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通过对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投资状况和服务效果的分析,指出目前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投资—效益的角度揭示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摘 要 题】实践研究
【英文摘要】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vestment benefit and the service effect of county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y public libraries and reveals the reasons for these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vestment and benefit.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y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
【关 键 词】县级公共图书馆/图书馆事业/投资效益/服务效果
County Public Library/Library Cause/Investment Benefit/Service Effect
CLC Number G258. 22
中图分类号 G258. 22
作为一项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公共图书馆的投资效益不能用利润等经济指标来衡量,但可以通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果来体现。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服务种类越多、读者的满意程度越高,说明图书馆的服务效果越好,即投资取得的效益越佳。
中国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最基层的文化事业单位,发挥着传递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作用。特别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县级公共图书馆可以在教育农民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观念,促进农村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通过对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投资状况和服务效果的分析,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1 中国县级公共图书馆投资分析
1. 1 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投资系数
县级公共图书馆投资系数是指县级公共图书馆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1]。该系数体现出国家对县级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关注程度。表1的数据显示,随着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经费也不断增加,占GDP的比重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由1995年的0.38×10[-4]上升至2004年的0.53×10[-4],但上升的幅度不大(0.15×10[-4])。这种增长表明政府对县级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重视程度有所加强,但增幅缓慢。
1. 2 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投资力度
将县级公共图书馆经费与国家财政支出、全国公共图书馆经费进行比较,通过速度和比重两个指标可以反映出国家各级地方政府对县级公共图书馆经费的支持力度。综合分析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①近几年,县级公共图书馆经费的增长指数既低于全国的水平,也低于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指数。与1995年相比,2004年财政支出增长到了4倍多,全国公共图书馆的经费也增长到了 3.7倍,而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经费只增长到了3.2倍;②县级公共图书馆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02年仅为 2.26×,比1995年降低了1×。占全国公共图书馆经费的比重也有所下降,1999~2000年连续两年大幅度下降,2001~2004年略有回升,但上升幅度很小,且没有恢复至1995年33.9×的水平。
总体上看,国家对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投资力度有所下降,与表1的投资系数分析的结果存在反差,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政府财政支出及全国公共图书馆经费的增长指数均大于 GDP的增长指数。2004年GDP总量仅为1995年的2.3倍,这一指数甚至低于县级公共图书馆经费的增长指数(3.2倍);②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经费由国家财政全额拨付,却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因此对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投资取决于当地政府的财政状况及其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程度。当前,县级财政相对紧张,以及上级领导的不够重视,导致了对县级公共图书馆投资的相对滞后,投资力度下降的情况。
1. 3 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投资使用和投资效果
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投资一般用于日常办公开支、维修馆舍、更新技术、支付工资、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等方面。笔者通过考察图书购置费和新购图书量、总藏量的变化来体现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投资使用状况和投资效果。
表3体现了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投资使用状况,近几年,图书购置费占总经费的比重在11%左右,但这一比重仍然低于全国的总体水平,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购置费占总经费的比重在21%~26%之间,是县级公共图书馆的2倍。而市级公共图书馆的比重在14.8%~18.3%之间,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比重在28.8%~45.7%之间,均高于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水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县级公共图书馆存在着购书经费不足的问题。
表4体现了图书购置费的投资效果:①从数量上看,新购图书量增减变化幅度较大,1999年比1995年增加了30万册, 2000~2001年连续两年递减,2002年起连年上升,2004年为462万册。总藏量除2001年略有下降,其他年份呈现出缓慢增加的趋势;②从增长指数上看,新购图书量的变化指数既低于图书购置费的变化指数,也低于总经费的增长指数,2004年的图书购置费是1995年的2.8倍左右,总经费则增长到3.2倍,而新购图书量仅为1995年的2倍。新购图书量没有与图书购置费和总经费同步增长,甚至在图书购置费和总经费增加的情况下,新购图书量却有所下降。产生这种矛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到物价因素的影响,因此,需引入价格变动因素对有关数据进行价格修正,从而更好地描述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投资现状。
2 中国县级公共图书馆投资的价格修正
对公共图书馆投资进行修正,需要引入“名义经费”和“实际经费”这两个概念。名义经费是指国家各级财政部门每年对公共图书馆的投资;实际经费表示名义经费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修正后计算出来的投资。修正计算的根据是物价变动幅度,本文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实际总经费与实际购书费[2]。
公共图书馆实际总经费=(公共图书馆名义经费-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全社会零
售商品物价总指数+实际购书经费 (1)
公共图书馆实际购书经费=公共图书馆名义购书经费/公共图书馆新书价格上涨指数 (2)
2. 1 新书价格变化情况
表5的数据显示:近几年,全社会零售商品物价总指数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但与这一趋势相反,新书的价格却飞速上涨, 2004年平均每册新书单价比1995年增加了72%,这必然对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新书购买力造成影响。
2. 2 修正结果
根据公式(1)和(2),计算得到表6中县级公共图书馆实际总经费和实际购书费的数值。由于全社会零售商品物价总指数的下降抵消了一部分新书价格的上涨,名义总经费与实际总经费的差额并不大,实际与名义总经费的比值保持在95%以上,因此,可以用名义总经费来近似代替实际总经费表示对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投资力度。
但实际购书费与名义购书费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剪刀差”(见表 6),实际购书费只有名义购书费的60%左右,且比值逐年下降,由 1999年的68%降至2004年的58%。书价的飞速上涨抵消了新书购置费增长中的部分,更加剧了县级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不足的问题。
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对购书经费的划拨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甚至有些县(区)出现购书经费被有关部门截留挤占的现象。据文化部统计,2003年全国有534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没有一分钱购书费,占当年县级馆总数的23.8%;2004年扩大到720个,占32.5%[3]。购书经费不足已成为制约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瓶颈。
通过以上分析,反映出我国在县级公共图书馆投资方面存在的不足:一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地方财政支出对县级公共图书馆经费的支持力度下降;二是由于对县级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的划拨随意性过大,造成购书经费严重短缺。投资方面的不足映射到效益上,表现为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果较差。
3 中国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效果分析
3. 1 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果不佳,不能满足各类读者日益变化和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 1. 1 服务对象数量有限
县级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其机构数量多,地域分布广,面向广大农民和部分城镇读者,本该拥有最大数量的服务对象。但从总流通人次和书刊外借册次上看(见表7),两者与全国总量的比重均在50%左右,且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总流通人次占全国总量的比重由1999年的55.9%下降至2004年的48.7%,书刊外借册次占全国总量的比重由1995年的63.5%降至 2004年的49.0%,这与其机构数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形成鲜明的反差。而省级和市级公共图书馆虽然机构数较少(省级占全国总量的1.3~1.4%,市级占全国总量的13.6%~15.9%),其总流通人次和书刊外借册次与全国总量的比值却均高于机构数的比重。尤其省级公共图书馆,其总流通人次和书刊外借册次占全国总量的比重连年上升,分别由1995年的5.6%和6.9%上升至2004年的12.4%和12.5%。与其他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比较表明,县级公共图书馆没有充分发挥其作为基层文化事业单位为最广泛人民群众服务的职能,缺乏独具特色且具有吸引力的服务项目,造成大量潜在读者群流失,存在着服务对象过少的问题。
3. 1. 2 服务方式不够灵活
从表8可以看出,县级公共图书馆举办各种活动的次数逐年增加,在全国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一半以上,最高时达到88%(2004年)。而参加人次却没按相同的幅度增加,在全国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最高时仅为54%(1999年)。市级公共图书馆和省级公共图书馆举办活动的参加人次却逐年上升。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县级公共图书馆虽然为读者举办了各种活动服务,但由于活动缺乏针对性,服务方式不够灵活,导致活动参加人次呈现出相对减少的趋势。
3. 1. 3 服务内容不够丰富
向读者提供所需的知识和信息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之一,公共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主要有解答咨询,代检索课题,编制二、三次文献等类型。从表9可以看出,1999~2003年,县级公共图书馆解答咨询的条数只占全国总量的20%左右,不足1/3;而市级和省级公共图书馆解答咨询的条数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7%以上和34%以上,明显高于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水平。县级公共图书馆代检索课题的项数也不到全国总量的一半,最高仅为47%(2003年),多数年份在19%~26%之间,不足全国总量的1/3;而省级公共图书馆代检索课题的项数在2000~2001连续两年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2002年市级和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比重分别为36%和30%,均高于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水平。县级公共图书馆编制的二、三种文献在1999~2000年数量较少,不足全国总量的50%,2001~2002年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占到全国总量的80%以上。从总体上看,县级公共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与全国总体水平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这反映出县级公共图书馆缺乏对文献信息资源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服务内容仅限于馆藏文献的借阅,缺少参考咨询、课题检索等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服务项目,不能向读者提供网络化、社会化的信息资料,存在着服务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
3. 2 原因分析
从投资—效益的角度分析,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效果较差主要是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3. 2. 1 新书购置费短缺
书刊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得实际购书费与名义购书费之间的“剪刀差”连年扩大,2004年实际购书费只占到名义购书费的58%(见表6),即7000多万元的购书费中只能发挥出4000多万元的购买力水平,加剧了购书经费紧缺的问题,最终导致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新书入藏量下降,而旧书比例上升。馆藏文献与读者需求脱钩,大量读者急需的内容新颖的图书资料无力购买,而一些内容过时且无保存价值的书籍却留待馆中,久而久之,图书馆失去了吸引力,最终造成大量读者流失。
3. 2. 2 设备更新困难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图书馆事业正在向电子化、数字化、虚拟化方向发展[4]。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却由于投资经费不足无法进行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其计算机化、多媒体化、网络化的建设速度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2003年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对湘、鄂、豫、陕、桂5省10县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调查结果显示,10个馆中5个馆没有一台电脑及其他自动化设备,业务工作还处于原始手工操作阶段。还有2个图书馆虽有1台电脑(386计算机)和复印机,但随着系统升级电脑已不能使用,复印机也已报废。电脑数量少且只能用于办公,不能为读者提供数字化服务。只有郴州市馆条件较好,建有电子阅览室,并且有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5]。吴章霖对福州地区11个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调查统计也暴露出同样的问题。其中,一半左右的图书馆(5个)拥有电脑设备不足10台,2个图书馆甚至没有1台电脑,根本无法开设电子阅览室,更谈不上网络资源共享共建[6]。由于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滞后,许多图书馆还只能提供书刊借阅等单一化的服务,不能向读者提供数字资源检索、网络信息查询、计算机技术培训、多媒体讲座等内容丰富、方式灵活的服务,无法向读者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
3. 2. 3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着无序超编扩员的情况。人员的剧增,一方面导致经费拮据。如表10所示,县级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占总经
费的比重由1995年的49.3%猛增至2002年的58.4%,2003和2004年虽略有下降(分别为54.0%和54.8%),仍比市级和省级公共图书馆高出10多个百分点。为应付工资开支,县级公共图书馆只得逐年消减图书购置费,造成了“人吃书”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服务和竞争意识薄弱,阻碍了县级公共图书馆人才结构的优化和服务质量的改善。如甘肃省天水市6个县级馆的52名人员中没有一名是图书馆学的本科生,80%以上是通过继续教育获得的第二学历,骨干人才尤其缺乏,其后果是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县级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7]。
4 促进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 1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质和社会功能决定了政府应作为其投资的主体。因此,各地方政府要加大财政支出对县级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支持和保障力度,按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不得低于同年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每年递增[8]。尤其对于购书经费,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7号文件转发的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保证人均不少于0.1元的购书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9],并且做到专款专用,将经费直接拨入图书馆的专门账户。从根本上扭转县级公共图书馆经费短缺的现状,为其改善服务效果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4. 2 依靠多方力量筹集建设资源
受地方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在经济落后地区,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拨款总是有限的。因此,这些地方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各种途径从多方面获得建设物资。如通过“一帮一”扶贫助困的形式接受发达地区图书馆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的对口支援;或联合企业、社会团体等开展活动,接受全社会的捐赠;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借助售书、培训等有偿服务的形式自己筹措资金。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广泛交流,县级公共图书馆不仅获得了发展所需的物质和资金,而且有助于管理模式的改善,增强了服务意识,从整体上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
4. 3 更新观念、改善服务
知识经济时代,县级公共图书馆应彻底转变“等、靠、要”和“重藏轻用”的陈旧观念,增强馆员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提高服务的主动性,把图书馆建成开放、动态的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1)深入到社区、学校、农村等基层部门与读者进行双向交流,广泛了解读者的阅读目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依据当地读者的主要信息需求,进行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用,以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2)针对各个时期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等问题,主动为当地领导和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信息服务,通过此举可以赢得上级领导对图书馆的重视,加大对图书馆事业的财政拨款;(3)深层开发文献信息资源,为本地的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提供定题服务,通过开展有偿信息服务为图书馆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关注农民读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编写农业科技索引、文摘、专题资料等,为科技兴农提供服务。
虽然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受到经费不足的负面影响,普遍存在着服务效果较差的问题。但只要通过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依靠全社会多方力量,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就能摆脱困境,改善现状,使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在未来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娜. 略论公共图书馆的投资. 图书馆学通讯,1990(3)
[2]刘廷元. 书刊价格上涨对图书馆经费的实际影响研究. 图书与情报,1993(2)
[3][5]郜向荣,郭卫宁,徐军华,马刘凤,陈玉顺,蒋业政,王子舟. 基层图书馆生存状态忧思录——5省10县图书馆调查纪实谈. 图书馆,2005(1)
[4]单向荣. 谈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 九江学院学报,2004(4)
[6]吴章霖. 福州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之我见. 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2)
[7]周改珠. 县级公共图书馆面向大众的人文关怀. 图书·情报·知识,2006(9)
[8][9]王君. 长治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思考. 晋图学刊,2003(8)
[10]周朗,李晓清. 县级公共图书馆处境尴尬. 人民日报,2006-01-13
[11]王德恒,关晓红. 中国公共图书馆投资分析. 图书情报工作,2004(2)
[12]郭玉光. 对海南省县(市)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琼州大学学报,2006(2)
论文格式没有一个固定或都官方的样式,但是约定俗成,多看看不同的期刊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的需要再进行修改创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