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认识兴趣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感情色彩的意向活动。
小学数学教材在遵循这一客观原则的基础上大多选择了儿童在生活中感兴趣的生活场景来展示数学的规律与神奇,这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逐渐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直接动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意志和性格、能力的目的。
在小学阶段中,学生的认识兴趣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操作兴趣。小学数学教材的安排都是从学生l:理发展的水平出发,都是先把数学知识情景化,然后让学生动手进行一定的实际操作,进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小学低年级常用操作的方法引领学生走进数学,在中高年级,几何知识的获取也需要学生进行必要的实际操作。
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都具有良好的操作兴趣,总是喜欢动手玩这玩那,只要老师一安排实际操作任务,学生就会动手进行尝试,并积极地投人到实践活动中去,把书上的知识重新演练一遍。
研究结果表明,有这种兴趣的学生一般只注重操作活动本身,而很少去探究其规律。但是,这种兴趣却是学生数学心理发展的重要基础,每个学生都要经历从动手操作到动脑思考的过程。
因此,在小学阶段必须认真加以引导和发挥,以促进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
直觉兴趣。这是一种不稳定不持久的兴趣,它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表现较为突出,学生常常被客观事物的新奇性所吸引,而且喜欢主动观察鲜明、生动神奇的现象。
学生往往只对现象感兴趣,而不会去进一步地思考其原因。
但是,这种直觉兴趣又恰恰是学生形成直接兴趣的重要基础。有了这种基础,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才能进一步地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才能从形象思维顺利走向抽象思维。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在情景上都充分利用了直觉兴趣所能产生的效果,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的编排上,发展学生的直觉兴趣尤为突出。生活化、情景化了的知识把学生一步步地引向了数学奥妙的殿堂。
性质兴趣。有这种兴趣的学生,他们在了解数学现象的基础上能够从事物的性质方面去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学生常常在现象中探寻着"为什么",并力求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带有"为什么"的认识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数学学习的有效武器,它不仅能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而且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智能的健康发展,并影响到多学科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了除法、分数、比等内容后,很多学生就会对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探究,进而更深层地去了解其奥妙神奇之处。在不断的"为什么"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很多科学家都是在无穷无尽的"为什么"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
概括认识兴趣。小学生对数学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是从个别逐渐到一般、从形象到抽象,并且从其中来了解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存在的规律。我甚至为此而亲自进行一些具有开拓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例如:在小学数学总复习活动中,学生的归纳总结总是异彩纷呈、各显春秋,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学生概括认识兴趣的高度体现和转化。这种兴趣催化着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虽然在小学生中有这种兴趣的学生并不多,但教师绝不能因此而不加以引导培养,特别是在数学的学习上更需要有这种能力。
如上几种认识兴趣一般是彼此联系着的,但在学生的个体心理发展中又往往各有侧重。同一个学生对某一数学现象可同时存在几种认识兴趣,每个学生对数学现象的认识兴趣也可因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具体对象的不同而各显差异,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说来,直觉兴趣是学生观察能力的源泉,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基础;操作兴趣是学生实验能力发展的前提;而性质兴趣和概括认识兴趣则是学生演绎推理能力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了解了认识兴趣的基本类型之后,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采取如下步骤开展教学。
在班级数学教学之前开展调查研究,认真了解班级学生的兴趣状况,拟定"因兴趣而施教"的方案。建立学生的兴趣个案。
系统地组织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争取学校、家长的积极配合。
不断总结、研究。没有总结就不会有提高。在实践活动中,要对学生所表现的各种现象加以分析、总结。
当然,在数学教学这个活动的流程中还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并不是学生有了较好的认识兴趣就一定能学好数学,只有每个数学教师都不断地研究探索,真正走进学生的学习心理去探寻数学发展的脉络,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越显突出。
事业的成功,看看这条信息吧,别再说了,莫再等了,赢在职称资讯快人一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