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就是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是知识教育基础上的更高要求。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深知创新教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应在教学方法上开放搞活,不应使教学方法仅框在讲授、练习、考试、讲评的简单“讲——练”循环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富有创意的课堂中,生动活泼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发散性的创新思维,摆脱以“填鸭式”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新课引入的设计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可以通过以“理、趣、情、疑”入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课题的引入,可以是一个有趣的实验;一则富有哲理或有趣的故事;一段教学的影片或者矛盾对立的问题双方等。例如:在浓硝酸中滴入两滴石蕊,观察颜色;稍加热后再观察颜色,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硝酸与一般酸的不同,有何特性?又如在讲时设计一实验“棉花内包约0.2g过氧化钠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上滴几滴水”,问:“日常生活中,通常用水来灭火,你相信滴水能生火吗?”然后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
教学教法设计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贯穿始末。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提供知识产生背景和相关的问题。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启发,从多个角度学习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使学生遵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一循环往复学习知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发散性、新颖性,利用实验让学生大胆猜想、幻想,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化学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可以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即在教学环境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体验,学会收集信息、分析和判断信息,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从而增进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提出问题→收集信息→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等一系列过程,使学生体验创新的行为、体验自我创新的情感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其创新精神。
巩固练习的创新设计素质教育必须使学生从“背不完的概念,做不完的习题”中解脱出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教师要结合课堂内容精选巩固基础知识的习题。“因材施教”,使练习具有“弹性”,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注意解题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点燃了学生思维的智慧。通过课堂教学情景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认知能力,形成科学探究的认知活动。实验的改变、改进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创新的根本。为了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教学中采用了“开放性化学实验教学”,克服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创造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学生“手脑双挥”、“手脑联盟”、“手脑双全”。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有效手段,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师可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或增加相关的学生实验,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激起探究欲望。
实验的改变、改进和创新中学化学实验是可以改变、改进和创新的,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改变、改进和创新等创造性活动,是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实验的改变、改进和创新,需要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原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要与教学大纲、教材紧密结合,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局限性,并敢于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和创新。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具有自主性、合作性、实践性和研究性,通过学生的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活、工作、学习等都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论文下载,下载下来可不是把论文里边的名字换成你的就行了哦,这样是不对的哦,亲,一定要自己创作哦,因为期刊是要查抄袭的哦,多了解一下期刊的要求以及各地的评职标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