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我国的能源消费规模不断增大,能源效率有所提高并在各省之间体现了较大的差别和不同的变动特征;如何认识和理解我国能源效率的变动既是能源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总结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发展经验和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围绕我国的能源效率问题,本文采用比较合理的数据分析方法展开了较为深入的实证研究。
首先,我对我国能源效率的总体变动情形进行描述,并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方法对能源效率变动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内部能源效率提高的影响进行测算和分析。依据测算结果,在我国1980年到2005年总体能源效率变动的过程中,产业内部能源效率的提高发挥了主要作用,而产业结构的变动则具有降低能源效率的影响;在不同产业的影响中,工业由于能源消费规模较大和单位能耗下降较快而居于主导地位。
其次,我采用改进的曼奎斯特指数方法测算了在考虑能源要素影响情况下我国各省1985年到2005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依据测算结果,从1985年到1995年,我国的技术进步较快并支持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从1996年到2005年,我国的技术进步减缓,从而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出现了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各个地区之间体现了较大差别,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和技术进步指数均表现为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最低的特点,市场化程度可以部分解释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差别和变动。
在完成了对技术进步的测算之后,我利用面板模型分析了包括技术进步在内的多种因素对我国各省1995年至2005年能源效率的影响。通过计量分析发现技术进步水平、能源价格、石油消费比重、第二、三产业比重都对能源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的影响;而原材料价格、煤炭消费比重、当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对能源生产率则具有显著的负的影响;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的影响不显著。这些分析提供了各种因素对能源生产率影响的定量关系,也为能源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最后,我对各省能源效率的变动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借助聚类分析方法,我将所研究的28个省份划分为能源高效区、能源中效区和能源低效区;之后通过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我发现我国各省份之间不存在能源效率的绝对收敛,但对于所划分的三类区域而言,存在着能源效率的俱乐部收敛,即当控制了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第三产业比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等变量之后,三类区域内部的能源效率将趋于各自均衡水平,收敛的速度与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产业结构情况、经济波动等因素具有比较显著的关系。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较为深入的认识我国能源经济的运行情形。从研究问题的选取来看,本文的探讨既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也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在研究方法应用方面,本文利用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对能源效率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定量分析,这在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是一个较新的尝试;从初步取得的研究成果来看,本文的相关结论为理解我国能源效率的变动和制定相关能源政策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费规模不断增大,这一现象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1978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为5.7亿吨标准煤,到 2005 年,这一规模达到了 22.47 亿吨标准煤,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其中能源净进口量为1.55亿吨标准煤,能源对外依存度接近7%。
到2006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2000美元,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将继续增加。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发展阶段,系统地整理和归纳以往的发展经验,对能源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既有助于认识复杂经济运行背后的一般规律,又可以为制定相关能源政策提供一定的依据,并为其它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些借鉴。然而,当面对着我国复杂的经济运行时,这一分析该怎样展开呢?本文将利用一些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变动情形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探讨我国能源经济运行中的一般规律,为相关能源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自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6627亿元上升为2005年的79436亿元,年均增长约9.64%;同期,能源消费总量从5.7亿吨标准煤上升为22.47亿吨,年均增长约5.21%,这一变化过程可以用图1-1来比较直观地描述。在图1-1中可以看出,除了少数年份(1997年—2001年)外,我国的能源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都保持了上升的广义的能源效率可以分为物理效率和经济效率两类。物理效率是指最终有效利用的能源占能源初始量的比重;而经济效率则是描述经济产出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对比关系。除非特殊说明,本文中的“能源效率”
均指后者。为了描述能源经济效率情况,有两个常被使用的指标:一个是能源生产率,指单位能源消费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的量,即能源生产率=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单位为“(万)元/吨标煤”;另一个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简单称为“单位能耗”,也被称为“能源密度”,指创造一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需的能源投入量,即单位能耗=能源消费量/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为“吨标煤/万元”。两个指标互为倒数,并在下文的分析中依据具体情况采用。
在能源经济学中,能源效率被用来描述经济产出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从能源效率角度展开分析更便于认识和理解以上列举的经济现象。针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从整体和部分、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角度来综合理解我国能源效率的变动及其原因,也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围绕以上三个问题,本文将逐步展开分析,以寻求恰当的解答。论文第二章将简要地介绍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能源效率尤其是我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成果,作为下文分析展开的研究基础。在第三章,我将对我国能源效率变动的长期情形进行描述,并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方法”对我国 1980 年—2005 年总体能源效率变动中的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进行测算,从产业结构变动角度来探讨总体能源效率变动的影响因素。
在第四章,我利用改进的曼奎斯特指数(Malmquist Index)方法对我国各省年—2005年的技术进步情况进行测算,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在测算过程中,与以往研究中只考虑资本、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形不同,我将能源作为第三种生产要素,从而可以得到对技术进步情况更加合理的测算结果。
评职要发表几篇论文?国家级期刊,还是省级期刊,还是核心期刊,你可以到本站相关栏目下查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