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呢?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熟悉《大纲》,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每个学科的教学大纲,是该学科的总领,是该学科教学的导航。在教学中,如果不把握大纲,我们的教学将会偏离航向,从而达不到教学目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之前,就要深刻领会大纲精神和教材的编排意图,遵循大纲的编写原则,把握教材的主要特点和结构体系。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做无用之功,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适应新课改要求。
方法是为过程和结果服务的,而全新的教学理念又是为方法的选择服务的。科学课的教学,在方法的选择上有别于其他学科,科学课中对于知识的传授,相当部分是靠实验操作、探究合作来获取的,因此,在方法的选择上就要特别重视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和提炼。很多抽象性的知识要形象化、具体化,这就要求我们方法的多元化和灵活化。
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更爱科学。
科学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活动数量多、活动类型全、活动可操作性强,而且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如在四年级下册教材中涉及了50多个活动,其中还有10多个拓展活动。
学生非常喜欢参加这些活动,活动类型全,如“搜集天气资料”、“调查农业机械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养小鸡”、“种茄子”、“发布天气消息”等等。学生在这些不同类型的活动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活动可操作性强,如四年级下册书中“水的三态变化”、“蒸发”、“小水珠从哪里来”、“固体、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混合”、“分离”、“混合的变化”、“燃烧”、“生锈”等等都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寻找材料,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学生非常喜欢。
四、结合学生实际,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科学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充足的自主探究时间,组织他们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科学学科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科学课是一门综合课程,它强调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经历,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在对周围世界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其科学素养。科学课的这个特点强调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就不是教科书,而是学生生活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或人文环境,因此科学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教育资源,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拓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
六、让学生积极进行课外研究,使科学课的学习成为学生自身实践、探究的活动课程。
小学生天真、活泼,单靠课堂教学是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的,这样的教学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课堂束缚。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山区特点,让学生在校园、家庭、大自然中去学科学。如:在教学《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时,我给学生确定了研究问题:“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课外实验,并在一周后观察两个花盆里的绿豆芽的生长情况,做好记录,进行研究。在活动中学生的探究兴趣很浓,明白了植物生长是需要阳光的。这样,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志、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教学实际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与探究,倡导“真情实感、亲自体验”,并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试验教学,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科学课真正富有失效,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总之,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课外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正确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问题、去发现问题,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