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中历代统治者为了督促秘书仕宦守职尽职,更好地为主官做事,都拟定了对秘书仕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审核轨制。研究一下这些轨制,对今日完美各级秘书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当有所补益。
秦统一全国,竖立起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后,在“明主治吏,尔后治平易近”脑子的指导下,最早拟定了对秘书仕宦的审核尺度,在全国施行。
据云梦秦简中的《吏道》纪录,秦朝对秘书仕宦的原则要求是“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朴重,郑重平稳,审悉无私,微密纠察,恬静毋苛,审当奖惩。”为了使秘书仕宦便于年夜白和执行,又将这些原则要求分化为具体尺度,颁令秘书仕宦,必需驯服小心。这一具体尺度称为“五善”和“五失落”。
“五善”即:
“忠信敬上”,就是忠顺朝廷,尊敬、遵守上司、主官;
“清廉毋谤”,就是要囊空如洗,不以权略私,贪赃枉法,工作要任劳任怨;
“起事审当”,即做事要郑重、稳健;
“喜为善行”,即脑子境界要高,要自觉地多做利国利平易近的好事;
“尊重多让”,即凡事谦逊礼让,与同事们友善相处,尊重别人。
“五失落”为:
“夸以 ▌”,即夸夸其谈.好唱高调而不务实;
“资以年夜”,就是喜欢自我揄扬,为自己摆功而不踏踏实实;
“擅制割”,就是好自作主张,乱亮相,肆意允诺,越权行事;
“犯上弗知害”,即目无司法王法公法,犯上起义;
“贱士而贵贝货”,即不放在眼里士人,贪心好利。
凡是能驯服“五善”而无一失落的秘书仕宦就予以升迁、授爵;若有“犯上弗知害”之失落者,处以物化刑,有其他一失落或多失落者,离别处以罚款、降职、创爵,直至罢职、入罪。
汉朝在秦朝的根柢根底上,成长了对秘书仕宦的审核轨制,划定朝廷百司中的秘书仕宦由主官每年审核一次,称为“常课”或“小考”。每三年年夜审核一次,称为“年夜课”。“常课”是凭据秘书仕宦一年中的道德、勤懒、是否忠顺朝廷、遵守主官、毋忝厥职,作出书面判定,好的评定为“最”等,差的评为“殿”等。“年夜课”是凭据三次“常课”的评定等第予以综合,分出好、差等第,然后离别予以奖惩。
郡、国的秘书仕宦则由郡守或国相审核评绩,“以纠怠慢也”(《后汉书·百官志注》)。
县衙中尉丞以下的秘书仕宦由县长(或县令)审核,依据他们的显示、实绩作出评定。纪录,这种纪录称为“集簿”,据此离别予以货、罚。
可见,汉朝已竖立起了对秘书仕宦由各级主官负责按期审核的轨制,比秦朝更轨制化了。
魏晋南北朝时代,北魏孝文帝元宏吸收汉族政权的履历。为了“令愚滞无妨于贤者,才气不雍于下位”(《魏书·高祖纪》),也竖立起对秘书仕宦的审核轨制,划定每三年审核一次,分为上上、中中、下下三等,上上者升官重用,中中者仍守原职,下下者降级或罢官。
隋朝再度统一全国后,拟定了对秘书仕宦的审核轨制,因为隋朝夭折而亡,这些轨制由唐朝继续、成长,形成了一套健全完整的轨制。
唐太宗贞不雅观年间,修定了考课法,公布施行,划定四品以下的秘书仕宦由吏部考功郎中与考功员外郎负责审核,后改为由给事中、中书舍人各一人任监考使,考功郎中审核首都百司中的秘书仕宦,考功员外郎则审核京外各地的秘书仕宦。德宗贞元年间,又改为由绘事中审核首都百司的秘书仕宦。至于州、县官衙中的秘书仕宦,则由功曹参军事和司功负责审核,并接管吏部考功司的指导。
审核的尺度包含德、行两方面。德包含秘书仕宦的道德品行、对君主的忠顺;行包含其才气、守职的勤懒和实绩。德的根底尺度称"四善",即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合理可称、恪勤非懈,简称德、慎、公、勤。行的尺度依据营业分歧,分成27类,称“二十七最”,其中专对秘书仕宦的尺度有:
“献可替否,拾遗补阙,为近侍之最”,即要求皇帝身边的良知秘书官要能献计献策,参议朝政得失落,提防失落误,起参谋、咨询浸染,做到者即为最好的参谋式秘书官员;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