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 丹 单位: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0引言
土地资源开发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利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的土地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的经营活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的基础。进行土地开发规划设计时,既要考虑到生产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土地资源、经济条件等区域特性,还应加强项目效益评价。农村土地开发是农村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有效手段,也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措施,更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认为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就是实行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科技措施综合配套,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使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产业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技术行为。
1农村土地开发案例分析———以乐安县某项目为例
1.1项目区概况乐安县位于江西省中部,抚州市西南部,总面积2412.59平方公里。全县辖9镇6乡(1民族乡。共有15个居委会、175个行政村)。项目区位于江西省乐安县的公溪镇,地处东经:115°50′44″~115°51′00″,北纬:27°36′22″~27°36′54″。为低丘陵区,海拔62—70米。呈不规则状,项目区现状为荒山草地,地形坡度介于3°~10°间,平均坡度为6°。项目区地表水较丰富,地下水资源相对贫乏。年平均降水量为1661.7毫米,可以满足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项目区总面积14.25公顷,土地利用结构详见表一所示。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土壤耕性适中;环境状况良好,自然灾害影响不明显,缺水,易引起土壤干旱。项目区原地类主要为未利用土地,无产出收益,此次工程开发将未利用土地开垦为耕地,开发后主要种植油菜及红薯。项目区属于低丘陵区,地势起伏有一定的坡度,拟因地制宜地开发为梯田旱地。
1.2.土地开发项目设计随着乐安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安排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各项建设占用了部分耕地。为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节余新增耕地指标,必须在县内适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本项目为耕地占补平衡类的土地开发项目,其目的是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增加区内耕地面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项目区开发后全部为旱地,当地雨量充沛,常年情况下,基本能满足农作物自然正常生长需要。项目区新增耕地来源于对项目区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未利用地主要为荒草地,可开发荒草地14.11公顷;项目区内道路体系不完善,无法满足农业生产需要;通过开发整治,改建原有道路,布置田间道路和生产路,增加道路面积0.71公顷;通过增加排水通道等水利设施,增加农田水利用地面积0.50公顷;通过修筑田埂,可以增加田埂面积0.05公顷。通过以上措施,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为12.85公顷,新增耕地率90.20%。项目区总面积在规划前后保持不变。
1.2.1土地平整工程根据项目区地形特点、农田耕作以及防治水土流失等要求,本项目田间土地平整工程设计主要包括土地平整、梯田制坎,将新增耕地需开挖田块进行土地翻耕,以便于耕地开发出来后农民直接耕种。对于开发的土地,采用机械平土和土地翻耕的方法,提高土地质量。项目区土地翻耕12.85公顷,机械推土2.43万方,田间调配运土1.44万方,修筑田埂。在地面平整的基础上规划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以满足作物高产、稳产对水分及土质的要求。土方工程量采用散点法计算。根据各个田块现状高程点,拟定各田块设计高程,再按各现状高程点控制面积的权重,计算各田块的挖方、填方及表土剥离土方量,汇总得田块的总土方量。首先,确定各田块的面积。田块以格田为单位,格田面积从实测图上量算,各标准田块面积,通过Gis软件处理后直接量算。
1.2.2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区水资源丰富,根据项目区地势和地形,规划采用明沟排水方式,修建斗沟和农沟相互贯通,汇集地表水,用于农田排灌。其中斗沟4条,共1754米;农沟27条,共1691米。断面均采用砖砌矩形。沟与道路之间相交需布置的过水涵共19个,陡坡处设置跌水共4座,以减少水流对农沟、斗沟底板的冲刷。下田板共39个。
1.2.3道路工程根据工程需要,结合项目区特点,本次规划只考虑田间道和生产路。田间道路面为砂砾石,厚度为0.20m,路面宽度为3.0m,路基宽4.0m,高出地面0.5m。生产路面为砂砾石,厚度为0.10m,路面宽度为2.0m,路基宽2.6m,高出地0.3m。路边坡均为1∶1。修建田间道1147米,生产路2073米。
1.2.4其他工程为改善项目区土壤肥力,特安排连续3年的人工施肥(有机肥),每亩每年施肥35公斤,共施肥192.75亩。并且增加地表植物被覆和土壤入渗,种植乔、灌、草相结合,行间混交,提高土壤抗侵蚀力,以保水保土,减轻土壤侵蚀,提高农作物产量。
2项目综合效益分析
2.1生态效益分析本项目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土地平整及田间道路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高效农田生态系统。(1)通过修筑水平梯田,沟渠布置,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进一步改善农田的整体生态环境,使区内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2)增施有机肥、实施生物改良措施,改善项目区土壤结构性状,加速土壤改良,促进农田生态良性循环,对维护和改善项目区内生物多样性、发展多种作物种植起到积极影响。(3)通过形成“田成方、树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生态农业基地,能有效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农田小气候。(4)适时、适量和有针对性地施用农药,使开发后的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趋于平衡,使原来低效低能的农业生态系统呈现出良性循环。
2.2经济效益分析项目区通过土地开发后,将建立以高效、高产、优质作物为主导的农业种植结构。开发后,旱地主要种植油菜、红薯。油菜亩产80公斤,市价2.2元/公斤;红薯亩产480公斤,市价1.1元/公斤。项目区开发新增旱地12.85公顷,可计算的旱地亩均收入704元;亩均需花费的成本约400元/亩,则旱地年净收入304元/亩。新增耕地年效益5.86万元。项目实施后,耕地经营管理的直接经济效益较为显著。如考虑到项目实施后园、林、果、蔬等直接经济收益和因此而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间接经济收益,本项目的经济效益将更为可观。
2.3社会效益分析(1)本项目的土地开发,新增耕地面积4.99公顷,新增耕地率90.20%。有利于土地后备资源的适度开发,有利于增加区域内的耕地有效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2)新修的田间道路将方便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土地开发项目实施充分体现了要重视“三农”问题,土地开发最大受益者是项目区的农业种植户,因此能大大提高农户公众参与意识,得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4)通过对项目区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可对乐安县乃至抚州市的土地开发起到重要的示范性作用。
3结论与建议
3.1.本项目的结论(1)该项目考虑了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不套用单一模式,工程设计合理。(2)前期准备工作充足,设计工程量和实际工程量相符。(3)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达到统一。(4)项目得到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上级国土资源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监管部门监管得力,项目能预期完成。(5)项目开发过程中,公众意识强,农民群众能积极配合参与土地开发。
3.2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开发的建议土地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影响大。如何通过土地开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1)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立足于长远的实施土地开发项目,实施项目时应充分考虑开垦地块与周边地块的生态协调,确保项目的实施不会出现毁林、毁草、破坏生态等问题;不影响排洪,不会诱发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2)加强项目工程监管工作,强化土地开发整理业务指导和服务,提高业务能力,永续发挥工程效益。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从制度上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3)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把土地开发变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形成全民投入土地农业综合开发的格局,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未来土地开发过程中还应不断探索土地开发整理新模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牢固树立土地开发整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正确思想,同时通过项目实施为今后区域内土地开发整理、耕地保护提供良好的工作经验。
友情提示:写论文不难,难的是选好一个适合的期刊。你可以在本站了解一下评职的具体要求哦,可以参考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