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于2003年印发了《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纲要在成就部分表示:经过10年的努力,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上取得了显著成就。“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国家用于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的投入明显增加,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重点江河水域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得到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有所突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开展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工作,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取得成效。”在发展目标部分提出“到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0.3%,治理‘三化’(退化、沙化、碱化)草地力公顷,新增治理水土流失而积5000万公顷,二氧化硫、工业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前5年下降10%,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国务院于2005年颁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指出,“我国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量大石漠化、草原退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针对突问题,决定提出“以饮水安个和l及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力日强城市环境保护。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乖点,推进人气污染防治。以防治上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决定还提出,“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生态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
年6月17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发表题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讲话。温家宝在讲话中对于“寸一五”期间的环保成绩做了肯定,同时指出“我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魂力一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年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六篇的标题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纲要提出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发展循环经济、保护修复自然生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强化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等五个方面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做了重点规划。在“保护修复自然生态”一章中对生态保护重点工程做了规划:主要包括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防护林体系、湿地保护与修复、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水土保持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建立重要生态功能区等重点工程;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一章中提出要加强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加强包括“三河三湖”、三峡库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松花江、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在内的重点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工程;在“强化资源管理”一章中提出要加强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矿藏明确的环境保护指导思想。9月,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Ecotone),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交界过渡区域。
这些交界过渡区域生态环境条件与两个不同生态系统核心区域有明显的区别,是生态环境变化明显的区域,已成为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纲要指出:“我国生态脆弱区大多位于生态过渡区和植被交错区,处于农牧、林牧、农林等复合交错带,是我国目前生态问题突出、经济相对一落后和人民生活贫困区。同时,也是我国环境监管的薄弱地区。加强生态脆弱区保护,增强生态环境监管力度,促进生态脆以_卜引用的材料既包括党和政府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也包括中央政府、主要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的工作计划。这些材料都是我国各相关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政策依据。将这些材料中有关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部分摘要出来,是为了说明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脆弱性己经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并在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事实上,不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各地方政府也对生态环境保护给予了高度关注。以云南省近几年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政府文件为例云南省环境保护局在2006年n月制定了“云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其中“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部分指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在保扩,中开发、在发中保护’的方针,按照‘协一调发展、互惠共诚,强化法制、综合治理,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依靠科技、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努力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卫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最终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生态持续改善、全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