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课程改革以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为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新课改倡导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重视课程的选择性、均衡性和综合性;改革课程内容繁、难、多、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一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为保证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学生具备进入学习化社会所必须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和“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化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重一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重模仿、轻创新,重结果、轻过程等现象。化学教学中普遍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的方式,传统作法尽管在学生认识新知识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符合21世纪教育发展要求,也违背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随着我国新礴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习题课教学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而且还是检查、了解和评价学生学习质量和水平,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良好途径。
其独特的功能一直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探讨新课改下适合学生发展的高效的习题课教学设计势在必行。问题研究的现状国外关于“探究”国外研究的很早,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和智慧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去探索的。随后欧洲“启蒙运动”、两次产业革命以及新科学技术革命“探究”的教学思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此期间涌现出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其著作中提出了探讨发现的教学法则。英国教育家阿姆斯特朗也在其教育论著中主张把科学探究发现的方法引入科学教学中。20世纪初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认为:“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或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观察事实、搜索事实从而构成某些假设,再通过时间把这些假设加以验证的过程就是万探究过程,而这些探究活动便是人类的智慧。”1990年美国科学促进学会(AAAS)制定的 “2061”计划,其核心就是科学探究。1995年12月美国的国家研究院(NRC)制定的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和科学学习的核心”,探究教学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如火如茶。国内我国对于科学探究的研究起步较晚,起点较低。
上世纪40年代,中共中央政治局明确指出:“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坚决采取启发的、研究的、实验的方式,以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自动性与创造性,而坚决废止注入式的,强迫的方式。”在这一决定的推动下,启发式探究教学在老解放区各级学校中曾得到广泛的运用。1981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熊飞教授,组织承担教育部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项目”中“诱思探究教学”研究与实验,1997年“诱思探究教学”在全国推广,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1999 年,的提出,初步形成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框架和课程标准,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推行新的评价制度,启动新课程的实验;2000年,正式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2001年,教育部颁布,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的改革思路。
2003年教育部又颁布了明确指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世界中等化学教学改革越来越强调科学探究,我国己把科学探究作为科学教育标准的核心,各个学科也都出台了相应的课程标准,并提出了科学探究的步骤和程序。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关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和习题教学的文章也举不胜举,但如何在习题课上开展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习题教学中的应用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本选题试图通过对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探寻有效地习题教学设计途径,以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欲望,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改进被动学习的现状,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并为化学教师进行习题教学提供参考和思路。研究成果有关探究式教学方面的研究 2003年,吴星在中通过大量科学探究的案例,对化学新课程中科学探究的涵义、方案设计、实施、评价等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2006年,郑长龙针对科学探究教学实践中提出的常见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讨;王祖浩针对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活动设计与教学实际匹配度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欠缺,学生探究方案设计的指导不到位,以及化学探究活动评价过程缺乏四个方面的不足,提出解决的措施和方案。由此可见,探究式教学由理论走上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注重理论指导实际的教学,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关习题课教学设计方面的研究 2001年徐英俊在一书中介绍了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特别是针对传统教学备课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江家发在一文中,针对传统备课与系统化教学设计混为一谈;缺乏教学设计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和学科化研究;教学设计理论的可操作性不强等理论方面的问题及与教学设计相配套的教学环境建设不足;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教学设计的积极性不高等实践方面的问题。
提出了开发操作性强的化学教学设计模式;构建有利于化学教学设计的教学环境;提高化学教学设计水平的对策。2006年林东明借助案例分析、比较了传统习题教学与新课程背景下习题教学的功能,并简要论述习题教学的结构及其内涵。可见教学设计与学科的整合日趋完善,为习题课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从查到的文献和资料不难看出,很多教育专家和学者为探究式教学提出了理论指导,对习题课教学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为设计高效的习题教学提供帮助,但是如何把探究式教学模式融入到习题教学中去是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四、问题研究的意义在国内外大力倡导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今天,对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基于传统的习题教学以习题讲练为核心,大量的习题充斥课堂,以学生在习题演练过程中的频繁失败体验,换取学生对知识的一记忆与理解等现象,限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等缺陷,为如何通过化学习题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探寻有效途径。把探究式教学方式引入高中化学习题课,以期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的理论研究习题课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习题课是以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习题为内容,通过书面、口头或实验等解题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一种课堂教学类型。习题教学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一是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形成知识网络,训练技能,提升学生的分析、推理、问题解决能力等;二是反馈信息,评价教学;三是促使学生多思、多疑,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学生学习化学是一个具体认识过程,在认识上要经历两个阶段,实现两次飞跃:一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阶段,是建立概念、探究原理、发现规律的过程。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化学知识己建立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抽象的概念、原理、规律还缺乏完整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头脑中还存在许多容易混淆的问题,通过习题课教学可以巩固新知识,完善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和深入理解。
在正确理解化学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化学知识体系,应用己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学以致用,实现认识从理论到实践应用的第二次飞跃。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知识的迁移应用的过程,通过应用,使学生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所学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为防止煤气中毒,往往向家用煤气中掺入少量硫化氢气体,为什么? 通常情况下,硫化氢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一学生需要Inlol/L硫化氢溶液,实验员能否提供? 设计题考查硫化氢的物理性质,并展示硫化氢的使用价值两题的使用一方面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解题技能,体会化学计算在实际中的应用。习题教学在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教学内容也有一定的补充和延伸。反馈信息,评价教学习题反馈信息的功能是同时针对师生双方的
一方面是对教师教的反馈,通过学生的做题情况,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掌握的程度以及存在的lb]题,评价教学目标达成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抓住知识的重点,分散教学难点,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学的反馈,学生通过解题过程,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发现知识理解的盲点和误区,及时加以更正和补救,体验知识的理论依据和应用价值,达成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例2: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是;99水的物质的量是;0.5nlol0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标准状况下11.ZLHCI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将此HCI气体溶于水中配成儿溶液,所得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物质的量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设计此题旨在考察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掌握情况,对于知识理解上的盲点和误区及时加以更正和补救,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根据观察,这些资讯都是值得各位作者朋友参考的,所以希望大家多做研究了解,以便在职称的道路快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