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在位于华中师范大学东南门的黎元洪墓,章开沅教授为来自香港的媒体朋友介绍该墓的历史和修缮过程时说:“黎元洪是辛亥革命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保护好他的陵墓是今人的责任。”
85岁高龄的章开沅教授仍笔耕不辍,每天都到该校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去做研究。作为海内辛亥革命研究第一人,在辛亥百年即将到来之际,他非常忙碌: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应邀到海表里参加多个怀念辛亥百年的学术活动;他领衔主编的《辛亥革命百年怀念文库》已正式推出,共收录有关辛亥革命研究的著作30种,34分册、总字数近1400万,为辛亥百年献上一份厚礼;他提出三个“一百年”的见解,在学界引起猛烈反响。
“历史学者是‘旧闻记者’,在史料中寻找有价值的东西。”章开沅教授说,这个学科有时候显得比较“冷”,但是“冷”一点也没什么不好,可以静心做点学问。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章开沅便以“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开我国辛亥革命研究之先河。
章开沅在华中师大历史系任教初期,科研多半联合教学工作进行,涉猎比较广泛,对太平天国尤感爱好。一次外事活动成为他渐渐把研究重点转移到辛亥革命史的契机。
那是1954年秋冬之交,前民主德国贝喜发博士特地来汉搜集辛亥革命史料。接待与陪同他的章开沅不由想: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前来搜集辛亥革命史料,而就在首义之地从事历史教学的自己为什么对辛亥革命史漫不经心呢?另一方面,接待贝喜发博士期间与辛亥老人朝夕相处畅谈往事,激发了他对辛亥革命史的研究爱好,也使他与很多辛亥老人及其后代建立了联系。
章开沅从此走进了辛亥革命历史研究领域。在他的倡议下,第一个全国性怀念辛亥革命的会议——辛亥革命5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61年10月在武汉成功举行。
章开沅教授回忆,闻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武汉大学校长李达致开幕词,德高望重的吴玉章先生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发言,范文澜、白寿彝、邵循正、刘大年、陈旭麓等闻名学者都参加了会议。到会者共100多人,提交论文40余篇。从规模与水平而言,这都是一次名符实在的全国性辛亥革命学术讨论会,在当时尚属创举。
正是在这次学术讨论会上,由章开沅执笔的两篇论文《武昌起义与湖北革命运动》、《从辛亥革命看资产阶层性格》受到与会者的存眷。
从1975年起,章开沅开始动手组织编撰多卷本的《辛亥革命史》,由于当时海表里还没有这样一部通论性的大型学术专著。在编写组多次讨论的基础上,他写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研究辛亥革命史》一文,总结了1949年以来辛亥革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并偏重就指导思想、人物评价、中外关系、资料工作、研究方法等重大问题阐明白自己的见解,在海表里引起较大反响,增进了海外学者对中国大陆辛亥革命研究的了解。1979年,章开沅赴美国、日本访问,这也是中国大陆辛亥革命研究者第一次走出国门。1981年,章开沅、林增平主编的三卷本《辛亥革命史》正式出版,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极高评价,后被称为研究辛亥革命史的经典之作。
章开沅和各界人士一起倡议成立了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培养了被称为“章门弟子”的一大批辛亥革命研究者,举行各种学术活动彰显湖北研究队伍的团体实力,始终站在辛亥革命研究第一线……作为辛亥革命首义之地的湖北,成为辛亥革命研究重镇,离不开章开沅教授的努力和影响。
一向耿直的章开沅教授,在百年辛亥之际冷静直言:“我们任重而道远,目前还不能把百年辛亥办成一场‘嘉年华’。怀念辛亥革命,要看三个‘一百年’。”这三个“一百年”即辛亥革命之前的一百年,辛亥革命以来的一百年,以及放眼今后的一百年。“我们怀念辛亥百年是必须的,要盘点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和百年以来的辛亥革命研究。”他指出,但我们不但要考虑这一百年,也要考虑未来的一百年——这黑白常重要的一百年。
章开沅教授说,辛亥精神实质上是对祖国的热爱,寻求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梳理历史,是要更深刻地认识和研讨中国精神,展望未来。
责编:宋菁
职称评定要求要发表论文,论文发表要注意哪些事情。有哪些期刊可以选择,欢迎在本站查阅可以在本站了解一下评职的具体要求哦,也可以咨询我们。