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文科论文 >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文言文教学的理念和策略创新
文言文教学的理念和策略创新
| 文章出自:职称论文网 | 编辑:医学论文 | 点击: | 2015-01-03 16:00:23 |
    一堂成功的文言文教学课,必定是“文”与“言”的巧妙融合。尽管课程改革改变了“文”“言”的割裂局面,但走进一线课堂,你会发现文言文教学并不乐观,“言”是落实了,但却窄化了文言文教学的内容,对“文”的落实流于浅显化,就文本而文本,对承载作者情感的语义挖掘不深,学生没有深入探究作者在特殊语境中的心理感受。基于此,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多点“文”的色彩,它既是语言的学习,又是文学的欣赏,也是文化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
    一、创设教学情境,多点审美情趣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语文教学,特别是文学作品的教学,关键是要领学生入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语文的人文性并不神秘,它就在平凡的词语中”,平凡的词语隐藏着作者和人物的心灵密码,它需要我们去发掘。如《核舟记》,若是把它当做一篇文言说明文来赏析,读读课文,理理说明顺序,品品内容,就会扼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若是把它当成文学作品来探讨,创设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你会在具体的语境中读出文字背后潜在的、深层次的情感。我先链接背景知识,搭了个桥,对苏轼写《赤壁赋》及黄庭坚、佛印略作介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尔后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
    1.有人说王叔远不仅是个奇巧的雕刻家,还是个匠心的画家,在《核舟记》一文中,他给我们营造了几幅画面?
    2.选择一个画面,发挥想象,描述画面,可添加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及相关环境的一些细节。试用这样的句式表达:我眼前浮现了一幅________画面,你看,________。示例:我眼前浮现了一幅江上泛舟的画面,你看,清风徐徐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一叶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缓缓飘荡,他们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多惬意呀!
    在这段景色中,教师要紧扣“缓缓”“徐徐”品析“泛舟”所折射出的闲适加以分析,给学生一个示例,降低了下面的活动难度,并予以操作性指导,使想象合理,不游离文本。学生互动交流,热情高涨,仿佛置身其中,进入了文字所营造的意境之中。在读、品、交流中,对苏东坡等人物的描写更细腻,无不体现了静谧的月夜“泛舟”两字所透露的人物的闲适、陶醉、自在。而这一切审美的愉悦都是雕刻家王叔远带给我们的,画面的意境美、构思美,都得益于他的手工精致(核舟的工艺美),他当之无愧是明代的奇巧雕刻家,难怪魏学洢发自内心地赞叹“嘻,技亦灵怪矣哉”。文章的结构无需分析,首尾呼应浑然天成,而我们的教学带着孩子们在想象、思考中走进文本,享受了画面带给我们的愉悦,又从文本走了出来,走进了作者及人物的内心世界,读懂了作者的心灵和情感。正如王国维所讲“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在审美的愉悦中,丰厚了文化积淀,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创设情境方法多样,但一定为教学内容服务,不要把文言课上得面目可憎,要带着孩子们进入所设置的情境,融入文本,揣摩、咀嚼语言背后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二、开发教学资源,多点文化积淀
    新课程理论强调教师的能动作用,教师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教师要能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开发利用。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借助一些有用的教学资源,来丰富我们的课堂,丰厚学生的文化积累,引领学生深入地解读文本。照本宣科的教学注定不会精彩纷呈,而拆散整合、增删调补、合理取舍、匠心独运地对前后知识的关照,常常会使我们的教学异彩纷呈。请看两个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一:《出师表》
    师:假如你是刘禅,你读了这篇表,你会怎么做?
    生:完成“先帝遗愿,兴复汉室”,按诸葛亮的建议去做。
    师:那么历史记载的刘禅是怎样的呢?
    生:他乐不思蜀。(讲了大意)
    教师补充: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让他举家迁往洛阳,还封他为安乐县公,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的子孙和随行官员也都封侯加爵。有一天,司马昭设宴招待他,席间故意演蜀地的歌舞助兴,旁边的人都有些感慨,而他则嬉笑自若。司马昭看见这样的情景,对属下感慨道:“人的无情,怎能到这样的程度!就算诸葛亮在,也不能保他久全,更何况是姜维呢?”过了几天,司马昭又问刘禅:“很想蜀国吧?”刘禅竟然回答:“这里很好呀,我才不想蜀国呢!”有一个随行的大臣叫却正的听说这事儿,对他说:“下一次问你的话,你就哭着说:先人的坟墓远在巴蜀,我不无思念啊!”但当司马昭再问时,刘禅照样说了,却欲哭无泪。司马昭说:“你说的怎么像却正的话啊。”刘禅竟说:“正是他叫我说的。”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学生唏嘘不已,摇头哀叹)
    生:刘备临死时交代过诸葛亮,能辅则辅,若不能辅,君可取而代之,为什么不能取而代之呢?
    师:这个同学的问题问得有深度,其他同学说说,诸葛亮能不能取而代之呢?
    生:刘禅昏庸无能,辅助无益。以诸葛亮之才,可以取而代之。
    生:我觉得不行。①诸葛亮的志趣本来就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②再者说刘备三顾茅庐,多么真诚,古代人讲的就是个“士为知己者死”,以诸葛亮的性格,他绝对不会。③人家都骂曹操是贼,是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时是刘家的江山,如果诸葛亮取而代之了,不就成诸葛贼了。(学生大笑)
    (学生出现了两派,一说可以,一说不行,议论纷纷)
    师:假如诸葛亮取而代之了,你会怎么评价他?
    生:骂他是忘恩负义的小人。
    生:骂他是乱臣贼子。
    生:骂他以下犯上,造反。
    生:背负骂名,遗臭万年。
    师:但诸葛亮没有这么做,他身上的哪些可贵品质,值得你去赞赏?
    生:赏罚分明、任人唯贤、开张圣听、忠心耿耿、感恩图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师:这些美好的品德及字里行间所流露的真情,感动了无数英雄志士。也许就是这篇表赢得美誉的原因吧!     教学片段二:《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完《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我发现在介绍徐公美时用“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而在《隆中对》中写诸葛亮“身长八尺”。在课即将结束之际,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留作课后作业,为什么写邹忌时用“修”而不用“长”呢?(提供参考网站:汉典)几天后,学生呈上了答案。有的同学说“修”字不仅有“长”的意思,还有美好的意思,体现了邹忌英姿飒爽、玉树临风、光鲜照人的倜傥之态;用“长”字,不足表达对人物的赞美。还有的说两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不一样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写邹忌之美,是为下文写比美做铺垫,何况史载邹忌确实以形貌闻名;而《隆中对》则主要是表现诸葛亮的谋划深远,故而对外貌简略交代。
    学生的见解虽还稚嫩,但学生思维的触角已经伸向文学、历史,教师要做的是一个优秀的引导者,拓展文本的宽度,追求开阔的境界,给学生以立体的、多维的文化浸润。经典文本是个取之不尽的文学、历史、美学、思想的宝库,唯有巧妙勾连,开拓挖掘文本,方能探得骊珠。在教学中,用足了教材,符号化的文本才会变得活色生香,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巧妙地援引,把握对话的主动权,课堂就会向未知的方向挺进,课堂不再是教师静态地传授知识,而是—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在教学中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厚文化积淀,又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更高层次地解读文本。使学生有一种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的感受,从而达到真正的审美愉悦,这才是我们的教学所要追求的佳境。
    三、拉近生活距离,多点道德关怀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教学《夸父追日》一文时,就有学生说夸父是个傻瓜;教学《愚公移山》时,就有学生说愚公真愚蠢,为何不搬家;教学《出师表》时,有学生说诸葛亮愚忠。我们传统的价值观正面临挑战。受当代功利主义、实用价值泛滥的影响,如今的孩子对传统的价值观缺乏敬畏,这就使得负载传统价值观的文言文时常会遭遇尴尬。不要哀叹孩子的道德沦丧,是外部的大环境使然,如果我们一味地囿于教参宣扬英雄主义、理想主义,那会使我们的教学变得苍白无力。我们只有直面现实,蹲下身子,调整高度,拉近与生活的距离,架设好理解的桥梁,才能实现思想上的突围,让孩子多点理性的思考,让传统的价值观浸润学生的心灵。
    请看教学《鱼我所欲也》片段。
    师:在生活中“舍义取生”者在,“舍生取义”者——更在!能否联系历史、现实生活举例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讨论交流后)
    生:西汉李陵最后投降了匈奴,这种为了生存而投降的行为背离了“义”,令人所不齿;而南宋的文天祥被捕,留下了流传千古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选择了慷慨就义,令人敬佩。
    师:一正一反,鲜明的对比,印证了课文所说的——
    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生:我近期从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一个老年人过马路跌倒了,一个开车的年轻人经过,下车将她扶起,她却讹上了年轻人,说年轻人将她撞倒并且把他告上了法庭。年轻人很委屈,据理力争不愿赔偿。后来经鉴定,车根本没碰到老人,是她自己跌倒的。此事已经传开,网上传得沸沸扬扬,都纷纷指责老人忘恩负义。
    师:看来背信弃义、忘恩负义,都不被社会所认同。
    生:“舍生取义”的人,是会流芳千古的,如慷慨就义的刘胡兰,视死如归的谭嗣同,不愿投降的文天祥,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先烈。
    师:面对“生与义”的抉择,他们会义无反顾地说——
    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师:舍生取义是英雄的壮举,也是平凡人的责任,大难来临时,无数国人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挺起了这个民族的脊梁,在生与义之间,他们这样做了:
    (展示课件)
    (“香港义工”黄福荣,他在首次地震脱险后,得悉6名学生及老师被困危楼,两度冲回灾场救人。在楼房完全崩塌的一刻,他把身旁3名孤儿推到房子边缘,自己却避不及被埋于瓦砾,孤儿获救了,黄福荣却壮烈牺牲。)
    师:“香港义工”黄福荣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义”,那是一份大爱,那是一份责任。
    师:我们来了解“义”的内涵,“义”繁体字是“□”(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而仪仗是高举的旗帜,“羊”表祭牲。合起来的意思是为了我信仰的旗帜而牺牲。本义:为了我信仰的旗帜而不惜牺牲),我们不难理解其深刻的内涵:合乎正义和公益的。当我们所做的事与“义”相背离时,你该如何处理?
    生:不做违背正义的事,不做忘恩负义、见利忘义之徒。
    ……
    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缘于我们不同的选择,尽管时代不同,但“义”的内涵亘古不变,老师希望“舍生取义”成为你们人生永恒的追求。
    学习古文,感受古人的思想内涵、精神风貌,让传统、古老的道德观念滋养孩子的灵魂。虽然我们面临挑战,但我们应该肩负责任,做好一个摆渡者,把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自尊自爱的民族意识教育、舍生取义的义利观教育、面对困境自尊自强的苦乐观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让其精髓濡染孩子。多点“文”的关注,在道德情感的天空中,高扬真、善、美的大旗,让孩子们在审美的境界中徜徉,在文化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