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流通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桥梁。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商品交换的种类和规模日益丰富和扩大,流通在整个社会再生产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流通中,实物流通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也日趋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物流损失每年高达几百亿元。我国商业企业的物流费用,约占流通费用支出的30%一50%。水泥在物流中破包率为15一20%,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4.5亿元;玻璃、陶瓷在物流中的破损率达20%,每年损失分别为4.5亿元和1, 5亿元;鲜果损伤府坏率占收购量的18%,每年损失3亿元;鲜肉污染率占20纬,每年损失4亿元。
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普·得鲁克对美国的商品价格结构进行计算的结果是:70年代美国商品的周转、库存、保管以及把商品最终向消费者运送的全部流通费占商品总价值的一半以上。 1976年日本对六种产品进行调查,确认物流费用平均占产品销售额的n.5%。个别产品如啤酒竟高达30.7%。1978年日本对部分企业的调查表明,从成品到顾客的物流费用中,包装费占26%,装卸费占8%,保管费占16%,运输费占44%,其它费用占6%。这些数字既显示了物流对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也表明组织好物流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挖掘物流潜力,日益成为人们注意的目标,物流也被视为同人力、物力这两大利润源泉并列的“第三利润源泉”,被视为经营上的“黑暗的大陆”和“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从而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物流管理的热潮。基于上述情况,应在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把改革我国物流体制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国家能够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来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有可能和必要在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程度上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行合理组织和科学管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可能和必要并未变为现实,整个物流管理体制和物流组织形式都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
现行的物流管理体制,比较分散,除交通、流通部门外,还有许多工业生产部门,自成体系。就一个部门的生产、销售来看,有其政策和计划,但对涉及几个乃至几十个部门的物流问题,如包装标准化、托盘统一化、运输集装化及全国物流中心网络体系的建立等问题却没有统一政策和规划,缺乏宏观调控。这是我国物流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影响我国物流现代化、合理化早日实现的一个重要问题。 2.物流技术及设施问题。我国的物流技术及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很薄弱。一是物流设施不足。铁路、公路运输比较紧张,仓库货场容量不足,港口泊位少,外轮滞遣多;二是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分散投资,分头建设,各成系统,互不衔接,缺乏统一规划,造成重复建设或忙闲不均;三是物流技术设施落后。
评职要发表几篇论文?国家级期刊,还是省级期刊,还是核心期刊,你可以到本站相关栏目下查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