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理学论文范文
理学论文范文:邻区活动边界带构造震源
邻区活动边界带构造震源
| 文章出自:职称论文 | 编辑:论文格式 | 点击: | 2013-04-21 19:02:46 |

引言

活动地块是被形成于晚新生代、晚第四纪(10—12万年)至现今强烈活动的构造带所分割围限、具有相对统一运动方式的地质单元(张国民,张培震,2000;张培震等,2003).活动地块相对完整并有相对统一的运动方式,而各活动地块之间的边界带(亦称活动边界)是活动地块之间差异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局部化带和集中带,是中国陆区强震孕育、发生的主体地带,亦是我国陆区最基本和重要的强震带.张国民等(2005)和马宏生等(2006)研究了活动边界带的构造变形与强震活动,及强震活动特征.而进一步研究活动地块边界带的现今构造应力场,对探讨活动地块边界带的构造动力过程和地震成因有重要意义.构造应力场研究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在地球动力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国际岩石圈计划开展了由Zoback(1992)领导的“世界应力图编制”计划.该计划收集了全球范围内有关现代构造应力的测量和研究成果,建立了全球构造应力数据库,编制了“世界应力图”.该图全面反映了岩石圈应力场的总体和分区特征,并对岩石圈中力的作用情况进行了解释.构造应力场的研究在中国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早在20世纪70年代,李钦祖等(1973)利用单台多个小地震初动符号确定了两个地震台的区域应力场.许忠淮等(1983)利用多个台站的多次小地震,通过求平均节面解推断出了多个分区的构造应力主轴方向.利用同样方法,研究人员得到了鄂尔多斯地块周围(薛宏远,鄢家全,1984),中国东部大陆(汪素云,许忠淮,1985),以及青甘和川滇地区(许忠淮等,1987)构造应力场.许忠淮等(1989)利用P波初动推断了新疆和西藏部分地区主应力轴的方向,并根据以前其它地区应力场结果,编制了中国构造应力场方向图,总结了我国大陆地震构造应力场的主要特征.许忠淮(2001)根据地震矩张量解、P波初动解和深井孔的孔壁崩落资料,编制了东亚地区现今地壳构造应力场主应力方向和应力类型分布图.许忠淮和戈澎谟(1984)用滑动方向拟合法反演了富蕴地震断裂带应力场.谢富仁和刘光勋(1989)采用由断层擦痕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方法,估算出阿尔金断裂带中段区域自上新世以来的两期主要构造作用.谢富仁等(1993)用断层滑动资料反演了中国西南地区构造应力场.康英等(2008)利用137个震源机制解的资料,反演获得了广东及邻区12个地区的构造应力张量数据.杜兴信和邵辉成(1999)使用1920—1996年的震源机制资料,分区反演了中国现代构造应力场.《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收集了我国大陆及邻区水压致裂、应力解除、震源机制解、钻孔崩落和断层滑动反演资料等主要地壳应力数据,汇集了我国及邻区大量地应力基础资料(谢富仁等,2003).利用该数据库,对中国大陆及邻区进行了构造应力分区划分(谢富仁等,2004).Wan(2010)以该数据库为基础,结合未包含在数据库中的哈佛全球矩心矩张量解,以5°×5°作为计算单元、以2°×2°滑动,得到了2°×2°的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应力场.前人反演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场时,其分区是采用矩形区域滑动或根据经验划分分区的方法,而直接针对活动地块边界带构造应力场的研究,尚未见到有人给出.而活动地块边界是中国陆区强震孕育、发生的主体地带,占我国陆区总面积16%的活动地块边界覆盖了100%的8级以上巨大地震、86%的7—7.9级大地震和56%的6—6.9级地震,活动地块边界带是我国大陆7级以上强震活动的集中带,是从事地震预测研究和防震减灾的主要目标区(张国民,张培震,2000).研究活动地块边界带上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张培震等(2003)、张国民等(2005)和马宏生等(2006)对中国大陆活动地块及其边界带划分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哈佛全球矩心矩张量解数据和许忠淮(2001)认为1920—1999年可靠的中国大陆震源机制解数据,反演了中国西部及邻区地块边界带上的现代构造应力场,分析了中国西部及邻区地块边界带上的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1构造应力场反演方法

本文采用FMSI方法反演构造应力场.该方法假设:①断层的滑动方向与应力张量投影在断层面上的剪切应力方向一致;②研究区内应力场是均匀的;③地震可能发生在预先存在的任何产状的断层上.然后利用网格搜索方法寻找一组地震的最佳拟合应力张量,使得拟合反演的断层面上剪应力与滑动方向偏差最小(Gephart,Forsyth,1984;Gephart,1990).因为断层的滑动方向只依赖于应力张量中的4个独立分量,所以根据震源机制解来反演构造应力张量时,我们只能确定应力张量6个独立参数中的4个量,即3个主应力的方向和主应力的相对大小R=(σ2-σ1)/(σ3-σ1).其中σ1,σ2和σ3分别为最大、中等和最小主应力的大小,R的变化范围在0与1之间,其大小反映了中等主应力的相对大小.FMSI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反演程序”,它是采用网络搜索的方法,计算所有应力张量与震源机制解的平均残差,最后将平均残差最小的应力张量视为“最佳拟合应力张量”.震源机制解数据对应力张量约束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对相同的震源机制解数据,不同的输入初值,往往会得到不同的“最佳应力张量”,这些“最佳应力张量”之间有的时候差别还比较大.这说明震源机制解数据对应力张量约束不是很好的情况下,FMSI程序对初值的依赖是比较大的.所以一次的计算往往不能得到最佳结果,经过多次的初值输入与计算可能会有比较理想的结果.我们使用FMSI程序反演的步骤是这样:首先求出边界带内震源机制解的P轴和T轴的平均走向和倾角,再算出震源机制解和平均P轴和T轴的平均残差,选取平均残差小(相对一致性比较好)的P轴或T轴作为第一主应力(σp)方向,以另外一轴为第二主应力方向(σs)(Gephart,1990),以这两个方向作为初始输入值,以最精确方法(exactmethod)寻找最佳拟合应力张量.FMSI程序结果文件给出的是不同的应力张量及其对应的平均残差,我们从中找出平均残差最小的20个结果,作为20个最佳应力张量解.考察这20个“最佳应力张量解”,选取应力张量解的σ1和σ3作为第一主应力方向(σp)和第二主应力方向(σs),重复计算直至稳定(20个“最佳应力张量解”趋于一致,不发散,平均残差达到最小).应力方向几度的变化可能对应力场反演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我们通过反复输入计算,主要是考察应力场反演的稳定程度和震源机制解对应力张量的约束程度.震源机制解对应力张量的约束程度低的时候,虽然计算的平均残差小,但得到的应力张量稳定性差.我们以R为0.1和0.05的间隔分别进行了计算,发现最佳拟合张量没有发生变化或变化很小.我们最后给出的结果是R以0.05间隔反演的最佳应力张量解.

2中国西部及邻区活动

地块边界带及震源机制解数据张培震等(2003)对中国大陆及其邻区给出了活动地块的两级划分.其中Ⅰ级活动地块区6个,含有66个Ⅱ级活动地块.张国民等(2005)根据活动地块的划分结果,勾画出了不同级别活动地块的26条边界带.本文研究中国西部及邻区活动地块边界带的现代构造应力场,根据张国民等(2005)活动地块边界带的划分结果,将中国西部及邻区划分为21个活动地块边界带(表1,图1).这21个活动地块边界带与张国民等(2005)的划分基本一致,但考虑到反演应力场时震源机制解数据的多少,在宽度上会有所调整(表1).我们下载了1977—2010年哈佛全球矩心矩张量解数据,分布在21个活动地块边界带的哈佛全球矩心矩张量解数据共有327个;我们从许忠淮(2001)认为1920—1999年可靠的中国大陆震源机制解中挑选出边界带上震源机制解118个(与哈佛全球矩心矩张量解数据不重复),共433个震源机制解数据.活动地块边界带最多的有64个数据,最小的有5个数据(图1).由震源机制的P,T,B三个应力轴的倾俯角(plug)的最大值,判断震源机制破裂类型的归属(刁桂苓等,2011).如Pplug最大,即P轴直立或者接近直立,则认为属于正断层破裂类型;如Tplug最大,即T轴直立或者接近直立,则认为属于逆断层破裂类型;如Bplug最大,则认为属于走滑断层破裂类型.如果两轴的倾角都较大,而且接近时,则属于混合类型,如走滑兼挤压、走滑兼拉张等.在本文中,则简单划为3种类型.在图1中,震源机制解中红色表示逆断层破裂类型,绿色表示正断层破裂类型,黑色表示走滑断层破裂类型.图2为21个活动地块边界带内震源机制解P轴和T轴分布图,红线表示俯角方向,黑线表示仰角方向,长度表示倾角大小,长度越长,倾角越小.因为活动地块边界带较长,大的活动边界带长达1000多km,甚至超过2000km,而实际构造应力在较长边界带内是非均匀的,其主应力方向与应力结构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在边界带上分段计算应力场,我们以260—320km的长度在边界带上滑动搜索震源机制解,如果能搜索到5个以上震源机制解数据(鲜水河带上为4个),则将该段作为计算单元.有些边界带长度较长而震源机制解少,我们把计算单元长度加大一些,所以有些计算单元长度能达到500km,最终我们找到了52个计算单元(图3).

3构造应力场反演结果

使用FMSI程序,我们把计算得到的“最佳拟合应力张量”作为输入初值再进行计算,经过多次的输入计算.对每次计算结果,考察平均残差最小的20个应力张量,如果这20个应力张量趋于一致(不发散),且平均残差达到最小,我们认为这时给出的才是FMSI程序的“最佳拟合应力张量”.如果最后这20个应力张量不能趋于一致,呈现两个以上优势分布,我们从中分析和挑选应力张量,作为FMSI程序的“最佳拟合应力张量”.我们认为这样得到的应力张量要相对合理和可靠一些,将其作为我们计算的构造应力场结果.在使用FMSI程序计算时,可以指定也可以不指定震源机制解的哪个节面是破裂面.我们挑选与边界带上主断层相近的节面作为破裂面进行反演,并与没有考虑破裂面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52个计算单元中,有36个单元的反演结果要好于没有考虑破裂面的结果.所以在这36个单元中,我们挑选节面作为破裂面进行反演,而在其它16个单元中则不指定破裂面进行计算.我们经过多次的输入计算,最后确定的应力场如表2和图3所示.在52个计算单元中,其中45个计算单元的20个“最佳应力张量”趋于一致,我们把平均残差最小的应力张量作为最后的计算结果;在其中5个计算单元(第1,21,26,33,39段),20个“最佳应力张量”不集中,呈现两个以上优势分布,我们从中分析和挑选最佳应力张量.中国西部及邻区活动地块边界带上最大主压应力σ1轴绝大多数近水平,52个计算单元(段)中,倾角较陡的有9个段,分别为第14段(倾角67°,位于西昆仑带)、第19段(倾角53°,位于贺兰山带)、第30段(倾角64°,位于玛尼—玉树带)、第35段(倾角75°,位于喜马拉雅带)、第36段(倾角53°,位于喜马拉雅带)、第38段(倾角60°,位于喀喇昆仑—嘉黎带)、第40段(倾角84°,位于喀喇昆仑—嘉黎带)、第41段(倾角70°,位于三江带)和第43段(倾角70°,位于红河带),反映出这些单元(段)都存在一定的拉伸机制.在西域地块区中西部,σ1轴水平方向基本围绕正北方向扰动分布.在西域地块区东部第3计算单元(位于戈壁阿尔泰带)顺时针旋转成北东方向,在青藏地块和滇缅地块,活动地块边界带σ1轴水平方向从北北西方向(第37,38,39段,位于喀喇昆仑—嘉黎带),到北北东(第29,30段,位于玛尼—玉树带),到北东(第22,23,24段,位于东昆仑带;第20,21段,位于西秦岭—德令哈带;第17,18段,位于海原—祁连带),到东东南(第26,27段,位于岷山—龙门山带),到东南(第44,45段,位于安宁河—小江带),到南南东(第46段,位于澜沧江带),一直到南西方向(第47段,位于澜沧江带;第49段,位于滇西西边界带),更是发生了剧烈的顺时针旋转.该结果与前人(许忠淮等,1989;谢富仁等,1993,2004;李延兴等,2003)的结果一致.最小主压应力σ3轴倾角呈两极分布,西域地块区内活动地块边界带和青藏地块区内东北缘部分段σ3轴倾角较陡,而青藏地块区内σ3轴倾角近水平,所以西域地块区和青藏地块区内东北部相对于其它大部分青藏地块区,有更多的逆冲地震.从喜马拉雅带、喀喇昆仑—嘉黎带、玛尼—玉树带、东昆仑带、西秦岭—德令哈带、海原—祁连带、岷山—龙门山带、安宁河—小江带,一直到澜沧江带,σ3轴水平方向从南西西、近东西、北西西、北西、北北东、北东,一直到近东西,同样发生顺时针剧烈旋转.在我们计算的21个活动地块边界带上,由于震源机制解资料限制,在8个边界带上的多个分段中,只有一个计算单元(段)符合计算条件.在其它13个具有多个计算单元(段)的边界带上,从σ1和σ3分布可以看出,应力场在同一个边界带具有非均匀性,北天山带、南天山带、西秦岭—德令哈带、岷山—龙门山带和安宁河—小江带的非均匀性相对要小一些,西昆仑带、海原—祁连带、东昆仑带、玛尼—玉树带、澜沧江带和滇西西边界带的非均匀性相对要大,而喀喇昆仑—嘉黎带和喜马拉雅带的非均匀性最显著.

4讨论与结论

应用哈佛全球矩心矩张量解数据和许忠淮(2001)认为1920—1999年可靠的中国大陆震源机制解数据,使用FMSI程序计算,给出了中国西部及邻区活动地块边界带构造应力场.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最小主压应力σ3轴倾角呈两极分布,西域地块区内活动地块边界带和青藏地块区内东北缘部分段σ3轴倾角较陡,而青藏地块区内σ3轴倾角近水平,所以西域地块区和青藏地块区内东北部相对于其它大部分青藏地块区,有更多的逆冲地震.2)边界带上最大主压应力σ1轴绝大多数近水平,倾角较陡的有9个段,反映出这些单元(段)都存在一定的拉伸机制.在中国西部及邻区90°E以西,σ1轴水平方向基本上为近SN向.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σ1轴水平方向基本上为近NE向;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σ1轴水平方向绕喜马拉雅构造东端顺时针方向旋转.这表明,青藏高原在印度板块NNE向的强烈挤压下,向NNE--NE方向运动,在其东北方受到阿拉善地块、蒙古地块及西伯利亚地块的阻挡,青藏高原地壳向SE方向作挤出运动,在东部受到华南地块的阻挡,转变为向南运动,经滇西南向印度洋方向扩张.在青藏高原的中部,地壳物质经柴达木一巴彦喀拉和羌塘地块的东部,再经川滇和滇西南地块向印度洋运移.3)应力场在同一个边界带具有非均匀性,北天山带、南天山带、西秦岭—德令哈带、岷山—龙门山带和安宁河—小江带的非均匀性相对要小一些,西昆仑带、海原—祁连带、东昆仑带、玛尼—玉树带、澜沧江带和滇西西边界带的非均匀性相对要大,而喀喇昆仑—嘉黎带和喜马拉雅带的非均匀性最显著.虽然本文是想针对整个边界带研究应力场,但由于震源机制解资料的限制,只有52个计算单元(段)符合反演条件,8个边界带上只有一个计算单元,而在其它边界带上也存在许多空段,没有给出计算结果.所以实际上给出的只是边界带上部分段的应力场.在5个计算单元(段)中,由于震源机制解数量少和震源机制解本身误差的存在,使得对应力张量的约束较弱.虽然我们经过了多次的计算,考察20个平均残差最小的应力张量,发现还是有不集中的现象,呈现出两个以上的优势分布.我们从中分析和挑选了最佳应力张量,但这有一定的人为因素

特别申明:本站不是杂志社,所有论文免费阅读,论文范文,论文格式免费参考,并可提供论文发表咨询,价格更合理,欢迎咨询!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