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课堂教学原则及模式创新范文
1植物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挑战
植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加强植物学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1]。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植物学课程面临着学科地位、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许多方面的冲击:
①由于分子生物学等微观学科的飞速崛起,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生了转移,许多学生对遗传学等与现代生物技术较为接近的学科更加热衷,这关系到本学科的生存空间和进一步发展;
②随着新兴学科的涌现,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素质,学生所要学的课程越来越多,植物学课程的学时缩短已经成为现实。如果只满足于过去那粉笔加黑板,PPT课件加讲解,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模式,则不可能在较少的学时内系统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
③由于新兴学科的冲击和学时的减少,国家、地方及学校在教学与科研的投入上也多倾向于前沿和热点学科,植物学学科的发展规模和建设速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植物学的教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2]。
2国内外课堂教学评价原则和方法比较
2.1国内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
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还是以总结性的评价为主,而对形成性的评价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在平时的评价中只看学生的成绩变化,而对情感领域,学习技能等方面的变化不能作出相应的评价;
②只注重教学结果的评价,不重视教师施教过程中教学行为的评价[3]。
2.2国外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课堂教学评价已经从静态地评价结果转向了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经确定,他们在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时,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的原则,“评教”是为了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评学”以改建教学方案,而目前主要以评学为重点。现行的美国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更多地强调形成性评价,既注重对教学绩效的检定,又强调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其主要表现在注重动态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淡化学习结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3]。
3在植物学课堂评价原则中考查的重点
3.1课内课外相结合原则
(1)第二课堂教学。应重视学生第二课堂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参与到与生产实践相关的植物课题研究中来,让他们通过参加课题的研究,亲自探求并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把植物学课程中需要记忆的抽象内容变得具体化,许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能更容易理解,许多技术也是在实践中得以更好的掌握,这样,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科研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5]。
(2)野外实践教学。野外实践是植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亲近自然、认识植物的第一课。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制作及利用工具书进行标本鉴定等操作程序,通过训练学生使用数码相机和GPS获取植物野外信息到规范采集制作、鉴定标本的一整套操作规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获取野生植物各种信息的方法,实现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从内容上充实、细节上到位,考核上科学合理,尽量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6]。
(3)植物学实习。植物学实习改革方案设计应顺应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了解新研究领域,学会启发学生对植物课程甚至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提高植物学教学效果,要向广泛收集和信息具有区域性特色的方向发展,给学生展现有开放性、前瞻性的植物界,要让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和植物,促使其可以自发地、积极主动地观察自然、开发及利用植物,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6]。
3.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原则
随着植物学科的发展,课程信息量在不断地增加,而课时在逐渐地压缩[6]。在这一背景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完成课程内容的传授。另外,植物学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到大量的解剖与分类图片,依靠现场临时板书手绘难以实现。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突破时空的限制。这样一方面大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另一方面使得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学生很容易接受。同时加强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益地补充,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单元自测,掌握学习状况。一方面,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另一方面,丰富植物学教学资源库[6]。
3.3在理论教学中创造探究式学习环境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往往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在理论教学中针对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我们把教师的角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和学习的引导者。在理论教学中,我们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5]。在内容讲解之前可以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带着问题上课可以使学生听课注意力更为集中,针对性更强;或者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加以回答,培养其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借助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1]。
4植物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4.1院校专家组质量评价
院校专家组成员由校内学术造诣较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或教学管理经验,教学效果好,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在校内享有一定威望的教师组成,主要通过听课、评课从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检查和评价。专家组成员平时听课一律不事先打招呼,针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制定了统一的量化考核标准,采取当堂打分,用去掉最高和最低分得出的平均分值作为专家质量评定的结果。实践证明这种专家型民主量化的评估方式,有效克服了个人偏好、个人感情及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使评估结论更具有公正性和权威性[4]。
4.2教研室同行之间的质量评价
教研室同行之间由于所教课程相同或相近,相处时间长,相互之间最了解,因此同行之间的质量评价最真实。同行之间,在相互听课,共同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评价,达到了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4]。教研室同行之间主要从教学态度、执行教学大纲、认真备课、教学水平、教研和科研水平、知识更新能力、教学纪律、教学工作量、同行间相互学习协作和参加教研活动等方面进行评价。采用无记名填写评价表的方法进行评价,并取平均分值作为同行之间质量评定的结果[4]。
4.3学生的质量评价
教师教学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又是教师教学水平高低、教学成果的体现者,可以说学生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教学纪律、师德水准等了解最详细,感受最深刻,也最有发言权,因此,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在整个评价中起着主导作用[4]。
特别申明:本站部分文章由网络收集整理.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