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模式、方法,不仅因为没有学生个人学习的时间、空间,严重制约着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大幅提高,而且因为无须学生独立思考,只需学生得出划一的标准答案,而丧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滋长了学生的惰性,泯灭了学生学习的能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各方面学习能力差,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就是要在教学活动中,使低年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自学、自得的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呢? 做任何事情就要讲方法,方法得当就做得快,做得好。
首先,要敢于放手。小学生,特别是初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对学习感到新奇,说到上学读书,精神倍增,他们会主动地去学习:去读文,去看书,做作业。大多学生会在老师还没布置作业的时候就去做一些课后练习了,在还没有学习课文时就能背诵课文了。这是一种学习的好现象,表现出了学生积极的自学的愿望。老师就要善于抓住这些机遇,适时引导学生这种自学倾向,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要担心学生做错而制止学生的这一积极的自学行为。可适当对学生进行指导,比如告诉学生在做作业前要认真看书、读文,做到有所理解,别要理解了题意,想好了才下笔做。低年级学生读书有个特点:爱读“望天书”。我是强调“指读”的,三年级时就不强调“指读”了。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不要怕他们做错了题,即使做错了,当共同学到那里时,指导他们改正就行了。况且,有的学生是会自己主动改正的。当然,要防止学生骄傲的倾向,主要是,有的学生提前完成自学了,上课时就不认真了,就骄傲了。学生的这种学习积极性表现出来的一是提前预习,二是积极自学。各年级的学生都有这种倾向,老师要充分做好引导,千万不要让学生的这种倾向性受到抑制,受到打击,以免导致学生出现低年级“想学”,中年级“无所谓”,高年级“厌学”这一发展历程。
第二,注重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预习是一种最好的自学方式。可课内预习,可课外预习。低年级主要应该在课内预习,一是为了减负,更重要的是注重对学生进行预习的方法的指导。在小学阶段,预习要求学生“一划,二圈,三批注”。低年级一般不要求学生进行批注,因为学生所学汉字有限。在预时,让学生在文中“划”出戴红帽的生字,“划”出自己喜欢的词句等,“圈”出课后要求描写的生字,在学生掌握了一些笔顺规则和间架结构以后,让学生在预习时可描一描,在教学时再写一写,在不懂之处打个问号,问问身边的人,能解决的就解决了,不能的就在“质疑”“互帮”时提出来交流解决。预习的方法要在低年级时反反复复训练,强化,逐步达到习惯的养成。
第三,充分选用课后练习指导学生自学。课后练习是老师编排这一课要求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提出学习目标”或“共商学习目标”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难完成的,但老师要在低年级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学习目标”。在哪找?就是课后编排的思考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去自学课文,独立思考,完成练习。经过思考,能做的就做,做不了的就是“质疑”“互帮”的内容了。课后的生字学生在自学时可只完成描红,目的是让他们自己去试着写一写,初步感知,老师指导写字时再观摩学习,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领会到写字的一些细节, 能把字写得更整洁。
通过以上的自学训练与指导,学生基本上能形成自学习惯,具有初步的自学能力,能为中年级的自学训练打下较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