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我国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在布局调整中,教学点的撤并使得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学生进乡镇,小学生寄宿制出现。年幼的孩子远离父母住宿学校,学校对他们的管理不能照搬较高年级的管理模式。这些孩子的寄宿生活存在很多问题,本课题将对部分山区小学寄宿学校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探索一条对山区小学寄宿生学习、生活、心理管理不足的应对策略,如:途中专车接送;教师走进孩子的生活;心理咨询等。
关键词:农村寄宿小学 管理
一、引言
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党和政府长期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据资料统计:“到2006年,我国农村小学减少14.5万所;农村初中减少近4000所;农村教学点减少近7万个。但由于地域环境、经济等因素的差异,在看到布局调整带来的显着成果时同时也应看到布局调整所带来的一些新问题”。在这里,我们主要关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山区寄宿小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尤其是学生生活、安全、心理、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生活方面。寄宿学生的年龄相对偏小,自己解决衣食住行对他们来说有相当的难度,如果花在这些日常生活上的时间增长,那么学习时间相应减少。其次,心理方面。在家中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什么事都是依赖着父母,住校后什么事都要靠自己,这巨大的反差,使学生心理上一时半会接受不了,严重的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另外,学生的安全问题,是布局调整带来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我控制约束能力差,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很多学生会选择暴力方式去解决,这样学生的人生安全就很难得到保证,而且他们寄宿年龄相对偏小,在生活方面不懂得照顾自己,很容易引发感冒或其他疾病,这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也构成了威胁。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山区寄宿制学校的推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农村山区寄宿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水平,使他们同城镇学生一样享有更好的教育环境:其次,是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广大农村山区的孩子来说,上学承载了全家人的汗水和期待,是他们走出贫困和落后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只有上学他们才能改变命运,也才能走出大山。所以他们对于学校有着更高的期望。但是,背负着这种期望的农村山区寄宿学校却受到来自城镇学校的严重影响,农村教育中的城市趋向问题十分严重。原因是为了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一部分农村家长不惜成本的把孩子送到城市读书,而且自己什么工作也不干只为为孩子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这也就是俗称的“陪读妈妈”,这样一来致使农村寄宿学校的生源急剧减少,而且教学质量也不断下降。长此一来,形成的恶性循环,对于农村寄宿学校的发展十分不利的。因此,从学生学习、安全、心理健康、生活等全方位做好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对寄宿学校来说必要的,而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学校新形象才是农村山区寄宿制学校改变现状走向光明的生存之道。
二、研究设计
对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山区寄宿小学管理的研究,本文不是基于逻辑分析,而是依循实践,即通过实践观察、个案访谈等形式呈现出一些情景化、脉络化的问题。本项目研究目的是基于乡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背景下,对山区寄宿小学管理现状实地调研,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力求为有利于山区年幼寄宿学生健康成长的作一些探索,关注的焦点在于广大农村小学生以及他们寄宿生活遇到的问题。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①文献法:搜索、阅读与中小学教育管理有关的文献。②社会调查法:实地走访、考察,与教师、家长、学生谈话,并设计问卷调查。③案例分析法:调查分析实施较好的学校的管理模式,吸收其成功经验。 选择湖南省绥宁县为研究对象,主要考虑到地域因素,另外,本团队有两人就生长在此地,对周边环境颇为熟悉,特别是对该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比较了解。选择在此地做调查,访谈容易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也比较丰富。绥宁县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南岭山脉八十里大南山北麓和雪峰山脉南支的交汇地带。境内以山地为主,兼有丘陵、岗地、溪谷平原多种地貌。南、北、东三面高山环抱,中部纵向隆起,地势高低起伏,变化多姿。森林资源蓄积量居全省之首,因境内森林茂盛,山奇水秀,被誉为“神奇的绿洲”。由于这一地域原因,在对偏远山区撤除教学点后,寄宿制成为偏远山区学生的选择。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以湖南省绥宁县的100名农村寄宿小学生为研究个案,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对相关学校进行走访与观察,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男生42人,女生58人,其中一年级学生32名,二年级学生15名,三年级学生23名,四年级学生30名。 通过对绥宁县农村寄宿小学的100名学生进行生活与心理方面的问卷调查,从学生的角度展现了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山区寄宿学校凸现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习方面 :山区寄宿制学校一般设在条件较好的乡镇地区,无论是从环境方面还是硬件设施方面来说都是以前农村地区教学点无法比拟的,但是同时学生所面对的环境也相对变得复杂起来,而且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并不成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诱导。而且缺少父母的督促,他们很容易放松对自己学习上的要求,迷失方向。根据我们的访谈大多数寄宿学生的成绩不如以前,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又缺少父母的督促,学习成绩有很大的退步,从以前的尖子生变成了“差生”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关注。
2、生活方面 :刚刚远离父母的寄宿学生,对生活环境的转变一下子不能适应过来,如果缺少学校的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受不良的因素影响,而误入歧途。而且由于是山区,学校的生源地区跨度较大,环境语言也有一定的差异,地区帮派,以大欺小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做好对寄宿学生生活方面的管理是寄宿制学校的一个重要职责,这些寄宿学生大部分还没有完全的自理能力,这就需学校特别的关注,教师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们,从吃穿住行各个方面来严格要求,使学生感觉就像在家里面,时时刻刻感受到温暖。另一方面,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学校,如何安排他们的课余生活也是学校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调查显示,42%的学生表示,晚上上厕所会很害怕;17%的认为有时害怕,有时不太害怕;只有41%的学生表示不害怕。 另外在学生的住宿环境方面也不尽如人意,从我们调查的一百名学生来看,33%的学生住在6~10人一间的宿舍里,28%的学生住在10~15人一间的宿舍里,39%的学生住在15人以上的宿舍里,这样的住宿环境如何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下面的图示2更清楚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住宿条件。 如此多人间的宿舍过挤,易引发矛盾,78%的学生表示有时闹矛盾,5%的学生会经常闹矛盾,只有17%的学生从不闹矛盾。 在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比较少,可能因为是农村孩子, 68%的学生换下来的衣服都是自己洗,只有32%的学生带回家洗。
3、心理方面 :寄宿学校一般实行的是封闭式的管理,而这些学生又年龄尚小,他们刚刚离开父母,会因为经常性的想家而孤独、寂寞,把自己封闭起来,逐渐形成孤僻的性格,而且很多学生父母在外打工,甚至好几年都不回家,这类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问题,误入歧途等等,这些问题也都值得寄宿制学校关注。根据调查有45%的学生很想家,53%的学生有时候想家,只有2%的学生表示不想家。而且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也不够,我们的调查显示只有10%的家长每周至少一次去看望孩子;68%的家长有事才去学校,13%的家长去过几次,9%的家长从来没去过学校。这些学生大概6~11岁,他们这么小的年龄远离父母,住在十几人的宿舍里,这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我们呼吁学校和家长都能重视起来,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4、在安全方面 :首先,许多的山区寄宿小学住宿条件差,住宿所需资源配备不足、住房拥挤;其次,山区寄宿小学餐饮不卫生、食物严重缺乏营养这易导致学生生病。最后,学生节假日返家路途遥远,年幼的小学生在路途中没有安全保障存在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问题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悲剧的发生。根据调查学生来回学校只有6%的学生是家里人开车接送,而且这些车大多为农用车,或者是货车;74%的学生是走路,他们走的基本上都是山路,且路途遥远在一两个小时以上;20%的学生时遇到车就坐,没有就走路;学校或村里专门有车接送的是0%。这样的环境给学生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隐患。
在学校食堂伙食方面 ,学校也做得不尽如人意,这些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给他们提供卫生可口的饭菜是每个学校必须要做到的,但是根据调查27%的学生认为学校的饭菜还行够吃;18%的学生认为不好吃,5%的学生认为饭菜不够吃;45%的学生认为饭菜有时候好吃,大多时候不好吃;22%的学生认为饭菜有时候够吃,有时候不够吃。而且饭菜的质量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在环境卫生方面也做得不太好,学生食堂大多是由当地的村民承包的,他们没有相关的卫生许可证明,也没有按照物价局的统一规定来收取费用,这些导致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很大的威胁。
人身安全方面,学生的人身安全是住宿学校始终如一的管理重点。他们才刚刚走出父母的“襁褓”,对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都是陌生的,而且由于外界环境的诱导,他们很容易误入歧途。打群架、顶撞老师、欺负同学的事时有发生,如何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尊敬师长,尊重同学、健康快乐的融入到学校的生活环境中去,对学校,家长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当然学校校舍、体育设施等也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
交通安全方面,根据调查学生来回学校只有6%的学生是家里人开车接送,而且这些车大多为农用车,或者是货车;74%的学生是走路,他们走的基本上都是山路,且路途遥远在一两个小时以上;20%的学生时遇到车就坐,没有就走路;学校或村里专门有车接送的是0%。这样的环境给学生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隐患。
四、建议及对策
通过对当地政府、寄宿学校、学生家长、学生本人的实际走访调查,我们对改变农村寄宿小学现状提出了以下建议及对策,希望我们的建议及对策能给处于困境中的农村小学以帮助,使这批小学生能像其他小学生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在远离父母的寄宿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
1、安全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国家为实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制定的具有特殊保护作用的法律。其中很多措施都是由学校来实施的。安全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创造良好育人环境,确保青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人们说:“家是温暖的港湾”。学校是寄宿学生的港湾。学生寄宿学习,安全第一,学校就必须给他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学习环境。
(1)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一方面对学校的校舍,设施和设备,体育、实验器材应特别注意其安全性能,安全标准应比一般的场所要高,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其组织管理规范应更为严格,且适合未成年人的特点,易于操作和遵守。对于校外团体和机构为方便师生学习和生活,提供和安装的设施设备更要注意其安全性;另一方面对用于学生的食品,其安全标准和准入条件应更为严格,监督机制应更健全。学校小卖部需有卫生许可证,采购和出售食品必须符合卫生要求,采购食品时应检查供应单位有无卫生许可和安检证明。学校自己加工食品、饭菜提供给学生,必须保证所用器具、加工、出售环节符合有关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否则,造成学生伤害,学校就要承担全部责任。
(2)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住宿的管理,特别是要根据山区寄宿小学的特点、山区的经济状况、学生的家庭条件、山区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来改善和加强管理。要制定良好的宿舍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使学生从小形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有良好作息时间过有规律的生活。同时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旨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活动,例如评文明宿舍,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奖励先进,鼓励后进。形成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把宿舍创建成充满活力、充满爱意的温馨式家庭。让山区小学生能在这“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要充分发挥各团队的积极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可以在山区小学组成少先队这一学生团体,让学生中的少先队员起带头作用,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与同学相处、学会如何生活得有条理。
(3)在学生上学放学回家路上的交通安全,学校也应给于高度的重视,要么学校自己购买符合有关标准的校车接送学生,要么学校与当地政府部门联系,请当地政府派专门的车在一定的时间内接送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安全到家,安全到校。总之,我们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安全,使他们高高兴兴上学去,安安全全回到家。
2、身心健康方面 ,山区寄宿小学的许多学生是留守儿童,远离父母年幼的他们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寄宿制学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离开家庭,入住学生,过上集体生活,难免不习惯,他人,有想家的思想情绪。
(1)寄宿学校学生所处的环境是封闭式的,更需要情感上的交流,更需要和关怀。基于这种情况,学校要更加关注学生。对他们情绪上的微小变化,也不容忽视。一旦发现情况便及时找学生谈心,必要时可作一定的心理疏导。让他们能健康地成长。另外,山区寄宿小学还有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他们比其它学生更加脆弱和敏感。因此,学校及老师倾注更多的关怀和爱。经常找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问题和困惑让他们及时走出困境。在平时的工作中,处处以爱心去关心他们、体贴他们。在生活上,要经常给他们以关怀,要为他们营造健康、和谐、充满爱意的生活环境。在学习上,要对优秀生和后进生一视同仁。鼓励优秀生帮助后进生,这不仅有利于增进学生间的友情,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思想上,老师要致力于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孤僻等不良的心理状态,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热爱同学。同时要注意到年幼的学生很多都对老师有畏惧心理,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关心。绝对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和他们谈话,要让他们感觉到教师和他们是平等的,让他们愿意和教师谈心,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2)山区寄宿小学大多实行封闭式管理,这使得学生的活动空间变小,生活易变得单调乏味。因此,学校要关注学生的课外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一方面,课外活动能让学生热爱学校生活,另一方面,丰富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让他们能正确认识自我。
寄宿制中小学学生作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其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倍受重视。而这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对寄宿制中小学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及时的把握和引导,才能使他们在健康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3、学习方面 在学习上,多表扬、多鼓励,以欣赏的心理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在集体活动中可开展一系列“我相信,我自信,我可以”的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要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自立能力。学校可以开展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生活能力的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以高他们的适应能力,让他们能够在远离父母远离家庭的情况下能健康快乐地生活。与此同时还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情绪波动,并辅助以相应的心理辅导,保证他们能健康地成长。为了确保让山区寄宿小学的学生能安心学习,政府一定要改善山区小学的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对贫困学生,留守儿童政府要给予相应的补助以使他们的生活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山区寄宿小学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使每位适龄儿童和少年能够健康成长并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综上,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关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健康成长,秉持科学发展观,从学校的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以及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为农村儿童创造尽可能优良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农村的适龄儿童不仅有学上,而且可以上好学。在本次调研中,虽然本团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本团队将继续关注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
(1)同芳娥.西部农村寄宿学校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2)朱霞桃.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
(3)农洪江.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不容忽视[J].贵州教育,2006.
(4)叶敬忠,潘璐.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情感世界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7 .
(5)邓悦.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07 .
(6)楮衍香 王勇。寄宿制中小学学生心理问题探因 湖南教育2006年12月号 .
(7)郝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河北教育2008.7-8 .
(8)段燕.观点教育纵横 江西教育 .
(9)周楠楠.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 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02期.
(10)赵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挑战教育公平 华章.
(11)王友琴.寄宿制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12)郝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 河北教育(综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