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策略-数学概念对于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空间观念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少一点讲解多一点设问,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同化新知;要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增加学生动手操作机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生要掌握的数学概念大约有500个,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对于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空间观念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概念教学,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笔者试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少一点讲解多一点设问,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要总是急于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通过巧妙设疑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的答案,积极地建构新知。这种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的知识必然会长久的存留在学生的记忆里。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完整、科学地建立数学概念,而不是讲解了多少例题。概念不是教师讲过之后,学生就能够立刻在头脑中全等镜像的,而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逐步完善、发展而成的。
例如,在教学生认识整数和自然数时,老师不应该直接给出数字,告诉学生这样的就是整数,那样的就是自然数。而是以问题入手,给出一个含有数的情境,然后问:你们能把这些数分组吗?然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三种方法进行评价,结合分成三类的情况解释自然数和整数的意义。这样,教师一直在提出问题,从现实中的问题到数学中的问题,教师总是设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找出答案。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少讲”指的是“精讲”,并不是减少讲的质,而是减少讲的量。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什么问题都由学生自己探索获得,所以必要时教师就要将难点与重点及时点拨传授给学生。例如,在上例中,在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后,我们可以采用讲授的方式,将整数与自然数概念的难点、要点及时讲给学生听,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认知。
二、将新概念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之中,引导学生同化新知
教师在概念课上要时刻联系先前知识,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新概念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之中。这样联系先前知识进行教学,既能够帮助学生同化新知识,又能有效地复习旧概念,使学生获益匪浅。我们都知道,教材的编写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与系统性,从横向上讲,相邻概念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由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制的《数学教师用书》中也指出: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的特点之二是注重知识之间的互相联系与综合。
例如,教材中在安排了倍数与因数之后,就让学生接触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其原因就是二者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
三、注重操作教学,增加学生动手操作机会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活动,手、口、脑并用,多种感官协调发展,对于概念的掌握是极为有力的。因为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就能发现学习对象的特点,形成丰富的表象,从而抽象出概念本质。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语言、操作、思维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尤其是帮助、辅导、鼓励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使他们也投入到感知操作中来。
案例:教学“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
师:(通过唐僧师徒的故事导入新课)猪八戒化缘得到了3张一样的饼,现在要平均分给师徒4人,该怎么分呢?每人能分到对少张?
学生用圆形纸片代表饼,动手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
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水平及经验,按要求进行分饼。教师巡视,与有困难者合作,倾听思考方式。
生1:我是这样想的:要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我先把1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1/4张,有3张饼,那就这样分3次,每人一共得到了3个1/4,那就是3/4张饼。
生2:把3张饼重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一份,就是3个1/4,然后我再把3个1/4的饼又合拼在一起就是3/4。
学生说时教师及时板书。
师:如果要把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又分到多少张饼呢?
小组1汇报:我们把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我先分一张,每人分到1/4张,这样一张一张地分,9个1/4是9/4。
师:(教师依旧板书)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中的2个分数,看学生能否发现它们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之后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将概念讲解给学生。
在本案例中,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分数这一抽象的概念,所以理解起来很困难,而教师利用“分饼”这一直观具体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化抽象概念于直观动作中,使他们欣然理解分数的诸多子概念,对概念系统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数学概念对于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空间观念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少一点讲解多一点设问,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同化新知;要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增加学生动手操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