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文科论文 >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济南市纬二路小学“阅读批注”的案例教学策略
济南市纬二路小学“阅读批注”的案例教学策略
| 文章出自:论文格式网 | 编辑:教育论文 | 点击: | 2015-01-07 19:27:37 |
    自2006年始,我校开展了“生命化教育”的专题研究。我们不断追问:“生命化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生命化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人的“自主性”是人生命成长的核心要素。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校是一个人生命成长的重要驿站,让每个学生在多彩的课堂上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成长,应该成为我们的教育追求。因此,学校把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聚焦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实践探索上。
    在语文教学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学生的阅读中进行评点批注不仅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更是潜心、与作者进行创造性对话的过程,批注应成为一种人人必备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基于此,课题组在阅读教学中以批注作为手段开展了“阅读批注”教学研究。研究的目标是: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掌握批注方法,增强阅读的深度,扩展阅读的广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我发展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阅读批注”的定义及特点
    批注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中“批”的意思是:对下级的文件、别人的文章、作业等写下意见或评语。“注”的意思是:用文字解释书或文章中的字句。顾名思义,批注就是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把文章的注释、理解和感受、点评等写下来。批注体现了阅读者对文本的独特思考,可以帮助阅读者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我国自古以来许多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都采用这种方式。我们所研究的“阅读批注”,就是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读书时的所疑、所感、所知、所想,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持续发展。
    阅读批注有以下特点:
    1.自主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批注式阅读是一种充满强烈个人色彩的阅读方式,它的主体是学生。在进行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努力地理解老师对文本的感悟,被动地记忆教师所讲述的知识点,而是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主动地探究文本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从而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感悟和评价等。阅读批注使学生有较大的思维自由,可以是理解、感悟,可以是发表的评论,可以是自己的认识,更可以是课文内容的延伸等。
    2.个性化
    对阅读文本来说,老师、学生都是读者,都是通过文本去探寻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由于受到各自出身、经历、气质、情感的影响,个体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欣赏会形成独特的心理体验,每个人的感受必然是独特的、个性化的。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阅读批注”正是体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方法。
    3.随机性
    在阅读的过程中,随着对文本阅读的进行,读者往往对文本中的情节、语句甚至词语产生共鸣,从而引发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这样的阅读体验随机性很强,往往瞬间产生,又会瞬间消失。批注可以帮助读者随时记录下这些阅读中产生的思维火花,不会使这些瞬间的感受随时间流逝而湮灭。另外,一篇课文要经过反复阅读体会才能理解深刻,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认识、新想法,将每一次、每一处“随机”批注联系起来加以思考,就会对课文产生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
    4.启发性
    前面谈到阅读批注有随机性的特点,而阅读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当自己再次阅读时看到前次的批注,可能会产生新的联想,受到新启发,产生新的思维火花,引发自己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作为学生,还需要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这时,阅读中所做的批注可以帮助自己把阅读的感受提纲挈领地进行表述。另外,在观看、倾听他人批注的时候,了解他人的主要观点,并能从别人的批注中发现自己阅读中的空白点,受到启发,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阅读批注的一般流程
    批注是阅读的一种方法,掌握这种方法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经过反复研究,我们认为学生的阅读批注训练要经历以下流程:
    独立批注:独立批注是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及理解能力,尝试去了解文本的活动,是学生进行阅读批注最主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依靠个体的全部心智和情感去面对文本。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之为“萌发期”。即在这一阶段通过自主批注,学生对课文“萌发”出自己的理解、感受与体验,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合作批注:合作批注是一种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提高的必要阶段。在学生独立批注的内容和质量存在差异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内同学交流各自批注的内容,互相学习、答疑解惑。在这个过程中,一般性的问题就可以在小组里得到解决,达成共识;学生也会对他人的独特见解和不同方法产生兴趣,受到启发。
    二次批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同伴交换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观点,然后给自己的批注作适当的修改补充,使批注的内容更加完善、具体。在二次批注时,学生会得到感悟:哪些同学批注的内容好,哪些同学批注的方法好,如何向别人学习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批注水平等都会悄然发生变化。此环节是学生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一环,不可忽视。
    梳理批注:学生经历了独立批注、小组讨论、二次批注后,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作为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学生可以利用教师为他们设计的学习单,对批注进行梳理(随着训练的深入,可逐步让学生自己梳理)。梳理的内容可以有以下方面:文章的重点,文章的思路,值得学习的写作方法,最欣赏的部分,最愿意与他人讨论的内容或问题,并准备全班交流时自己要向全体同学交流的内容或提出的问题,俗称打腹稿。(如需要,此环节也可在小组合作中进行)
    在以上三个阶段中,学生的交流、吸纳、修改、提炼就如同破土的小芽寻找着水、空气、阳光及各种养分的过程,因此我们将合作批注、二次批注、梳理批注的过程称为“生长期”。
    交流批注:这个阶段是学习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观察学生我们会发现,当学生完成阅读批注后,他们跃跃欲试,迫切希望有一个交流的机会,课堂集体交流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题材、表达方法、学生的关注点等多个角度,设计多种形式(如沙龙式、课本剧、论坛等)的交流方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批注阅读的收获。
    总结批注:学生学完课文后,其思想、认识、情感有了一步又一步的深化与提高。此时的终批,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总结和升华,是对文章更加独到、细腻、深入的理解。学生批注能力也得到巩固与提高。
    我们把以上两个阶段称为“收获期”。
    三、阅读批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批注是学生的阅读实践过程,要经历一个由不会、不熟练到逐步形成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认为,教师的指导应在以下方面着力:授方法,勤练习,广交流。
    1.传授方法
    在学生练习批注的初期,教师就要进行一些具体的、基本的方法指导。此时期,教师应认真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水平、教学起点、阶段目标等,做好规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循序渐进,螺旋发展。独立批注不要求学生全面而细致地进行批注,只要对有感受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疑即可。要传授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批注符号和批注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阅读批注指南”,把批注符号、批注方法、批注要点等列举出来,供学生随时学习运用。
    2.指导练习
    在指导学生练习时,“指南”上的内容不能一次性“灌”给学生,而是要结合实例,在指导中运用,在运用中感悟。
    首先,教师要根据训练阶段和学生的阅读水平,用心选择批注材料,要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批注的短文或课文片段让学生练习。内容过于简单,学生不感兴趣;篇幅过长或内容不易理解,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中年级可以选择课文中一些经典的片段作为训练的材料。如:三年级下册《太阳》一课第二自然段,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批注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先让学生把重点词句用批注符号画下来,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想法;利用实物投影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批注,教师随即点评;也可以直接借用学生已有的批注,进行补充、完善、调整等指导。突出三个方面:(1)作者把地球与太阳相比较,突出太阳的大,可以用曲线标注出关键词语“地球”“太阳”,然后在一旁注明说明方法“作比较”;(2)用曲线标出“130万个”,在一旁注明说明方法“列数字”;(3)以上这两处都突出了太阳的“大”,所以在“大”这个字下可以用三角符号注明。如此,教师边讲解边标注,既指导了学生明确哪些是重点词语、关键语句;又告诉了学生可以用怎样的符号标出、注在何处。如此指导,使学生一目了然。高年级在此基础上则可以放手让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批注练习。这样由段落再发展到篇章,循序渐进。
    其次,在训练的初始阶段,学生虽然明确了批注的主要内容,但对方法及批注要点不甚理解,往往有无从下笔之惑。因此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和示范。教师可以选择批注比较细致而且有独到观点和感悟的学生批注在投影下展示。通过教师的分析、示范使全体同学逐渐领悟哪些内容值得批注,怎样批,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还可以选择一般水平学生的批注作为例子,先肯定他批注的内容,共同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加以补充提高,使学生的批注能力逐渐得以发展。    3.广泛交流
    由于学生的家庭教育、阅读水平、阅读量、性格特点的差异,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会形成独特的心理体验和水平差异,这是很正常的。而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能缩小这种差异。批注成果交流其实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一起感悟、提高的过程。这个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最能体现学生的发展与提高。
    在独立批注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初步的交流。为使交流能有序高效地进行,教师应建立一套有效的小组合作机制,使每位小组成员都有平等的发言权。通过小组内的互相评价,使所有同学都能积极认真地参与到讨论交流中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其他成员的见解,做到取长补短。要引导学生规范交流中的语言、礼仪,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别人的观点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到互相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平等、活跃、有序的交流氛围。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如果有了新认识、新发现、新感悟,都要及时地记下来,进行二次批注,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共同探讨问题,分享学习成果。
    在全班交流阶段,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讨论最感兴趣的问题或最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能把自己的批注和小组交流中的内容全面表达出来。教师应注意总结、提炼、提升学生的交流内容,使之成为全班的共同认识,全面达成教学目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应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另一方面要阅读所有学生的批注,对批注中出现的独特体验、个性差异、认识偏差等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好预设,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学生的阅读感悟有别于成人的完全自主学习,需要在与同学、教师的相互交流和启发中进行,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批注成果的氛围,搭建交流批注成果的平台。教师在必要时引导一下,适时地组织一下,在关键处点拨一下,才能在主体间相互对话中碰撞出智慧。
    四、教学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与我们的思考
    1.学生批注的内容很多,老师如何看待?
    学生在阅读批注过程中,会记录下很多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疑,个性化强,内容比较繁杂。特别是在训练的初始阶段,受能力所限,会出现语言不够精练、概括能力不强、批注内容太多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应认真对待,合理利用这些学生在自学中产生的教学资源。
    (1)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只要学生批注的内容是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并且与文章的内容、思想基本相符,教师都应尊重学生的这些阅读体验和劳动成果,对他们的学习收获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以保护、激发学生对阅读批注的积极性。
    (2)梳理、交流批注中共性的问题。教师应发现学生在批注过程中所产生的相似感受和共同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梳理、总结,并推广内容精当、语言简练的批注,引导学生在反复训练过程中感悟批注方法。
    (3)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对于学生批注内容中欠缺的方面,教师要加以提醒、点拨,使他们的思考能走向深入。对于批注中明显的错误应及时纠正,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
    2.学生经过独立阅读、合作讨论,对课文内容已经很熟悉了,教师怎么办?
    经过自学和交流后学生已经有了很高的学习起点,但对本课的重点、难点并不一定理解到位。这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绝不能机械地重复那些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而应带领学生重点探究那些还没有理解的内容和还没有落实的学习目标。如《凡卡》一课,可把重点放在文章“插叙”写作方法的运用,进一步感受到和爷爷在一起的幸福时光和学徒时的悲惨生活的反差,从而体会到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比如主题讨论式,以《威尼斯小艇》一课为例,讨论的主题就是这篇课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威尼斯的异国风情。再如,《将相和》一课可以采用课本剧表演,《“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以采用辩论的方法,等等。这样的课堂交流是在批注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又不停留在批注上,重点突出,形式多样,学生对这样的学习形式很感兴趣。
    3.如何看待学生批注中的个体差异?
    因为学习习惯、智力因素、生活阅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存在着学习能力的差异,在阅读批注的过程中表现也比较明显。有些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强,思考深入,表达能力强,所批注的内容就比较深刻;有些学生阅读水平不高,积累较少,批注的内容比较肤浅甚至无话可说。教师应该正视这种差异,并把它视为一种资源。首先,在小组的人员分配中注意合理地搭配,以起到以优带弱的作用。其次,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帮助指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鼓励。还应积极帮助学生查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习方法,推动他们的进步。另外,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是缩小这种差异的有效途径。
    4.学生二次批注有抄写别人的现象,教师如何看待?
    这个问题可以分两种情况看待。如果仅为了应付,完全不理解他人的思想,机械地抄写,这种情况教师应予以制止和纠正。如果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大家充分地交流了各自的感受。学生认为其他人的批注内容确实对他有帮助,可以把别人的批注内容作为二次批注抄写下来。随着个人阅读能力的提高、自信心的提升,个人表达的欲望会越来越强烈,这种抄写就会减少,学生会在接受别人思想的同时不断加工形成自己的见解。
    5.教师分析学生批注内容意义何在?
    学生独立批注后,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分析学生的批注。意义有三:
    (1)了解学生起点,以学定教。分析学生批注的情况,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和共同的疑问加以梳理,以确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的重点、难点切合学生的实际,直切要害,不做无用功。
    (2)了解学生差异。应把学生的差异看作是一种教学资源。对于理解到位、批注精彩的学生,教师要使其起到示范的作用,既鼓励了这些学生,又使其他学生受到启发;对于理解不到位或不会写批注的学生,在重难点的突破巩固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并鼓励他们向他人学习,以达到目标的提升和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3)丰富教师的备课资源。我们经常说“教学相长”,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在学生的批注中往往能发现很多深刻的理解,独到的见解。这也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有时能使教师眼前一亮、豁然开朗。把这样的精华提取出来,介绍给全体同学,就会促进大家的进步,同时更加丰富自己的备课。
    五、我们的收获
    1.落实以学定教
    以往的备课过程中,我们往往强调要了解学情,但苦于没有方法。教师只能凭经验预设课堂情况甚至是猜测学生的学习起点。自从开展阅读批注的课题研究后,我们找到了了解学生学情的钥匙。通过对学生批注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已知、未知和难知,进而确定适合于本班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2.真正以生为本
    通过课题研究,转变了老师们传统的教学思想。以往老师们备课多侧重于“备教材”,而“备学生”下的工夫较少,所以课堂中对学生的关注不够。而现在老师们正在向双管齐下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老师们普遍感觉如果课前不充分研究学生的批注情况,就无法设计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进行阅读批注时,老师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学习语文,强调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不强求统一的答案。学生们敢于发表充满童真的质疑、独到的见解,抒发最真实的情感。
    3.体现主导作用
    思想的转变带来的是课堂形式的变化。有了自注、小组合作批注的铺垫,学生们脑中有了思想,自然心里也有了“底气”,课堂中出现了久违的小手林立的场面。课堂再也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成了师生共同分享交流的讲坛。把课堂还给学生之后,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尤为重要。一次批注之后的教师点评,指导学生进行二次批注,在师生、生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敏锐地发现学生发言中的亮点,通过评价及时地放大优点、启发心智、点拨疑惑,充分激发学生的讨论、研究的意识,带动学生积极思考,最大程度地达到“学会、学懂、学扎实”的教学目标。
    4.加快课堂教学节奏
    传统的课堂是“小步子慢节奏”。如果说,原来的课堂是教师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在走,那么,现在的课堂起点就已经在做起跑准备了。学生在独立批注后就有了一种跃跃欲试的愿望,他们期望展示的机会,同伴的肯定。教师也希望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更多的学生一展风采。所以,课堂上呈现出“主动积极,不待老师请”的学习气氛。教师在备课时将精力聚焦在重点问题的深入探究上,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阅读批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了独特的阅读个性。在对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听到了这样的声音:“我们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再也不怕课堂发言了。”“我的阅读能力真的提高了。”“我不怕考试啦。”……更为可贵的是,读书不再是学生的一种负担,而是变成了他们的一种精神需求。学生们把批注应用在作文互批中,津津乐道,不厌其烦。课外阅读时,他们也进行批注,以便在“共读一本书”“好书推荐”活动中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有的学生还将阅读批注推荐给父母,亲子读书中也融入了阅读批注的方法。在批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健全的心智,形成了独立的思想,拥有了自主的精神,塑造了独特的个性。因此,阅读批注法,真真正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