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现状我们中国的教育改革进行了二十多年,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开始提出素质教育,至今已有十多年,在理论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结出不少素质教育的新颖模式,例如成功教育、愉快教育和希望教育等等。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教会,作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决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面向21世纪的一代新人。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那么素质教育是否已落实到了课堂教学当中了呢?从学校的整体教育现状来看,素质教育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我觉得素质教育在实践过程中有三大绊脚石:第一是中国人一代一代一传下来的传统的有失偏颇的人才观、教育观。第二是一张试卷定终身的“科举”考试制度。第三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滞后与教育改革的发展步伐。而这些问题又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得到全面彻底的解决,所以,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欣喜地看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旗帜是鲜明的,态度是坚决的,措施是有力的。
充分认识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意义纵观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固然有基础较为扎实的长处,但由于过分看重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综合性,忽略了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结果导致语文教学产生了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只有切实推进语文课程的改革,把教材与现实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科学设计教学环节,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才能事半功倍,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扎实语言功底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切实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现在的语文,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被教师用在繁琐分析上,用在死记硬背硬抄上,本来一些丰富有趣的问题,一旦变成统一的干巴的答案就变得枯燥乏味了。我在教学《青蛙》一课时离开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家养几只小蝌蚪,天天观察小蝌蚪的生长情况,记下它的变化,学生亲眼看到蝌蚪长出小腿,最后脱掉尾巴,跳出鱼缸,变成小青蛙爬走了。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日记》写出了上述过程,从而达到了教学要求。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锻炼。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解放前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四心”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有着很好的帮助。“四心”教学的具体目标是:精心备课、全心上课、细心批改、潜心科研。以及仅述及备课、上课和批改。1.精心备课备课是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事先策划;是使课堂教学具有高效的根本保证。精心备课时要做到:备课必须备教材,又备学生。教材是课程的体现形式,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素质教育目标通过学科教学来实现,首要取决于教学内容。从而充分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认真设计出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教案。备课必须既备教法,又备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