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农学论文范文
农学论文范文:稚蚌培育中摇蚊杀灭实验
稚蚌培育中摇蚊杀灭实验
| 文章出自:论文格式范例 | 编辑:格式网 | 点击: | 2013-04-03 23:17:24 |

摇蚊幼虫俗称 “红虫”,是一种水生昆虫,是昆虫纲( Insecta) 双翅目( Diptera) 摇蚊科( Chirono-midae) 幼虫的总称[1]。摇蚊的生长发育属完全变态发育,虫体自卵孵出后,经幼虫、蛹发育为成虫。三角帆蚌( Hyriopsis cumingii) 稚蚌培育方式一般为小水池流水培育[2],由于培育季节及方式极适合摇蚊幼虫的生长[3],往往导致稚蚌培育池内摇蚊幼虫大量孳生。摇蚊幼虫有筑巢习性,一般用细沙、淤泥、腐屑等筑巢,杂食性幼虫摄食细菌、藻类、有机碎屑等[1],与三角帆蚌稚蚌在空间、氧气和食物等方面产生竞争。某些摇蚊幼虫还能咬破稚蚌壳,引发稚蚌死亡。人工育苗实践表明,摇蚊幼虫大量孳生会严重危害稚蚌的存活和生长[4]。因此,防治摇蚊幼虫已成为稚蚌培育过程中的难点。由于防治药物研发落后,目前生产上一般采用呋喃丹杀除摇蚊幼虫。呋喃丹是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属高毒农药,对环境生物毒性高,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已被禁止作为渔药使用[5 -6]。关于三角帆蚌稚蚌培育池内摇蚊幼虫杀灭技术的系统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通过对常用水产杀虫药进行初选,再根据筛选出的药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以期找出适用于稚蚌培育池内摇蚊幼虫防治的药物种类及合理浓度。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试验动物

三角帆蚌稚蚌及摇蚊幼虫均采自浙江省金华市威旺公司养殖基地稚蚌培育池内。三角帆蚌稚蚌壳长( 0. 82 ± 0. 11) cm。摇蚊幼虫为 4 龄个体[1],体色红色,体长( 0. 92 ± 0. 08) cm。试验前 1 d 挑选活力好、大小基本一致的稚蚌和摇蚊幼虫,暂养于充分曝气 72 h 的自来水中,使其消化道排空。

1. 1. 2 试验药物

参试药物为 8 种水产常用杀虫剂: 吡喹酮 2%可湿性粉剂( 山西运城春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伊维菌素 1%液体( 湖北武汉农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 阿维菌素 0. 5%液体( 山西永济市瑞普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 敌百虫 90% 粉剂( 江苏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 氰戊菊酯8% 液体和溴氰菊酯 1% 液体( 武汉九州神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 甲苯咪唑10%液体和苯扎溴铵20%液体( 山西太原神龙应用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

1. 2 急性毒性试验

1. 2. 1 试验条件

试验容器采用 26 cm × 17 cm × 7 cm 冰盆,放置于空调室中控制水温,试验使用容积 1 000 mL。试验用水为充分曝气 72 h 的自来水,pH7. 5 ±0. 2,水温( 27 ± 1) ℃,总氨氮含量为 0. 1 mg/L,其它指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7]。

1. 2. 2 药物筛选试验

按照药物推荐使用量设置试验液浓度,每一试验液放入 10 只稚蚌和 10 只摇蚊幼虫,组内设 3 个平行,30 min 后观察记录各实验动物的死亡率。稚蚌以显微观察心脏停止搏动 1 min 以上,贝壳张开,用解剖针多次刺激后无闭壳反应为死亡标准[8],摇蚊幼虫以玻璃棒轻压尾部3 次后不动为死亡标准[9]。

1. 2. 3 急性毒性试验

在药物筛选试验基础上,对初选药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按照急性毒性试验方法[8,10],根据预试验结果确定试验浓度区间,按等对数间距设置 6 个梯度浓度组和 1 个空白对照组,每一试验液放入20 只稚蚌或 20 只摇蚊幼虫,组内设 3 个平行,各试验药物的具体浓度见表 2。试验期间连续观察受试对象的活动状况,及时取出死亡个体,每 24 h更换试验液并记录 1 次总体死亡量。试验期间不投饵、不充气。

1. 2. 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 Microsoft Excel XP 软件处理。根据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将剂量换算成对数剂量( x) ,平均死亡率转换成概率单位( y) ,建立死亡概率单位 - 质量浓度对数直线回归方程,求出半致死浓度( LC50) 及各自的 95% 置信区间,试验药物的安全浓度计算公式[10]:SC = 0. 1 × 96 h LC50式中,SC 为安全浓度,96 h LC50为试验 96 h时的半致死浓度。

1. 3 生产应用试验

1. 3. 1 稚蚌培育池条件

三角帆蚌稚蚌培育池为 63 cm × 41. 5 cm ×12 cm塑料箱,放置于育苗室中,底铺 1. 5 cm 厚的新鲜塘泥,试验使用容积 20 L。稚蚌采取流水培育,培育用水引自池塘蓄水池,透明度 35 cm,pH6. 5 ~ 7. 5,水温 26 ~ 28 ℃ ,池水流速 2 L / min。

1. 3. 2 药物应用试验

以室内药物试验结果所选的参试药物及其浓度为依据,根据 96 h 后三角帆蚌稚蚌最高全存活浓度及摇蚊幼虫最低全死亡浓度为试验浓度区间,按等对数间距设置 6 个梯度浓度组和 1 个空白对照组,每组放入 100 只稚蚌和 100 只摇蚊幼虫,组内设 3 个平行,试验药物的具体浓度见表 4。药物放入时停止流水,充分搅拌均匀,30 min 后恢复流水。24 h 及 48 h 后观察摇蚊幼虫的存活情况和稚蚌肠道空肠情况。

2 结果

2. 1 8 种药物的初筛结果

药物杀灭效果试验结果见表 1。由表 1 可见,吡喹酮在6 mg/L 浓度下对三角帆蚌稚蚌毒性较强,而对摇蚊幼虫无杀灭作用; 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和氰戊菊酯 3 种药物在常规剂量下对三角帆蚌稚蚌和摇蚊幼虫的杀灭效果较好但差异不显著。敌百虫、苯扎溴铵和甲苯咪唑 3 种药物在高剂量下对三角帆蚌稚蚌和摇蚊幼虫均无杀灭作用,表明以上 7 种药物均不适合用于杀灭稚蚌培育池中的摇蚊幼虫。溴氰菊酯在 2 mg/L 浓度下,对摇蚊幼虫具有较强的杀灭效果,而对稚蚌无明显毒性作用。

2. 2 溴氰菊酯对三角帆蚌稚蚌和摇蚊幼虫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由表 2 可见,对照组三角帆蚌稚蚌和摇蚊幼虫死亡率均为 0,试验组稚蚌和摇蚊幼虫的死亡率均随着试验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对于稚蚌的试验,24 h 时各浓度组均未出现死亡; 48 h 时2. 14 mg / L 浓度组未出现死亡,其余各试验浓度组死亡率均低于41%; 72 h 时2. 62 mg/L 及以上浓度组死亡率等于或超过 50%,3. 00 mg/L 浓度组全部死亡; 96 h 时 2. 14 mg/L 浓 度 组 出 现 死 亡,2. 62 mg / L以上浓度组死亡率均超过 50% 。摇蚊幼虫的 试 验,24 h 时 各 浓 度 组 均 出 现 死 亡,0. 200 mg / L浓度组死亡率最大,为 50% ; 48 h 时0. 0928 mg / L 及以上浓度组死亡率等于或超过50% ; 72 h 时 0. 0200 mg / L 及以上浓度组死亡率等于或超过 50%; 96 h 时 0. 020 0 mg/L 及以上浓度组死亡率均超过 54%,0. 200 0 mg/L 浓度组全部死亡。对表 2 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不同试验时间下稚蚌和摇蚊幼虫浓度对数 - 死亡率概率单位回归方程,估算 LC50和 SC,结果见表 3。由表 3 可见,稚蚌和摇蚊幼虫的 LC50均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稚蚌的 48 h LC50和 96 h LC50分别为3. 150 mg / L、2. 471 mg / L,摇蚊幼虫的 48 h LC50和96 h LC50分别为0. 1044 mg/L、0. 0185 mg/L。稚蚌和 摇 蚊 幼 虫 的 SC 分 别 为 0. 247 mg/L、0. 00185 mg / L,表明溴氰菊酯对摇蚊幼虫的毒性是三角帆蚌稚蚌的 133. 5 倍。

2. 3 溴氰菊酯杀灭摇蚊幼虫应用试验结果

由表 4 可见,对照组摇蚊幼虫未出现死亡,稚蚌肠道食物充塞饱满。试验组摇蚊幼虫平均死亡率随着药物使用浓度的增加和试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当溴氰菊酯使用浓度为 0. 928 mg/L 以上时,24 h 时摇蚊幼虫全部死亡,溴氰菊酯使用浓度0. 431 ~ 0. 632 mg / L 时,24 h 时摇蚊幼虫平均死亡率为 80% 以上,48 h 时摇蚊幼虫平均死亡率为95% 以上。试验组 48 h 时稚蚌肠道食物充塞饱满,表明溴氰菊酯使用浓度 0. 2 ~2 mg/L 范围内,稚蚌在 48 时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24 h 时稚蚌平均空肠率随着药物使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尤其当药物使用浓度为 0. 928 mg/L 以上时,稚蚌平均空肠率为 85%以上。综合药物使用浓度对摇蚊幼虫杀灭效果及稚蚌摄食的影响,认为在稚蚌培育生产中,溴氰菊酯使用浓度为 0. 431 mg/L ~0. 632 mg/L 时,停水 30 min 后恢复供水,既能较好杀灭摇蚊幼虫,又能减小对稚蚌生理功能的影响。

3 讨论

三角帆蚌稚蚌培育为流水培育,通过不断的流水,使得稚蚌培育池保持良好的水质及饵料[2]。由于稚蚌耗氧率较高[11],在应用药物杀灭摇蚊幼虫时停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缺氧。本试验根据稚蚌流水培育特征,采用 30 min 的静水急性毒性试验方法,以期筛选出短时间内杀灭摇蚊幼虫,而对稚蚌影响较小的药物及浓度。在药物筛选过程中,所选药物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原则[12]: 符合国家规定准许使用的渔药; 对摇蚊幼虫杀灭效果显著,专一性强; 对三角帆蚌稚蚌毒性低,影响小。吡喹酮是一种广谱驱虫药,对三角帆蚌稚蚌毒性强于摇蚊幼虫,不宜用于杀灭摇蚊幼虫。伊维菌素与阿维菌素均为新型广谱、高效、低毒抗生素类抗寄生虫药,对体内外寄生虫特别是线虫和节肢动物均有良好驱杀作用[13]。实验结果表明伊维菌素与阿维菌素在低浓度下对摇蚊幼虫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同时对三角帆蚌稚蚌毒性也很强,不适于杀灭摇蚊幼虫。敌百虫、苯扎溴铵和甲苯咪唑即使在高浓度下,短时间内对摇蚊幼虫无杀灭效果,故不宜在稚蚌培育池内用于杀灭摇蚊幼虫。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均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中华鳋( Sinergasilus) 、锚头鳋( Lernaea) 等寄生虫疾病[13]。试验结果表明 2 种菊酯类药物对摇蚊幼虫杀灭效果均较好,但氰戊菊酯对三角帆蚌稚蚌毒性较强,不宜用于稚蚌培育池内杀灭摇蚊幼虫。姜辉等[14]研究表明溴氰菊酯对鲢( Hyph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 、 鲤 ( Carassiuscarpio) 、鲫 ( Carassiu sauratus) 的 96 h LC50范围为0. 34 ~ 0. 83 μg / L,耿雪冰等[15]研究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 成蟹、幼蟹、扣蟹的 96 h LC50范围为 0. 31 ~0. 65 μg/L。本研究得到溴氰 菊 酯 对 摇 蚊 幼 虫 和 三 角 帆 蚌 稚 蚌 的96 h LC50值分别为 18. 51、2471 μg/L,由此可见,溴氰菊酯对摇蚊幼虫、鱼类、河蟹均为剧毒,对三角帆蚌稚蚌为中毒[16],对摇蚊幼虫的毒性是三角帆蚌稚蚌的 133. 5 倍,表明溴氰菊酯对摇蚊幼虫杀灭效果显著,而对三角帆蚌稚蚌毒性较低,可作为杀灭稚蚌培育池中摇蚊幼虫的理想药物。

溴氰菊酯是一种杀寄生甲壳动物药,该产品杀虫范围广、杀虫效力强、速效、低毒、低残留。本试验认为,在三角帆蚌稚蚌培育池内,停水后按有效浓度 0. 431 ~0. 632 mg/L 泼洒溴氰菊酯,30 min后恢复供水,能有效杀灭摇蚊幼虫。目前稚蚌培育池规格一般为120 cm ×110 cm,水位7. 5 cm,若溴氰菊酯有效使用浓度为0. 5 mg/L,则1 个培育池所需1%的液体药品为5 mL,1 瓶100 mL 的药品可使用于 20 个池子,每池的费用为 0. 5 元左右。为防止药物不均匀,造成局部浓度过高,引发稚蚌中毒现象,药物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严格计算药品使用量,将药品稀释 2 000 倍后,装入塑料喷雾器中喷洒,药品现配现用; 结合日常育苗管理进行施药,药品喷洒前停水,喷洒后立即操池( 即用手不接触到池底,轻轻搅动池水,激起沉淀在池底的淤泥,俗称 “操池”) ,静置 30 min 后恢复流水。摇蚊幼虫通常需经历 3 次蜕皮 4 个龄期[1],一般研究认为摇蚊幼虫对药物的耐受性随着龄期增加而增加[17 -19]。孙兴滨等[17]研究表明二氧化氯对摇蚊幼虫的毒力随幼虫龄期的增长而降低。Willians等[18]认为河岸摇蚊幼虫( Chironomus riparius) 对镉的耐受性随生长迅速增加,第 4 龄幼虫的耐受性最大。Powlesand 等[19]也认为摇蚊幼虫的第 1 龄是最敏感阶段,第 2 龄的耐受性高于第 1 龄。本试验在摇蚊幼虫第 4 龄期、稚蚌平均壳长 0. 82 cm、试验平均水温 27 ℃的条件下进行,在实际生产中,应注意摇蚊幼虫龄期、稚蚌大小及不同水温等条件变化,适当掌握溴氰菊酯的实际使用浓度。

本站的论文种类齐全,可作为参考范文,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