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对科学知识的认识是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然后认真思考和总结得来的。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求知欲的良好途径,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手段,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小学四、五年级的科学,要观察许多的现象,要指导学生做许多实验,所以加强科学实验教学,便成了科学课教学的重中之重。但许多农村小学设备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欠佳,这些因素时时困扰着科学课教学的高效开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村也有城里所不具备的自然教学资源,而且还是比较丰富的,比如自然资源、动植物资源等。那如何让农村自然资源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彰显它独特的优势呢?
一、挖掘自然课程资源,充实科学课教学内容
广大农村地区,河网交错,田野广阔,自然资源及其丰富,从小就生长在农村的学生对各种自然现象也是司空见惯,只需要教师的点拨贯通,就可以在头脑中形成潜在的科学思潮,这就为科学教学提供了十分广阔的自然教学资源。例如,根据时令季节的不同,可以改变教科书中的有关教学内容的顺序,力求做到因时而教、源趣而授,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可以将《各种各样的花》和《花、果实和种子》教学调整到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教师带领学生到农村的大自然中,放飞在花的海洋里,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就可以掌握花的共性,了解到花和果实的构造,进而认识到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的特征及其区别;而《豌豆荚里的豌豆》则选择在金秋十月的收获季节进行教学,发动学生到家里的菜地中广泛收集各类植物的果实,然后带到课堂中观察,采用浸泡、解剖、尝味等多种实验方法来丰富、增进学生对果实的认识。
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丰富科学课教学资源
目前,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现象制约着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如何立足于现实,走自我创新之路,探索出一条既适合于现代实验教学的需求,又富有个性特色的地方实验教学的新路子呢?在用足用活现有教学仪器、设施的前提下,我们要走出课堂,深入挖掘地方的物产资源,就地取材,开展具有农村自然资源优势的实验课堂。如在讲解《蚯蚓的选择》一课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外面,让大家自己动手挖出蚯蚓,进行细致而又直观的观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引出课程中的知识点和所需要掌握的要素,完全没有必要再按照教科书上的实验过程去实验。
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观察和课外实践活动
农村具有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地域以及自然资源的优势。学校可以拨出田地供师生建立“生态实验基地”,供学生种植植物、养殖小动物,让学生精心管理、仔细观察,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油菜花开了》一课前,我们不需要照本宣科,让学生产生许多猜测后,一起到自己种植的油菜花基地里,亲眼去看,亲自去动手,让他们亲自去实践和体验,油菜花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学生在活动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我们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与田地里的农民伯伯一起劳动,一起收获,建立我们的“友谊实验基地”等。
利用我们身边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结合广泛的农村教育资源,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要充分发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地域优势,挖掘农村的地方资源,创造性地为科学课教学服务。让农村自然资源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优势,这不仅能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可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农村小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探寻出一条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