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列曾孙尤迪桓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尤列长期奔走于日本和南洋地区,积极联络爱国华侨,创办南洋第一份革命报纸《图南日报》,并积极动员华侨资助革命的事迹。
孙中山曾赞同“华侨是革命之母”,尤列的人生经历也验证了众多华侨在革命关键时刻毁家纾难的伟大壮举和崇高情操。
反清意识自幼萌芽
广东顺德人尤列出生于书香家世,受家庭熏陶,他自小便以书为友。曾孙尤迪桓说,“曾祖父的记忆力惊人,至中年时仍能背诵儿时所学文章的半数以上,孙中山称他是‘石龟肚’(记忆力强)。”
在恩师陆蒲泉的影响下,反清意识很早便存在尤列脑海之中,聪颖的他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反而在17岁时在上海加入洪门,22岁入广州算学馆。
尤列常常对同学谈起太平天国的佚事,尤其推崇洪秀全,把洪秀全称为“反清第一好汉”,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极表痛惜。与此同时,他自诩为“洪秀全第二”,表达了要担负起太平天国好汉未竟事业的猛烈愿望和巨大决心。
孙中山在西医书院那几年,常常利用课余和假日,于香港、澳门两地来往甚勤,旨在交结有识之士,共同寻找救国真理。尤迪桓说:“尤列先生和孙中山先生是毕生好友,他们20岁出头就认识了,与杨鹤龄、陈少白常在香港的杨耀记相聚,大谈反清。”
而后,四个志趣相投、具有革命理想的年轻人以年龄为序,宣誓立约革命。在清王朝封建专制的高压下,无所忌惮,“大放厥词”反清,“四大寇”之名遂传开。
1900年,尤列参与惠州起义失败,遭清廷严缉,与孙中山东渡日本,二人同住横滨市前田町,共议“开导侨界,沟通学界”的行动筹划,并订定“中华民国”国号。“曾祖父与孙中山先生以为‘君主立宪’不适合中国,决心要结束帝制,实行人民政府,走向共和。”尤迪桓说。
南洋华侨为革命毁家纾难
随后,尤列奔走于日本及南洋地区,积极联络爱国华侨,在新加坡创设中和堂分部,继续革命事业。“曾祖父1904年得到商人陈楚南、张永福等人的支持,创办了南洋第一份革命报纸《图南日报》。”尤迪桓说,“从此跟随革命的人与日俱增。”
同盟会成立后,中和堂成为同盟会中的一分子。1906年,同盟会南洋分会成立,尤列动员华侨资助革命事业,由此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黄花岗72烈士当中就有29位是来自南洋的志士,占人数的40%,可想而知南洋在辛亥革命中是多么重要。很多南洋华侨不但拿钱资助革命,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尤迪桓在接受采访时说。
孙中山曾经说,“华侨是革命之母”。在孙中山南洋怀念馆中,尤列被授予“南洋革命先父”的称号。
1913年,袁世凯为反孙而大力拉拢尤列,尤列果断拒绝后不得不前去日本避难。后孙中山北伐时,派人约请尤列回广州任顾问,尤列欣然前去。但他和胡汉民、陈少白的政见多有相左,不久,尤列便辞官赴香港定居,设皇觉书院讲学,宣扬孔教救国。之后,尤列渐渐淡出政坛。
链接:“青天白日旗”诞生在尤宅
位于广东顺德杏坛镇北水村的尤列故居是辛亥革命期间南方的一个秘密据点。据当地老人回忆,有一次,尤列与孙中山等人正在开会时被清兵包围,危急时刻,尤列与孙中山向村民借了一些衣物蒙着头,游水过河,逃走了追捕。据一些村民说,在辛亥革命时期,曾有一批军火运到此处,后不知着落,有关方面曾派人来这里找过,没有结果。
尤家大宅始建于1837年,上世纪六十年代被破坏。过去尤家大宅占地几十亩,有新旧两个花圃。1895年尤列与陆皓东、周昭岳等人回北水创办“兴利”蚕种公司,以经营精良蚕种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串联活动。孙中山多次在此议事,陆皓东也在此绘出“青天白日旗”的初样。
责编:宋菁
友情说明:评职称要发论文,写论文太麻烦了,发表论文更麻烦,不过,还是要先了解下职称相关的讯息吧。看看下边的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