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专业教育,它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情感,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 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完善人格。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自中有“人”:既要教学生读有字之书(书本),又要教学生读无字之书(社会与人生);既要教学生学会作文,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总而言之,语文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本。语文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即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那么如何在语文教育中实现语和谐呢? 语文教育理念中“学生发展的和谐” 语文学习应定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上。
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关心学生的自身及其发展.保护和教育他们如何认识社会,如何生活,使其学会为自己、为他人以及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承担责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的个性潜能挖掘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身的发展和个性优点。教师应痴迷于学生的成长,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应感到由衷的高兴。语文教育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语文学习与社会人生及人文精神的和谐从哲学意义上说,语文与社会、人生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语文来源干社会和人生,是社会和人生的反映;另一方面语文又反作用于社会和人生,对社会和人生有着重要影响。
作为交际工具(语言),它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起着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作用;作为文化的载体(文章),它使传统文化得以流传,使现代文化得以传播。关注社会和人生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一方面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社会、体悟人生,另一方面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并实现自我完善。语文教育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在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传承文化、感悟人生、建设精神家园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也无法替代的作用。语文教育应尽量发挥其自身在人文教育中的应有作用。
我们必须用人文精神的眼光对语文教育传统进行重新理解,从而确认语文教育的民族化方向。 语文教学过程的和谐浯文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语文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平等性、发展性、差异性,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教师要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教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间是对话关系,是互学、互动、合作、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育还应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探究学习。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求划一,崇尚自然。 语文教学评价的和谐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手段。语文教学评价应提倡多元的、多角度的、动态的、过程化的体系。语文教学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加强形成性评价及定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鼓励、表扬为主。明确语文教学评价中尊重人的思想, 以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特别提示:本站的提供的论文数以万计,供朋友们参考研究使用,结合自己的的需要再进行创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