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减负不减质”的大背景下,不少语文教师把练习挤进了课堂教学中,以减少学生课外的作业量。然而,我们也由此看到课堂练习遭遇了尴尬的局面:学生所做的练习或为机械的抄写、默写,或为“一课一练”“课课练”等与课堂教学脱节的“作业单”。这样的练习,一方面起不到及时巩固课堂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做得一头雾水,加重了师生双方的负担,可谓低效甚至无效。
课堂练习不同于课后作业、家庭作业,具有激发情感、语言训练、推进课堂教学、启迪思想、发现问题、总结巩固等多项功能,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实践环节。要想改变课堂练习遭遇的尴尬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以为,首先要从教师设计基于“教”“练”相融的语文课堂练习入手,设计时应做到认准时机、依托文本、基于学情、兼顾年段特点,让课堂练习与课堂教学自然融合,让口头表达与书面作业互相结合。
一、认准时机,让练习为教学服务
课堂练习的时间可以是上课开始阶段,可以是课中,也可以在上课结束阶段。不同时段的教学目标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相应的课堂练习也就不同。设计课堂练习要认准时机,思考什么时候练习更恰当,使课堂教学与课堂练习不分离。
课前可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课上初读阶段,安排检查交流预习作业,客观题用校对的方式;搜集资料、谈感受等主观题则可展开交流,评价并纠正修改预习作业。通过检查交流预习作业,教师更清楚学生的学习起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课中研读阶段,教师精心设计一些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习得文本语言,又能引发他们情感体验,提升思维品质的练习。这一阶段,可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对文本进行批注,练习批注能让学生潜心触摸文本语言,积极地与文本展开对话,能让学生的语言发展与思维、情感发展和谐共生。它是一种很实在的“教”“练”相融的课堂练习。学生的批注可以是难懂字词的注释,可以是思考中的提要,可以是读书过程中的感受、见解、疑问,还可以是提醒自己特别注意的警语等。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静心批注,并展开讨论交流。运用好研读阶段的批注练习,可以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
课后则安排巩固知识、语言运用小练笔等。如三上《花钟》第一教时,教学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赏花开、品花时后,笔者这样设计语言运用练习:
1.盘点词语
师:课文写各种花开时间写得好,开花特点写得好,课文中还有很多词语用得也很好。让我们合拢课本,在脑中想想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指名学生回答)
师:让我们来盘点一下这些词语。(师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争奇斗艳 芬芳迷人 艳丽
含笑一现 绽开笑脸 暮色
欣然怒放 舒展花瓣 苏醒
左右大致
2.小练笔,写花开
教师提供资料,多媒体展示蒲公英、茉莉、荷花图片及这些花开的时间介绍。
师:同学们,让我们也来写写什么花在什么时间开,如果你能用上刚才我们盘点的词语来写写它的样子、颜色或者香味,那就更了不起了。用自己积累的好词也可以。
3.交流,点评
哪位小作家愿意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二、依托文本,让练习万变不离其文
什么样的课文语言特色就设计什么样的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设计应以课文语言特点为依据,与课文的语言情境相符,结合课文实际适当拓展。有的课文情深意浓,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宜指导学生多角度地写感受;有的课文语句优美,修辞运用典型,宜指导学生鉴赏、仿照句式表达;有的课文留有空白,想象空间大,可以指导学生展开想象。“依托文本”就是要求教师能抓住课文特点设计练习,以达到一课一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窦桂梅老师教学五上《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有如下教学片段——
师:昔日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让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的价值?结合课文第2~4自然段说一说。(提醒学生注意:这一段描写,用上了好多连接词,说的时候尽量用上它们)
生:读了第2~4自然段,我体会到了圆明园当时的辉煌。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板书“有……也有……”)
生: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还有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板书“有……也有……还有……”)
生: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板书“不仅有……还有……”)
师: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在黑板上的连接词前面加上“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
师:下面出示书中的句子,请同学们用变化了的连接词再说话。
生: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生:没有了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还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生:园中不仅没有了民族建筑,还没有了西洋景观。
生: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没有了,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奇珍异宝也没有了。
师: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碧辉煌的殿堂——
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
生: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也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都没有了。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回过头来读全篇课文!(采用教师引读的形式,师生一起用上“没有了……也没有了……”等连接词,对全篇课文进行创造性的朗读)
窦老师引导学生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紧紧抓住文本特点,聚焦连接词“有……也有
……”“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等,一唱三叹,课堂练习设计可谓颇具匠心。教师先让学生用上这些连接词说说圆明园辉煌的景观,学到圆明园的毁灭部分,又智慧地引导学生在连接词前加个“没”字,在声声惋惜和痛恨之中,学生诉说着“圆明园没有了……也没有了……,圆明园没有了……还没有了……”。至此,对连接词句式的学习并没有结束。教师又出示李大钊关于圆明园的诗句、雨果的文章等等相关历史资料、文字记载,拓展学生视野,激起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采用教师引读的形式,师生一起用上“没有了……也没有了……”等连接词,对全篇课文进行创造性的朗读,激发学生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基于学情,让练习轻松有效我们设计课堂练习应全面了解学生,考虑学生语文学习的差异性,或抓住学生学习兴奋点,激起练习期待;或放缓坡度,降低练习要求;或设计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多层次练习等。
如教学一下《松鼠和松果》,课文教学目标之一是:“借助插图、结合课文,能用‘……那么……那么……’句式说话。”课堂上,当学生说到去大森林摘松果很高兴,因为“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一位教师安排了如下语言实践练习,出示句子:“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再逐个出示句式:
1.每只松鼠都那么( ),那么( )。
2.每棵松树都那么( ),那么( )。
3.( )都那么( ),那么( )。
教师根据低段学生认知特点,放缓坡度,一步一步设计,先扶后放,逐层提高要求,学生学得扎实又有兴趣,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又如三下《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的教学,可以设计如下作业超市供学生自主选择:
1.必做题:摘抄好词好句,复述课文内容
2.选做题:
①请你以“我想设计一种新的……”为开头写一段话。
②试着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多的花。
教师根据不同学情,将作业分为人人必做的基础型和自主选做的拓展型两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尤其是拓展型作业,让学生充分发挥兴趣特长展开想象,可以画画,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大胆创新,设计出别人没想到的东西,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此练习充分体现了生本理念。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小学生想象丰富的年龄特点,笔者经常在课堂上设计一些仿照文本的想象练习。
比如,我在教学叶圣陶的《荷花》一文时,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我看着________,看着,看着,我仿佛________。”于是,一句句充满生命灵动的句子出现了:“我看着空中飞翔的风筝,看着,看着,我仿佛就是那一只漂亮的风筝张开双翅,甩着长长的尾巴,迎着春风,在空中翱翔,云朵和我打招呼,小鸟和我交朋友,我多么开心呀!”“我看着嫩黄嫩黄的小草,看着看着,我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棵嫩嫩的小草,在春姑娘的召唤声里努力冲破坚硬的泥土,我看到了一个明亮的世界:拂堤的杨柳,呢喃的燕子,金黄的迎春花,火红的杜鹃花……”
学生们的情感在练笔中获得了体验,学生们的语感在练笔中得到了加强。按照学生特点设计练习,能使教学化难为易,轻松有效。
四、兼顾年段特点,让练习更有系统
语文课堂练习不仅仅停留在书面上,还应包括听、说、读这几个方面,字、词、句、段、篇是练习的根本,每个年段都有侧重点。如何根据年段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学得扎实有效?
例如,同是让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学段不同,教学目标也就不同。低段学生只要求说出对课文的大致印象或对课文的感受即可。中段教学,则要根据《课标》对第二学段学生的阅读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针对中段学生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知识起点,在课堂教学中铺设台阶,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先找出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说说主要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关系弄清楚了,课文内容就一目了然了。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章,可让学生先搞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把这些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另外,还可采用填空、课题展开等方式,为中段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铺设台阶,降低坡度,从而达到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如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渔夫和魔鬼》,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的关系和故事主要情节来概括,笔者曾这样教学概述此故事:
1.教给方法,练说故事梗概
师:《渔夫和魔鬼》这个故事很长,要把这么长的故事用几句话讲清楚,我们要抓住故事主要人物的关系,还要抓住故事发生的主要情节来说。谁能用几句话把它清清楚楚地说出来?
(全体学生练说。教师指导、鼓励、倾听)
2.引导交流故事梗概
随机抽生练说。学生说长了,教师打断,引导怎样说简洁;学生说不清,教师用连接语引导;学生说漏了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把故事说完整。
教师边引全班同学概述故事边完成板书:我们都听明白了,故事主要讲了从前有个渔夫,他捞到一个胆瓶,没想到放出来的(却是一个魔鬼)。而魔鬼却(恩将仇报要杀了渔夫),我们更没想到最后(渔夫还是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强大的魔鬼)。(师板书,略)像这样的民间故事,我们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就能说好故事的主要内容。
有了中段学习的基础,到了高段,可放手让学生抓住重点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长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成了高段教学的难点,可尝试列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如六年级上《最后一头战象》,课文篇幅较长,学生一时概括故事内容有困难。笔者先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写了战象的哪些事情,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小标题为: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然后建议学生运用“首先……然后……其次……最后……”概述课文主要内容,这样,分步达成概括长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紧扣年段特点,系统设计练习,把目标分步落实,能有效地搭建起学生通向成功的脚手架,使学习显得轻松而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