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写论文不难,难的是选好一题目,入题点。下边这篇论文就很好哦,可以参考一下!
【摘要】 目的 观察新斯的明针联合维生素B1针行足三里穴注射对肠蠕动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科对67例胃肠道术后病人采取穴位注射促进病人早期恢复肠蠕动,通过正确选择穴位,正确注射,并配合心理等护理。结果 穴位注射对术后肠蠕动恢复有效率为82.09%。结论 足三里穴位注射可有效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尽早排气。
【关键词】 足三里;穴位注射;肠蠕动;临床疗效;护理
术后肠功能的恢复对肠道手术至关重要,能促进患者疾病及肠道功能的康复,并且肠蠕动恢复直接关系到病人术后恢复的进展。近几年来,由于老年患者较多,本来老年人术后恢复较其他年龄阶段缓慢,加上老年人肠蠕动恢复较慢,常常延长了术后进食的情况及疾病恢复。我科对此类病人进行穴位注射,疗效明显,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7例病人中,男41例(61.2%),女26例(38.8%),年龄58~82岁,平均68岁。术后3~4天无肛门排气及腹部盘气样感,而采取穴位注射。
1.2 方法 选双侧足三里,用5ml注射器抽取新斯的明注射液1mg加维生素B1液1mg,协助患者摆好体位,选准穴位,常规皮肤消毒后,用5号针头快速直刺皮下,深度0.5~1.5寸,上下缓慢提插,当患者有酸胀感,得气后回抽无血每穴位推注药液2ml。快速出针,用消毒干棉球按压2min。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注射3h内自行肛门排气为显效,3~6h自行肛门排气或患者自我感觉腹部盘气样明显为有效;6h后仍不能肛门排气或无腹部盘气样感为无效。
2.2 疗效 注射后60min肛门排气11例(16.42%),1~3 h肛门排气18例(26.87%),3~6h肛门排气26例(38.80%),6h后仍不能肛门排气12例(17.91%),总有效率为82.09%。
3 护理
3.1 注射前护理 手术后患者及家属都很关心手术是否成功,常常多天后肛门无排气,患者对手术产生怀疑,特别是癌症患者,因此我们以诚挚的态度与他们交谈,同情、关心他们的疾苦,并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详细介绍该方法的作用和效果。注射前备齐用物,协助病人摆好体位,一般取平卧位或半坐卧位。
3.2 穴位注射的护理
3.2.1 选准穴位 本组67例病人,均根据取足三里穴位。足三里穴取法:正坐屈膝位,于外膝眼(犊鼻)直下一夫(3寸),距离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取穴[1]。或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处是穴[2]。
3.2.2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感染。(2)使用穴位注射法前,应注意药物的有效期,不要使用过期药物。并注意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如已变质即应停止使用。(3)药物不宜注入关节腔、血管内和脊髓腔。若药物误入关节腔,可致关节红肿、发热、疼痛。(4)年老体弱及初次接受治疗者,最好取平卧位,注射部位不宜过多,药量也可酌情减少,以免晕针。(5)注射时应观察病人面色,有的病人紧张,可能出现晕针现象,如面色苍白。可边交谈边进针,以分散病人注意力。(6)局部皮肤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不宜使用本治疗方法。
3.3 注射后护理 (1)给患者讲清楚其局部注射后有酸胀感是一种正常反应,以消除紧张心理。(2)注射后要多巡视病房,注意观察患者腹部情况,并告知患者及家属腹部盘气样痛为正常现象。(3)观察注射后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及胸闷等不适。4 讨论67例术后4天以上不能自行肛门排气及听诊肠鸣音少于正常(<2次/min)的患者采用穴位注射治疗,总有效率为82.09%,未见不良反应。新斯的明属抗胆碱酯酶药,用于手术结束时拮抗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的残留肌松作用,用于重症肌无力,手术后功能性肠胀气及尿潴留等[3]。呋喃硫胺注射液具有营养神经。而针刺穴位具有腧穴、经络、针刺效应,其足三里有调理脾胃、补养气血,扶正壮阳之功,针刺足三里能调理阴阳和脏腑,健运脾阳、补中益气、温中散寒、宣通气机、强壮全身。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两者合用能发挥针刺与药物双重作用,以增强疗效。但新斯的明也有不良反应及禁忌证,应严格掌握。
【参考文献】
1 张建华.针灸治疗常见病症图解(内科分册).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5-46.
2 李学斌.针灸推拿全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24,297.
3 杨宝峰.药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