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管理论文 > 图书馆管理
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管理论文网站:论区域图书馆区位设置与规划
图书馆管理论文网站:论区域图书馆区位设置与规划
| 文章出自:论文范文 | 编辑:论文格式范文 | 点击: | 2013-04-21 07:33:54 |

论区域图书馆区位设置与规划
黄文镝;廖小梅;刘磊(东莞图书馆广东东莞523071)
摘要:从空间角度看,区域图书馆区位设置与规划跟图书馆功能发挥密切相关,能有效提高区域层面图书馆整体服务效率。文章所指区位不仅仅指区域地理位置、区域经济等要素,同时指图书馆读者和文献资源等要素的位置和空间范围,是系统观指导下图书馆各要素在区域的综合集成。个体图书馆区位设置,指以服务人口等确定图书馆规模和位置,合理设置内部空间结构。区域图书馆整体规划,指客观分析区域区位,系统规划区域内图书馆的设置数量、不同规模和类型图书馆的组合结构等。我国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中,技术对图书馆区位设置的影响日益显现,国家宏观调控和区域图书馆自主探索有机结合,尤其是东莞等沿海区域图书馆区位设置与规划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区域图书馆;服务半径;区位
当今世界,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经济”,增强本地的文化竞争力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各地区的最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图书馆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区域整体发展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相比于区域整合发展中的其它资源要素的整合,图书馆建设作为区域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是区域整合发展的先行者之一,这对其它行业的区域整合,对政府公共文化事业管理以及整个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的发展,对区域一体化的整体推进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1区域图书馆整体发展
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谢拉认为“图书馆是一种社会部门,在社会中起媒介作用。它过去、现在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社会是图书馆的支柱。[1]”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制约着图书馆的发展。二战后各国都进行了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区域发展,这一战略性、全局性的变化,已经或正在对图书馆的布局与走向产生重大的影响.
1.1区位理论
区位,即某事物占有的位置或场所,是空间位置关系的可适性总和。二战后,空间相互作用模式、各种规划模式、网络和扩散理论、系统论及运筹学的思想与方法的应用使区位论获得迅速发展,对区域经济运行的动态性、总体性研究促使地域空间结构理论、现代区位论逐渐形成。在宏观方面,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发展成为区域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研究,在20世纪50~70年代还形成了以研究区域综合开发和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区域科学,区域研究和发展兴起。[2]由于现代交通、科技、信息网络的发展,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基本要素)的作用相对减弱,智力资源(高级要素)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成为最重要的因素。现代区位理论不再把空间看成决定性因素,而强调高级要素与资源的综合集成。区位的优劣,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地方所处的位置、方向、高度等纯地理要素表达,而必须系统地考虑该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要素。同时,还必须考虑本区域与邻区域的关系,这种关系对于该地区的区位现状以及区位随时间的变换,都起到制衡的作用。[3]
1.2现代图书馆整体发展
跟区位论的现代转向相类似,传统经验图书馆学从个体、微观出发关注图书馆的空间布局与服务范围,由宏观现实问题研究、建设式图书馆学等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问题的研究所导致的图书馆研究转向在图书馆研究中具有变革的意义。[4]与传统经验图书馆学不同,现代图书馆学更关注图书馆的文献服务在社会文献交流中的位置,这样,1984年前后研究领域出现知识交流理论、文献交流理论等新概念。显然,新概念需要得到实践的支撑,这样,以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为价值目标的武汉中青会便提出开展“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作为理论的支撑点。可以说,1980年代中期是我国宏观图书馆学崛起的时期,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文献资源布局研究都属于此类研究。现代图书馆学从群体、宏观出发关注图书馆的服务区域与选址,从宏观整体需要出发进行固定图书馆的物理空间设置和服务范围规划,图书馆学研究者们开始注意到了图书馆发展中的整体性、系统性问题,注重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整体规划和布局问题。我国从1986年到1987年期间蓬勃开展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虽然由于后来图书馆事业发展出现危机而趋于衰落。但这次战略研究所倡导的整体发展思路却被人们永远记住了。在图书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中,特别是在宏观图书馆学的研究中,对图书馆事业整体的研究广泛的用到了系统科学方法,引进和应用了系统分析、多因素定量综合评价等研究方法,把整个图书馆事业看成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注重图书馆系统与整个社会大系统的融合与共生。如,80年代以来,我国的宏观文献资源分工布局的实践活动、图书情报系统网络化研究和图书情报事业管理发展战略研究等。其中,“系统理论”作为图书馆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作为一个科学结论被提出,这标志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管理理论研究日趋成熟。[5]在实践中,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加强图书馆的统一领导和统一管理,制订各种权威的图书馆工作条例,编制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或计划,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初步实现和加强文献工作标准化等工作,使图书馆管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6]这种科学管理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图书馆事业科学规划发展的逻辑起点.
1.3区域图书馆整体发展
近年来,受国外及港澳图书馆发展的影响,区域图书馆整体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前行方向,各地图书馆积极探索和实践区域图书馆整体发展道路,变单体型服务为区域群体型服务。如:上海市中心图书馆自2001年6月以来,已有32家图书馆成为联合体的成员馆;上海图书馆与所属的所有区县图书馆已经实现了通借通还。北京市公共图书馆形成了以首都图书馆为中心馆,以10个县区图书馆为分中心馆。最终联接34个街道、乡镇图书馆的三级图书馆网络。由深圳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深圳市科技图书馆)、深圳大学图书馆这三个深圳市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代表联合创建的“深圳文献港”,以“开放合作、提升服务、保障共享、共同发展”为宗旨,面向深圳市文化建设、经济建设、自主创新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文献信息统一揭示与服务.
在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发展中,区域图书馆事业作为区域社会巨系统的复杂子系统,指的是区域内所有图书馆组成的图书馆群体,是对图书馆发展的动态性、整体性、系统性研究,是整个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功能上强调区域图书馆是区域发展的文化要素,服务于区域发展的需求。一方面,在一个区域内,由于地理上的接近,在文化、习惯等社会环境上接近,在图书馆整体发展上有着地缘的优势,相关性比较大,容易共享资源和设施,容易激励和促成图书馆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简单的地理相近因素并不能导出必然的区域图书馆发展,只有当区域发展所带来的图书馆整体发展的需求,各图书馆才能在特定的环境和文化凝聚下共同发展。并且,同时,区域图书馆作为一种区域文化信息资源,也参与了区域要素的综合集成,区域图书馆的建设和规划也将成为人们对一个区域区位优劣评价的因素或指标之一。当然,由区位因素所形成的区域之间的互补关系、同构关系、竞争关系、等级关系等,也是区域图书馆之间关系建构的客观基础。因此,区域图书馆发展中,正确认识和分析区域图书馆的区域区位是涉及到区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通过分析区域的发展状况,包括区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程度,以及区域之间的区位关系,正确评价区域区位优劣,确定区域地位。这是区域图书馆内部协调和外部关系建构的前提.
作为整体的区域有其特定的区位,区域图书馆作为一种区域资源,要以区位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规划区域图书馆的发展,以获得效益的最大化,提高图书馆在区域层面的效率,方便读者的信息获取。区域图书馆资源的具体配置是图书馆事业的规划决策问题,具体涉及到两方面:一是个体图书馆的区位设置。个体图书馆的设置中,区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不同的区位决定了图书馆的规模和服务等图书馆的具体发展问题。当然,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区位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特别是信息网络的超越时空服务,图书馆自动化发展中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服务等;二是区域图书馆的整体区位规划。区域图书馆的整体区位规划是在对区域整体区位正确、客观分析基础上的系统规划和发展,包括图书馆的设置数量、规模以及网点、布局,乃至服务体系的形成等问题。对于这种整体规划一般都用法律的标准和规范的形式予以保障.
2区域图书馆个体区位设置
区域图书馆个体区位的设置包括图书馆内部区位的设置以及外部区位的设置。区域图书馆内部区位的设置关系到图书馆业务功能的实现,在图书馆区位设置中要充分考虑。此外,技术的进步对图书馆区位设置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1图书馆内部区位设置
伴随着图书信息资源从稀有到公共性的过渡,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也从封闭逐步走向开放。与以往以“藏”为主的封闭式藏书楼设计不同的是,“藏”“用”并举、以“用”为主的现代图书馆从建筑设计与业务功能布局来看,围绕图书馆面向读者开放的主旨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很多国际一流的图书馆都非常注重建筑对读者的全面开放,如在罗马意大利国家图书馆,全馆按文献内容分为16个区域,分别用英语字母A-O来表示,在每个阅览区外由天花板和向下悬挂高大醒目的区域标识,使读者一目了然。我国新世纪新一轮图书馆建设高潮中兴起的新型城市图书馆也力图与国际接轨,追求建筑的设计与业务功能布局面向读者开放。如东莞图书馆可从北、南、西三面出入,免证阅览的藏、借、阅、查、售、展一体的新型开放式服务模式;打破书库与阅览分区,人在书中,书在人旁;业务功能按楼层从下到上,人流从多到少的金字塔式走向进行布局.
2.2图书馆外部区位设置
由于图书馆必须透过区位来完成其设立的各种功能及目标,吸引读者并使资源充分有效利用,因此设置区位在图书馆服务的推展与读者的利用上,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作为图书馆利用者的公众,日常活动范围限于一个特定的生活圈。”①因此,图书馆的服务半径和区域要考虑设置在公众的活动范围内。这里的区位不仅仅指地区位置境域,同时包含图书馆读者和文献资源位置和空间范围,是一馆馆藏所围绕地域和读者范围辖区.


公共图书馆必须比其他类型图书馆更慎重考虑区位的问题,因为地点是决定读者是否利用图书馆的主要因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颁布《公共图书馆宣言》(THEUNESCOPUBLICLIBRARYMANIFESTO)指出:公共图书馆是提供教育、文化及资讯的民主机构,为实现其目标,使资源能够充分被每一位读者所利用,公共图书馆必须位于中心的位置,使社区的民众都能迅速容易地到达。从历史上看,美国波士顿图书馆当局曾从注册登记的读者分析中发现,由于东部地区前往该馆的不便,显然已造成当地民众利用馆藏的权利受到剥夺,故决定在该区增设图书馆,第一所于1872年在东波士顿设立的分馆也就因此应运而生。发展至今,分馆以其地利之便就近服务读者,已成为公共图书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距离成为阻碍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原因,亦即到达图书馆须花费超出合理时间时,就必须考虑增设图书馆。[7]由于一些原因,我国一些区域不重视图书馆的发展,更不重视图书馆的区位问题,随便顺手给了图书馆一个地方安置,一些馆处于城区边缘,公共交通不便利…这严重制约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使图书馆服务远离民众,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种不同的情况则是,近年来,一些区域把图书馆的建设当成了政府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规模上相互攀比,不顾区域区位实际投资,要么是没有资金维持后续的长期发展,要么是成了没有读者,没有社会需求的摆设,结果也是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一方面是财政的紧张,人们的文化需求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却是社会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些都从反面警醒我们要高度重视图书馆的区位设置问题。“评价公共图书馆的规模是否适当,不是简单地看面积大小,而是看是否能满足需求,是否能完整地实现服务功能,是否经济适用。”[8]在一些区域图书馆的科学规划发展中,当然也涌现出了一些很好的范例。如,东莞图书馆在新馆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区位设置问题,充分考虑了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规模与所在区域政治经济等规模的关联性问题,因而真正达到了标志性文化建筑与满足市民需求很好结合,经济适用美观而有内涵,充分体现和发挥了图书馆的社会功能,走在了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先进行列.
2.3技术进步对图书馆区位设置的影响
对于一些中小型图书馆覆盖不到的地方,为了解决图书馆服务中的区位问题,人们曾采取流动图书馆或者流动图书站的方式予以解决。流动图书馆或者流动图书站只是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区位较差区域人们的文化需求,在实际上当然不如固定图书馆便利。伴随着图书馆应用技术的进展,自助图书馆、图书馆ATM等出现。单从区位的角度考虑,设置大量的自助图书馆、图书馆ATM等散布于民众活动范围之内,在贴近民众的任何便利位置都可以,如商店、社区、学校,甚至是地铁和公交站旁…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图书馆发展中的区位问题,无疑可以大大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包括区位较差区域人们的需求.
当然,即使是自助图书馆、图书馆ATM等便利图书馆的设置,都存在设置的数量和布局以及服务的效率问题,能否应用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是政府是否愿意投资,能否为这些便民服务买单。单纯技术的问题比较好解决,数字网络的虚拟世界已经能给我们超越时空的信息服务,虚拟图书馆的建设已经能缓解现代图书馆信息传输中的时空问题,数字图书馆及其参考咨询服务已经能解决图书馆的知识信息服务中的很多存储和传输问题,从技术的角度已经能给泛在图书馆理念以很好的前景描述了,以至于一些技术万能论者甚至于怀疑实体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认为信息网络能代替实体图书馆满足人们的需求,区位已经不是影响图书馆服务的问题。但是,图书馆不单是一个知识信息机构,还是人们的文化殿堂,是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是市民教育的场所。这是由于随着近代图书馆的发展,时代赋予它更多职能,除知识、信息传播等本质之外,还增加了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休闲等功能.
因而,以最好的区位贴近人们的中小型图书馆建设,自助图书馆、图书馆ATM等实体图书馆的建设,带给人们的不单是知识信息获取的便利,更是一种知识信息获取的享受和文化上的休闲与娱乐。因此,虚拟图书馆并不能取代实体图书馆,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当代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是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的相互交融———复合图书馆,通过有形(实体图书馆)和无形(虚拟图书馆)的图书馆网络覆盖全社会,提供不受时空影响的3A服务(Anytime、Anywhere、Anyform),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随时随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图书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社会空间很好结合。总之,不管读者在哪里,处于什么样的区位,都能享受到图书馆方便快捷的服务。这当然得益于虚拟图书馆网络的发展,同时要求实体图书馆在区位设置上最大限度贴近读者,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服务.
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区域,如东莞、深圳等,数字图书馆建设等图书馆信息化程度高,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走在前列,不光有了自助图书馆、图书馆ATM等世界一流的技术和理念,更有了具体的推广。2005年9月,东莞图书馆推出了我国首个无人值守的自助图书馆,技术上实现了实体图书馆任何时间的服务。2007年12月,东莞图书馆推出了国内首台图书馆ATM,技术上实现了实体图书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服务。200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年会授予东莞图书馆的“国际创新奖”颁奖词中提到的颁奖理由之一为:因为它采取了特有的创新服务来满足读者的需要,包括设立“永不关闭的图书馆”和“图书馆ATM”供读者自助借还图书。2009年,深圳图书馆研发了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在全市安装了40台自助图书馆服务机。但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区域,有些市级公共图书馆建设尚难以维持,基层图书馆生存艰难,数字图书馆建设等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普遍滞后,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尚在发展中,区域图书馆的整体规划发展还没提上议事日程。也许,自助图书馆、图书馆ATM、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等能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服务的技术、理念等能给予欠发达区域图书馆的发展一个突破区位限制的机会。当然,这还有赖于这些技术的推广,有赖于应用成本的降低.
3区域图书馆整体区位规划
图书馆作为知识之门,必须面向社会打开、开放,才能起到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作用。图书馆作为生长着的有机体,必须让资源“动”起来,“活”起来,在资源的流动与服务的扩散,在运动中焕发出勃勃的生机。现代图书馆规划中,人们喜欢用小规模、数量多的图书馆镶嵌在各种社区中,为图书馆贴近人们获得最佳的区位条件,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现代图书馆在区域层面的建设中,主要研究解决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效率问题,为了提高图书馆的使用率和资源的利用率,非常重视区域图书馆的区位设置和覆盖率,注重根据具体区位确定图书馆设置的必要性和规模大小,以优化图书馆的结构和布局.
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民众的活动范围设置相当数量规模适当的图书馆是图书馆服务推广的重要基础,图书馆设置的位置与数量的多寡与该地区读者利用图书馆服务的便利程度密切相关。“体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公平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建立图书馆服务网络,使图书馆服务从中心城区的中心图书馆,延伸到边远地区。这一问题属于公共图书馆问题,同时也是地区图书馆布局问题。”[9]在一个小的城镇,可能只要一所图书馆即能提供良好的服务,但对于较大的城市,则需要完善的分馆系统———五十、甚至一百所的分馆,才能有效发挥图书馆的功能,满足地区的需求。[10]区域系统规划,整体发展中,为优化图书馆的结构和布局,避免一些馆闲置没有读者、一些馆却因读者过多,而工作人员疲于应付;一些区域图书馆服务范围重叠,而一些区域却无图书馆可用等资源浪费或分配不均的现象存在,要根据经济和人口分布等具体区位情况设置图书馆。区域图书馆规划的主要依据之一是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服务人口是图书馆业务活动的数据基础,是指可以直接或间接接受图书馆服务的人口数量,也可以看成是图书馆所覆盖的服务半径范围。所谓服务半径,是指图书馆服务所辐射的地理范围,是读者到达图书馆的距离。国外关于图书馆覆盖面积以及图书馆体系模型的研究结论认为:图书馆的有效覆盖面积是一个以“生活动线”为主轴的卵形区域。小型图书馆:卵形短半径为800m左右,卵形长半径为1500m左右,覆盖面积约3km2,到馆读者最高为服务人口的25%以内。中型图书馆:卵形短半径为2000m,卵形长半径约3500m,覆盖面积约5km2,到馆读者最高为服务人口的50%以内。①
3.1我国区域图书馆的布局
图书馆的空间分布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现实因素的产物,深入分析,它的形成和变迁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就是“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所谓“集聚效应”,是指图书馆在布局上是信息资源导向的,它倾向于布局在信息资源生产和消费集中的城市,从而形成图书馆的集聚现象;所谓“扩散效应”,则是指图书馆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服务业,其最终目的是要谋求服务的扩散。图书馆在布局上是集聚的,在服务上则是扩散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我们研究资源配置和网络规划的指导思想之一。[11]我国区域图书馆的空间分布的集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在区域内部,由于城乡二元分化和发展,图书馆多集聚于城市,资源多集聚于城市中的中心图书馆(省、市图书馆),这致使区域内部图书馆的结构和布局不均衡;②在区域之间,东西部差距的存在,图书馆宏观布局不均衡,东部图书馆群体壮大,资源丰富,西部图书馆则相对艰难,有的县、市甚至连图书馆都养不起,资源缺乏。这种集聚不利于图书馆行业服务的扩散,尤其是不利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构建和推行.
就如阮冈纳赞所言:“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通过为社会服务,通过服务的扩散而获得在社会中的生长。图书馆服务的这种扩散本性在国家保障公民文化权益要求在全社会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宏观政策下得到了保障,图书馆这个生长的有机体也在区域图书馆群体的生长中发展壮大,各区域开始积极努力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优化图书馆的结构和布局问题。①区域图书馆内部:虽然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的建设集聚于中心图书馆(省、市图书馆),但在面向大众的基本文献信息权益保护上注重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扩散,城市向农村扩散,中心图书馆向基层图书馆扩散,在这方面各区域都做了积极的探索。如与东莞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东莞图书馆实施总分馆制建立集群管理模式,以东莞图书馆新馆为城市中心馆(总馆),各镇街图书馆为分馆,村(社区)图书馆以及图书流动车为补充,同时吸收企业、学校等其他系统图书馆加入的地区图书馆网群,以“中心馆———分馆———服务站”的形式,促进图书馆服务向基层延伸,走近群众身边。②区域图书馆之间:积极开展各种东部对中西部地区基层图书馆的扶持和发展,以增强中西部地区基层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东部对中西部扩散的具体途径为:首先,扩散东部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对中西部图书馆开展服务理念上的普及和扶持,如“中国图书馆学会志愿者行动”,是贯彻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战略决策、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图书馆问题的一次有益尝试。活动自2006年一经举办,就深受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欢迎,迄今为止已是第三年了,经验越来越丰富,效果越来越好.
其次,扩散东部图书馆的服务经验和技能,开展东西部馆际合作项目,如,哈密地区图书馆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帮助、扶持下实现了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变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以及东莞图书馆对湘西小庄小学的对口支援等。其中,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干部培训、人员交流、考察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扶持.
3.2国家宏观法规调控
在近年来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区域梯度发展和社会两极分化的加剧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国家开始关注普通民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问题,开始关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注重加强基层图书馆建设,有意识的优化整个国家的图书馆结构和布局。2007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原本薄弱的基层公共图书馆事业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自2005年以来有了加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整体的规划和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文化部批准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自2008年11月1日起施行,文化部《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正在编制过程中。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当前《公共图书馆法》立法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等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给中国基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规划、布局和发展带来了令人欣喜的希望。在《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中,我国借鉴了世界发达国家根据自然地理、经济发展以及人口分布等区位因素进行图书馆空间布局规划的先进经验和观点,非常关注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问题,对不同人口区域不同规模馆的服务半径都有详细的区分.


实际上,由于我国各区域的区位差异,特别是经济发展上的区位差异,即使对同等规模的服务人口与服务半径,不同区域会有不同的规划和发展,在经济发达区域,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标准,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图书馆的发展如果没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推进与保障,则很难达到标准。在具体区域图书馆的探索实践中,我国东部图书馆事业由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等良好的区位条件而呈良性发展,在区域图书馆的规划、布局上借鉴了国内外的经验,规划相对科学,布局相对合理。如,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东莞地区,根据东莞地区优厚的区位条件———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较高等对区域图书馆事业进行了科学规划:提出了“图书馆之城”的目标,以政府为主导,在总量上增加区域图书馆投入,增加图书馆数量和提高单个图书馆服务提供能力;在结构和布局上进行优化,以东莞图书馆为中心图书馆,推进总分馆集群布局,以点带面,市带动镇,镇带动村,在镇、村基层馆推行集中编目、通借通还等集群管理措施,在基本公共图书馆服务上有形的实体图书馆网络和无形的虚拟图书馆网络覆盖整个区域,技术上实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服务。这大大提高了东莞区域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提供能力,有力的推动了东莞区域文化竞争力的提升.
4区域图书馆事业规划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对区域图书馆中的个体,区位的设置有赖于区域图书馆的区域整体区位分析.
第二,虽然,信息网络社会,虚拟世界的存在对物理形态的图书馆和服务的空间布局问题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地球村”的网络架构在不涉及国家地域性利益时才具有实行操作的可能性,因此,应该重视区域规模和差异,以区域服务规模和能力作为区域图书馆规划建设的基本出发点。所谓科学规划,既包括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要符合国家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方针政策,符合国家和本地区政府有关区域文化事业规划和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规划,又包括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必须符合各类技术规范。[12]第三,对于每一具体区域图书馆的整体规划建设,其区位的优劣是一个客观的既成的存在,区域图书馆整体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只能在既有的客观的区位条件下进行。对于具体区域图书馆区位情况,只能客观的评价其优劣,对区位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区域发展决策作出正确判断。因此,区域图书馆的整体规划发展要以既有区位条件为前提,寻找最适合本区域区位实际的图书馆事业发展之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同时,通过区域图书馆的整体规划建设,优化配置区域文化资源,提升区域文化竞争力,改善区域区位条件.
第四,我国作为地大物博的国家,区域自然禀赋差异显著,作为文明古国,区域文化差异显著,而改革开放后的梯度发展政策则从经济上加剧了区域之间的差异,因此对于全国范围的区域图书馆规划、发展和调控,要充分考虑各区域的具体区位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发挥各区域图书馆的积极性,鼓励各区域图书馆在全国统筹规划发展的前提下自主创新,走出一条结合区域区位实际的创新发展之路。区位条件较好的区域图书馆要通过率先发展,提供探索经验和各种支持。对于区位条件不好的区域图书馆,要积极探索,善于抓住、利用各种时机,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延伸到当前的公共图书馆立法建设,就是要在搞好全国性立法建设的同时,搞好地方性立法建设,注重法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程亚男.图书馆与社会[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10-11.
[2]聂华林.区域发展战略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9.
[3]方旋.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50.
[4]范并思.图书馆学“新启蒙”进程中的一次标志性会议[J].图书馆,2006,(4).
[5]李宗春等.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组织与管理[J].图书馆学通讯,1990,(1).
[6]白国应.中国图书馆改革10年(1978~1988)[J].图书馆学通讯,1989,(1).
[7][10]苗惠芬.公共图书馆设置区位之研究[M].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社,1995:1-2,32.
[8][12]李国新.公共图书馆规划与建设标准解析[M].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23.
[9]范并思.新世纪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转型———理论体系重构的初步设想[A].构建面向图书馆职业的理论体系:第五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9.
[13]徐引,霍国庆.现代图书馆学理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182-183.
作者简介:黄文镝,女,东莞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廖小梅,女,东莞图书馆馆员;刘磊,男,东莞图书馆助理馆员.

论文格式没有一个固定或都官方的样式,但是约定俗成,多看看不同的期刊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的需要再进行修改创作吧!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