概念、原理,无不来自于客观的实践,来自于科学家的科学研究.一是重视现代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教材在《细胞》一章的引言中指出,近几十年来,由于电子显微技术的应用,近代物理学和化学的新技术在细胞研究上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概念与方法的引入,促使对于细胞的研究进入更加深入的阶段,并迅速发展.又如讲到细胞分裂间期时,提到近年来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自显影技术,证明间期细胞的最大特点是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二是重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讲述了科学家如何提出问题、创立假设、设计实验,从而确定事物内在必然来验证假设,得出规律,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根据实际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如在谈到电子显微技术时,提到17世纪列文虎克研究、磨制、装配玻璃透镜,通过各种透镜观察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从而发现刚收集来的雨水里并没有微生物,而收集几天后的雨水就有许多,因此他得出一个结论:风能将空气灰尘中的微生物带入水中,微生物和动物一样,有卵,幼虫等完整的繁殖过程.再如在讲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时,介绍了1958年曾有美国科学家将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培养,由于细胞分化而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并配有植物体细胞培养产生完整植株示意图.教学中,可将植物体细胞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讲得再具体些,如可演示食用菌栽培中母种、原种、栽培种的获取方法,操作过程,同时可介绍一些有关动物克隆的技术.
通过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重视科学方法教育的同时,教材并没有忽视科学精神的教育.科学精神是指在研究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顽强的、勤奋、实事求是甚至冒险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未知中求索,不可能一帆风顺,或可能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更有许多创新成果是在逆境中诞生的,经受了无数次失败和打击,有的甚至使人心力交瘁.
事业的成功,看看这条信息吧,别再说了,莫再等了,赢在职称资讯快人一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