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抛锚式”-合作学习、抛锚式教学都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重要的教学模式。这两种学习模式,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强调的探究性学习与学生自主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正是立足于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讨合作中的“抛锚式”教学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 引言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学习人数最多、影响面最广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当前,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学生英语学习普遍存在着语言功底差、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不科学、课内课外学习被动等问题,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合作意识差、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等问题,这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遵循“以人为本,学生主体”的原则,提出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可以采用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和抛锚式教学。
二、 教学理论基础
(一)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教学组织方式之一,它在活跃课堂气氛、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实效显著,被认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外语教学不应仅仅教授语言,还应拓展学习者的社会潜能,培养其语言技能及人文精神,尤其是合作交流和探究实践的精神。
(二)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要求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凭借学生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提出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这类真实事例或问题就作为“锚”,而建立和确定这些事件或问题就可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在外语教学中不应仅教授语言,还应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 教学过程的实施
(一)合理分组。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共同学习,教师要将学生合理分组,教学中可采取小组(4-6人)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提高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分组原则比较理想的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即小组间水平相近,每小组中尽量使成员在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保持合理性差异。每个小组选定一名组长,督促每个组员能融入集体,自觉的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小组一旦形成,就可以把它固定下来(一学期内),在必要时也可以根据任务的特点、难度做一些小的调整,尽可能使小组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二) “锚”的设计
大学英语的学习无外乎是听、说、读、写,这四项活动本身就把语言带到了现实情境当中。只要去做,就是在解决语言方面的现实问题。做得越多,才能做得越好。所以老师首先要把教室这个舞台给学生,演员是他们,主角也是他们,任由学生尽情地发挥。教师由传统的“教育者”转变为“教练”甚至“学习者”的角色,其主要任务是:巡视和发现、参与和协作、鼓励和促进、支持和帮助、评价与反馈。教师要创建一种有利于学生主动活动的课堂气氛。怎样的安排能让学生感兴趣,愿意去做,同时又能有效而合理地完成教学目标,既按部就班地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语言点,不断扩充词汇量,又能使其灵活地运用句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等等。这就是所谓的“锚”的设计或“抛锚”。
(三)合作中的“抛锚式”
教师先向学生讲授学习内容,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小组学习任务,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例如,在学完The Great TV Turn-off后,将学生分成5 人小组,表演一个情景剧。五个学生分别扮演妈妈、孩子、邻居、两个同学这五个角色,呈现出看电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及危害。具体角色分配由小组长和组员协商完成,表演内容自主拟定,教师对小组合作及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对合作表演不足的小组加以引导和矫正。
四、效果检测与评价
合作中的“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合作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小组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应以小组为主,奖励小组,不奖励个人,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进步。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检测,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帮助并记录小组学生的表现即可。从“锚”的抛出,到小组讨论,再到意义建构,实际上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个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的自然展开,学生一直处于认识主体的位置,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解决“锚”中的问题,而且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相互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度。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C].1998.
[2]张建伟.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J].教育研究,2000,(10).
[3]李俏.合作学习的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课程 教材 教法,2003,(6).
[4]Jeremy Harmer. How to Teach Englis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